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蕾[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
性别世界
《子夜》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成就
⊙金怡蕾[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
《子夜》是茅盾先生的代表作。作为一部全景观地展现当时社会的长篇小说,《子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主人公吴荪甫,而是那些作为“绿叶”出现的女性形象。这些性格各异的女性,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演绎着各自的悲喜人生。
《子夜》 女性形象 20世纪30年代 中国社会
《子夜》是茅盾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巨作,也是茅盾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它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作品以主人公——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轴心,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通过重点描述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历史,揭示了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作为一部全景观地展现当时社会的长篇小说,《子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全书九十多个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类型。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向来是文学写作中十分重要的艺术手段,特别是在小说当中。作为叙事性作品,一部小说在艺术上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人物的塑造是否典型,人物的形象是否鲜明。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生命。对于一部成功的作品来说,有时我们可能会忘记作者,忘记具体的情节,但那些鲜活的人物会久久地烙印在我们的心头,难以忘怀。
读茅盾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一贯擅长描写女性。在《子夜》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主人公吴荪甫,而正是那些作为“绿叶”出现的女性形象。那些性格各异的女性,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一个处处涌动着新浪潮的东方大都市中,演绎着各自的悲喜人生。
说到封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四小姐吴蕙芳。她长期呆在农村,是在一个极其封闭的环境中成长的,并且受到了严格的封建礼教的管束,因此满脑子都是封建的东西。即使来到上海这样一个东方大都市,也依然无法摆脱掉层层的束缚。虽然也曾极力地想要融入周围人的生活圈子,但从小受到的教育,使她无论如何也无法适应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了封建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碰撞所迸发出的对立与冲突。透过吴蕙芳,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无数在这两种文明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和痛苦挣扎的女性的孤独和悲哀。
与吴蕙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素素这个新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她年轻时尚,常常沉浸在灯红酒绿当中,但她也厌倦这种平凡又庸碌的生活,她的思想自由而开放。对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最为精彩的,就是关于“五卅纪念日”游行的那一段。她对于这次游行活动,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虽然多少带有一种凑热闹的心态,虽然在游行队伍遭遇危险时的退缩,也让人不免对她有一些失望;虽然在解放自己、追求自由的这条道路上她凭借的多是一时的冲动,我们还是能从她身上嗅出在“五四”思潮感召下觉醒的一代女性的进步气息。
正是张素素,在了解了吴蕙芳内心的苦闷之后,告诉她要勇敢地反抗封建专制的压迫,“要自己挣得自己的自由”。这一情节的安排,在我看来是极为有意义的。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某些陈旧的、腐朽的东西,正在慢慢地,被一些全新的思想所取代。那些已破败不堪的封建传统,在新时代的冲击下,是必然会走向灭亡的。
吴荪甫的太太林佩瑶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知识女性。作为吴少奶奶,她拥有奢华的生活和优越的社会地位,可是心里却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这缺少了的,是爱情,是温暖,是精神上的安慰。在她还是“密斯林佩瑶”的时代,她追求自由平等,渴望爱情,可迫于现实的重压,却嫁给了一个一心只沉醉于事业的民族资本家。从此,便只能在每个寂寥的夜里,捧着那本充满她爱情回忆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望着书中夹带的白玫瑰呆呆出神。但玫瑰早已枯萎,正如她已死去的爱情。
林佩瑶的妹妹林佩珊只有十六岁,是一个单纯、活泼、可爱的少女。身边所有人的关爱与呵护,让她可以像公主一样无忧无虑地成长。她的美丽,她的天真烂漫,吸引着许多男士的目光,可她似乎不能理解什么是爱,一切都好像是小孩子在玩耍。她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爱。她爱得真实、单纯、可爱,不世俗,不功利。但爱情毕竟不是玩笑,“年轻”也不能成为借口。
在林佩珊的身上,似乎总有“密斯林佩瑶”的影子,一样的婀娜多姿、美丽动人、天真烂漫。两姐妹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一点似乎是相同的,那就是空虚。她们是住在用金钱堆砌的城堡中的两位公主,命运从来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能用回忆过去和游戏人生,来打发心中无穷无尽的寂寞。
在《子夜》中,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拥有娇嫩的脸蛋、纤细的腰肢,她们以年轻美貌为资本,游走于男性、权利、金钱之间,纵情欢愉,靠出卖色相与肉体,支撑起自己的奢华人生。她们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上流社会中的交际花。透过她们的生活轨迹,我们看到了资产阶级的腐败堕落。
徐曼丽轻佻放荡,是一个典型的高级妓女。她凭借自己的妖艳妩媚,被上流社会的男人们带去愉悦,以此来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她是风月场上的高手,每天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周旋于形形色色的男人之间,驾轻就熟,左右逢源。她就像是一件被明码标价的精致商品,可以供任何人消遣。这样的一个女人,纵然外表美丽华贵,灵魂也是低贱的。
与徐曼丽相比,刘玉英也许要聪明很多。她知道该如何生存,也懂得用脑子,“她知道女人生财之道,和男子不同;男子利用身外的本钱,而女子则利用身上的本钱”。她淋漓尽致地利用着这种“本钱”,巧妙地周旋于两大资本家之间,为自己谋得利益。可纵使有令人钦佩的头脑和稳健的个性,这种生财的法门还是为人所不齿。
冯眉卿是一个天真无知的大小姐。仿佛一只被豢养的小鸟,没有钱了就向父亲索要。她还很轻易地出卖自己的身体,只要物质上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她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太多的想法,没有追求更没有理想,糊里糊涂地就被卷进了那个充满铜臭味的金钱社会,不免令人惋惜。
三个交际花有着不同的年龄、样貌、气质和性格,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她们都是金钱的奴隶。金钱的诱惑使得她们在那样一个充满了欲望的大都市中迷失了自我,逐步沦为供上层社会消遣娱乐的玩偶。金钱和权利往往很容易腐蚀人性,时至今日,社会中依然不乏这样的例子。所以这些交际花的塑造,在我看来是极富有讽刺和批判意义的,也应当引发我们对社会、对人性更深层次的思考。
作为一部描写社会现实的小说,《子夜》中不仅有资产阶级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还有工人罢工、农民暴动等场面,它们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处于社会底层的一系列女工形象,也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战乱频繁,经济萧条,产品滞销,资本家们只有靠克扣工人工资来降低成本以保障自己的利益。面对这样的压迫,女工们开始反抗。她们群情激昂,要罢工,要冲厂,要赶走资本家的走狗,成立自己的工会,做自己的主人,于是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罢工浪潮。家境贫寒的朱桂英,面对升职的诱惑依然坚定立场。她有从穷困生活中磨炼出的勇敢,有自己的信念,不相信穷人就只有死路一条,她觉得“她应该和别人活得一样舒服”。我想这也是很多在底层挣扎的女工们所共有的梦想。虽然她们纤弱的身躯,始终敌不过枪支弹炮的威胁;她们的一腔热血,也斗不赢资本家的狡诈心机和政府的腐败堕落。但她们的觉醒,她们为争取权利和自由所做出的努力,还是应该得到赞扬的。
严家炎先生曾指出:“《子夜》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所谓社会剖析派,就是“力图对社会生活作出总体的再现,全貌式的再现”。而将当时的社会风貌向我们作以全方位展示的,正是以上提到的这些女性形象。
“子夜”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也许正可以用来形容她们的处境。黑暗蒙蔽了她们的双眼,使得她们在那样一座繁花似锦的欲望都市当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幸而“子夜”过后,便是光明,便是希望。纵然现实生活还是充斥着太多的腐朽、愚昧、堕落,可新时代的曙光正在悄悄降临。我们可以看到那股蠢蠢欲动的热情,看到为争取自由、争取权利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尽管这一切在当时看来并非易事,但它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并在今天证明了它的正确。
我想一部作品的价值,就在于看过之后,能否引发读者的思考。《子夜》就是这样一部能引人深思的作品。正因为如此,才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使得这些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在古今中外星光璀璨的人物画廊当中,熠熠生辉,焕发出无尽的光彩。
[1] 庄钟庆.茅盾的创作道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 丁尔纲.茅盾作品浅论[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
[3]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4] 孙中田.《子夜》的艺术世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5] 茅盾.子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6] 吴莉斯.充满诱惑的尤物悲歌——对茅盾《子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7] 俞娟娟.谈《子夜》变形与暗示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作 者:金怡蕾,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