未成形女孩的心灵之旅
——2014年英国百利女性小说奖获奖作品评述

2015-03-15 06:06任爱红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济南250014
名作欣赏 2015年27期
关键词:布莱德半成品麦克

⊙任爱红[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济南 250014]

未成形女孩的心灵之旅
——2014年英国百利女性小说奖获奖作品评述

⊙任爱红[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济南 250014]

2014年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奖之一百利女性小说奖颁发给了爱尔兰小说家艾米尔·麦克布莱德的处女作《女孩是半成品》。小说聚焦一个爱尔兰女孩的成长以及女孩对患脑瘤去世的哥哥的深情回忆。小说出版后受到不少评论家好评,但小说的意识流手法、碎片化的语言以及怪异的叙述风格也让读者的评论出现两极化。

百利女性小说奖 艾米尔·麦克布莱德 《女孩是半成品》

英国重要文学奖百利女性小说奖(前身为橘子文学奖)于2014年6月揭晓,爱尔兰女作家艾米尔·麦克布莱德(Eimear McBride)凭借处女作《女孩是半成品》(A Girl is a Half-formed Thing)揽得大奖,击败了此前呼声很高、去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安娜·塔特的《金翅雀》。

百利女性小说奖前身为橘子文学奖,创建于1996年,是英国的一项年度文学奖项,专门颁发给世界范围内用英语创作的女性作家。2014年,因更换冠名商而改名百利(甜酒)女性小说奖。该奖在英语小说界影响巨大,得主可获三万英镑奖金,去年该奖颁发给美国作家A·M·霍姆斯的《愿我们得到宽恕》。本届评委会主席海伦·弗雷泽对本年度女性小说奖评价颇高:“今年是女性小说的丰收年,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质量均堪称上乘,最终获奖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新人。”①她认为麦克布莱德令人吃惊、充满雄心的处女作正以其独创性和力量打动了评委,可谓“极度迷人、可读,让人爱不释手”②。《女孩是半成品》是一部意识流小说,情节非常简单,讲述了一个爱尔兰女孩在压抑的宗教家庭背景下的成长,主要聚焦女孩与哥哥的故事。小说通篇都是作为叙述者的女孩对被脑瘤夺去生命的哥哥的诉说,女孩独特的内心体验被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加上意识碎片化导致的语言碎片化,令阅读变得不再轻松。

值得一提的是,麦克布莱德的这部处女作只花了她六个月时间,然而其出版之路异常坎坷,将近十年才找到出版商。一家规模不大的独立出版社盖利百格(Galley Beggar)慧眼识珠,以六百英镑的价格购得版权,麦克布莱德压箱底的手稿于去年终见天日。伦敦著名独立出版公司费伯—费伯出版社(Faber&Faber)买下该书平装本版权时,《女孩是半成品》已收获众多评论家好评以及不少奖项,包括爱尔兰年度小说奖和旨在奖励“大胆原创小说”的首届金匠奖(Goldsmiths Prize)。此外,小说还入围英国对开文学奖(Folio Prize)短名单。《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小说编辑托比·利希蒂希称麦克布莱德的处女作是他近五年来读过的最好小说,其作品令人震撼和兴奋,风格很像乔伊斯,又带点贝克特的味道,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去年获得布克文学奖的新西兰作家埃利诺·卡顿也不吝褒奖,认为该小说从风格上非常接近福克纳的《喧哗与躁动》,最出彩的地方在于那种模棱两可的句子不会让你觉得作者在耍花招。也有人认为,小说受好评的部分原因在于其对残障人世界的理解和感受触动了英国读者内心的阅读动机,就如首相卡梅伦照顾患有脑瘫的长子直到他九岁去世,这样的作品在英国具有特殊意义。

尽管《女孩是半成品》赢得了文学评论家一致好评,读者的评价却两极分化的。在亚马逊网站针对本届女性小说奖短名单小说的评价中,该小说的评论不但数量最少,分数也最低,很多读者直接打出一星的评论。显然,小说采用的乔伊斯式的意识流风格、支离破碎的句子、含混暧昧的语言让小说显得晦涩难懂,阅读变得障碍重重,使追求直白风格的读者难以接受,以至于不少读者直呼不忍卒读。但阅读本身就似一场陌生的探险旅程,不同的读者体会到不同的风景。小说不胜枚举的不合语法、没头没尾、藕断丝连、没有逗号的句子堆积在一起,让小说更似叙述者的一场梦呓,而读者更像是听者,听叙述者絮絮叨叨地谈及自己内心的隐秘、痛苦的挣扎,听懂了便觉得这场旅程不虚此行,听不懂的提早结束,骂骂咧咧地于中途下车。作者说过:“我要写的是我脑海中出现的内容。因此,小说是基于图像,而不是语言。”③一旦熟悉作者断断续续的“怪异”叙事风格,读者就会被吸引,进入叙述者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无名女孩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二十岁少女的成长历程。尽管这种体验有时并不愉快,但总能给人以启示和启发。

从结构上说,小说完全是传统的,叙述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别讲述童年生活、校园生活、青春期叛逆、失去童贞、离家上大学、大学生活的堕落、祖父之死、对宗教的抵制、关于爱与性的心理挣扎。小说的人物都没有名字:母亲、哥哥、外祖父、姨妈、姨夫、牧师、医生、朋友等等一个个人物看似缺少个性方面的生气,但其“无名”的状态更揭示了爱尔兰人普通大众的普遍生存状况,读来让人不安,有时令人痛苦。

《女孩是半成品》的背景设在爱尔兰,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孩和她受脑瘤病痛折磨的哥哥之间的故事。小说以少见的第二人称叙述,通过女孩的回忆展开,大部分是女孩以漫长的内心独白形式向逝世的兄长诉说。女孩生长于严苛的爱尔兰天主教家庭,父亲一走了之,留下母亲独自支撑,抚养一双儿女。儿子一出生就被诊断得了脑瘤,虽然做了手术,但病情还是不断恶化。母亲脾气很坏,经常毒打儿女。到访的外公看到已经八岁的男孩还不会背诵圣经和乘法表,考试科科不及格;女孩则性情顽皮,仪表不整,整天脏兮兮的,便斥责女儿不懂得教育孩子。母亲脾气暴躁,心情不好时扯住孩子头发一顿毒打,威胁说要把他们送到福利院。两个被锁在门外的孩子苦苦哀求母亲,会好好听话、用功读书,并做了晚餐送到母亲房门外。一会儿房门打开,母亲拿了食物进去,让他们去睡觉。经常到访的亲戚还有姨妈一家,女孩十三岁那年遭到姨夫的性侵害,之后便自我堕落,沉湎于各种肉体冒险之中。

小说的魅力显然不在于高度淡化的情节,而在于构建一个独特的世界。小说重点不在于讲述女孩到底经历了什么,而重在揭示各个事件对她产生的影响,如何改变了她的成长历程。小说以“女孩是半成品”为题,意即在于此: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女孩如何被周围的人和事所塑造、影响,直到最后仍无法预知女孩最终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作者着力捕捉女孩对周遭人情事物的感受,句子往往呈碎片式。尤其是小说的开头部分,小女孩尚为年幼,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思想观念,所以很难理清她要表达的内容。随着小女孩长大,其思维更有逻辑性,叙事也渐渐明晰,这对读者来说显然是一种解脱。但与此同时,小说主题也愈加阴暗。

虽然不是自传体小说,但从中读者能看到很多作者童年生活的影子。爱尔兰女作家埃德娜·奥布莱恩曾断言,“任何一部出色的作品必定具有某种自传色彩,因为感情是不能也不可以臆造的……赋予作品生命的是藏在灵魂和内心深处的活动”④。小说中的女孩生于一个严苛的爱尔兰天主教家庭,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而生于1976年的麦克布莱德就是在爱尔兰西部一个天主教家庭长大。回忆儿时的那段时光,她提到每周都要去做弥撒,隔周必须去忏悔,还有每晚的祷告、各种朝圣,对一个小女孩来说都十分痛苦。小时候她曾经对宗教抱有幻想,八岁时父亲去世,宗教也曾帮助她面对死亡,让她相信可以再见到父亲。但是长大后,她对宗教感到厌倦,它给人更多的是虚幻而不是帮助,这让她感到窒息。她在小说中就表达了对虚伪的天主教的愤怒和斥责。女孩母亲和其所属的祈祷小组成员就像被洗脑一般无条件地信服教会,相信唯有天主教才能拯救他们痛苦的灵魂,告诫孩子“好好忏悔否则你会下到那个炙热的地方”⑤。女孩十三岁遭姨夫性侵,自此以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破灭,更看透了宗教的虚伪,于是选择了一条与“神圣”宗教最为相悖的道路,陷入自甘堕落的肉体冒险之中不能自拔。她视自己为《圣经》中的妓女抹大拉的玛丽亚,只不过不会有仁慈的耶稣来拯救她。宗教与性是小说最重要的主题,麦克布莱德在一次访谈中坦言:“我真的不想写这种人物,尤其不想写爱尔兰的性与宗教主题,但这是我不吐不快的故事,所以必须写下来。”⑥

女孩对被死亡阴影笼罩的哥哥的爱是小说的核心,也构成了小说最真诚细腻、温暖动人的部分。作者麦克布莱德的哥哥也因脑瘤去世,女孩对逝去兄长的深情诉说也是作者对哥哥思念的宣泄。小说中兄妹两个彼此关照,一起度过悲惨的童年。苦难中浸泡的兄妹从小就感情很深,她能体会脑瘤和开颅手术给哥哥带来的苦痛,看到哥哥“头发下面弯弯曲曲的那道粗线”,她会感到“重叠的悲伤”⑦。疾病对两个孩子来说是人生不能承受却又必须承受之痛,他们还要共同承担对离去父亲的思念。搬家时,兄妹俩还努力试图保留关于父亲的记忆:“他给她留下了五十磅的票子。”⑧母亲则不感兴趣,就像天主教思想宣扬的那样,把一切不愉快、一切不幸都掩盖起来,假装一切从未发生过。离去带来巨大的虚空,兄妹两个想念父亲:“想着你和我,或者本应父亲占据的空间。”⑨哥哥学习成绩糟糕、想去参军却又遭拒,让她也倍感伤心。哥哥脑瘤复发时,她早就沉湎于滥交的生活中不能自拔。上大学让她逃离了窒息的家庭,她对哥哥的爱与敬意一直都在,听到他病情恶化的消息时,她说:“(就如)搅拌机进入我身体把我的心肺我的大脑吸进去,挖开了我的胃。”⑩她答应每周末回家帮助妈妈照顾哥哥,女孩意识到哥哥可能病情严重:“我不想。我不想听。但是忽然它紧紧攫住我。像抓住肉。恐怖。巨大而鲜活。我想我知道。有可怕的事情。世界即将。世界即将。倾覆。不会的。哈。别傻了。愚蠢。好。好。一切都会。好。看一看闻一闻。我眼角一撇。什么。事情不妙。”⑪面对痛苦的事实,她思绪飞驰,震惊、恐惧、痛苦无助、自我安慰透过简朴的文字一一呈现出来。她对病中的哥哥说:“我觉得你的脸最最好,当我们曾经年轻,当你是个小小孩我是小女孩,从前的时候。”⑫她不敢想象有一天哥哥会离她而去:“我的一切生活展现在面前就如前面的污点,并没有让我为你的最终做好准备。”⑬读者见证了哥哥病情恶化至人生之旅的终结的整个过程,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叙述者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愧疚自责,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我们现在是什么,将来就是什么。即使我继续那样下去。在以后发生的之后。”⑭

无名的女孩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成长之旅,从小说一开始,读者便迅速地被带进作为叙述者妹妹的内心中,真切地体验了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很多女性所遭受的歧视与不公。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迈考特在其爱尔兰小说《安吉拉的灰烬》中通过小男孩弗兰基之口道出爱尔兰人童年之不幸:“比一般的悲惨童年更为不幸的是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比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天主教徒的童年。”⑮爱尔兰天主教徒家庭中,女孩的童年则尤为不幸。对很多目光短浅、受教会熏染的母亲来说,生儿子是重中之重、众望所归,而女儿则几乎被完全忽视。男孩是至高无上的,因为只有他们将来才能成为牧师。尽管女孩渴望爱,也一直努力引起母亲的注意,证明自己值得被爱,但是母亲几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儿子身上。母亲对儿子强烈而不加掩饰的爱让女孩倍感失落,母亲的冷漠忽视、言语攻击,亲戚的侮辱让女孩饱受心灵及肉体的双重伤害。外祖父对女儿的指责也延续到外孙女身上,印证了爱尔兰人对待女孩的整体态度。在十三岁花季少女的年龄遭姨夫性侵,女孩更是感到自己肮脏、无用,其身体和道德的堕落很难用勇敢或者无耻来简单界定。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同样作为男权社会牺牲品的母亲也继承了社会对女孩的态度,对女儿的不断指责和不理解也直接导致了女儿的自卑与叛逆。小说对女孩童年遭遇的揭示令人不寒而栗,哥哥去世后女孩仍要承受姨夫无尽的谎言、欺骗以及肉体伤害。母亲最后当众斥责她,告诉她:“我真希望躺在那个盒子里的是你,而不是我的儿子。”⑯小说最后,女孩走进冰冷的河水中,就如同接受一次洗礼,在象征着洁净与新生的河流中洗净了肉体和灵魂的罪恶,把全部的痛苦都洗刷干净。死亡即是新生的开端,尽管这个悲剧结尾让人唏嘘,但似乎又最合适不过。

暴躁信教的母亲、疾病缠身的哥哥、性变态的姨夫是许多爱尔兰小说常见的内容,小说的创新之处不在于情节和人物,而在于非传统的写作风格。很多评论家都把麦克布莱德与乔伊斯和贝克特比较,的确,小说中大量的意识流手法让人不由得与乔伊斯相联系,而故事中的女孩正像莫莉·布卢姆的后裔,用大段大段的独白表达其困惑、绝望、忧伤和愤怒。《星期日邮报》评论小说“以乔伊斯式的独创描述了女孩的生活、感受、印象、成形的和未成形的想法,简短、琐碎的句子和悲观的基调让人想到塞缪尔·贝克特”⑰。不可否认《女孩是半成品》有两位大师的影子,但也有其独特的声音。《新人文主义者》杂志评论:“作者对语言的使用如此独特、难以模仿,以至于麦克布莱德应当成为一个形容词。这样的写作风格难得一见,值得大加赞扬。”⑱

美国小说家伊丽莎白·迈奎肯也给予小说高度评价:“《女孩是半成品》是一部辉煌的杰作……在写作手法上令人咋舌。她的文字和音乐一样令人难忘、感动,小说核心是爱的故事——关于兄妹的爱——和文学中任何爱一样真实而令人心痛。这本书囊括了一切:家庭、信仰、性、暴力和爱,不管多么高的评价都不过分。”⑲凭借小说《聚会》摘得布克奖桂冠的爱尔兰女作家安妮·恩莱特更是不吝赞美之词,称麦克布莱德为“天才”,用“毫不妥协、光芒四射”⑳的文字揭示生活真相。

麦克布莱德1976年出生于利物浦,跟随父母在爱尔兰西部度过童年,十七岁时来到伦敦学习戏剧表演,之后工作、旅行,二十七岁时开始创作《女孩是半成品》,现与丈夫及女儿在诺维奇生活。处女作获奖让她颇受鼓舞,目前正着手写第二部小说。可以预见,第二部书的出版将比第一部要顺利得多。

①② http://www.womensprizeforfiction.co.uk/2014/eimear-mcbr ide-wins-the-2014-baileys-womens-prize-for-fiction. Retrieved 1 August 2014.Retrieved 8 August 2014.

③ http://www.smh.com.au/entertainment/books/irish-authoreimear-mcbride-wins-baileys-award-for-amazing-andambitious-first-novel-20140605-zrxzs.html#ixzz349b54HL z.Retrieved 5 June 2014.

④ 张芸.艾德娜·奥布莱恩:叛逆的乡村姑娘.http://www. chinawriter.com.cn/2013/2013-06-21/165218.html.

⑤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⑯ McBride,Eimear.A Girl is a Half-formed Thing[M].Galley Beggar Press,2013.

⑥ http://www.smh.com.au/entertainment/books/irish -authoreimear-mcbride-wins-baileys-award-for-amaz- ing-and -ambitious-first-novel-20140605-zrxzs.html#ixzz 349b54 HLz.Retrieved 5 June 2014.

⑮ [美]弗兰克·迈考特:《安琪拉的灰烬》,路文彬译,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1页。

⑰ http://www.appannie.com/books/kindle-store/book/B00JID6 Y5K/.Retrieved 19 September 2014.

⑱ https://newhumanist.org.uk/articles/4314/book-review-a-girl -is-a-half-formed-thing.Retrieved 19 September 2013.

⑲ http://bookfun.info/560/.Retrieved 18 Oct 2014.

⑳ http://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3/sep/20/girl-halfformed-thing-review.Retrieved 20 September 2013.

作 者:任爱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52);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类)资助

猜你喜欢
布莱德半成品麦克
1/2的魔法
小王子
生活很艰难,但你被爱着
年夜饭半成品需求增加单品比套餐更受宠
半成品饭菜成新宠
叫我第一名
改变一生的音乐会
2017年西麦克展览公司展览计划
“宅”家过年半成品菜肴受宠
空药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