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发展现状研究

2015-03-14 06:32薛会来刘泽玲王晓凤
河北工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河北省

薛会来,刘泽玲,王晓凤

(1.河北科技大学团委,河北石家庄 050018;2.河北城乡建设学校教务处,河北石家庄 050031)



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发展现状研究

薛会来1,刘泽玲2,王晓凤1

(1.河北科技大学团委,河北石家庄050018;2.河北城乡建设学校教务处,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要:针对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国内各生产力促进联盟的发展历程和概况,从发展能力、人力资源、服务成效3个方面运用灰色分析对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各成员服务资源竞争力进行评价,找到他们的优势与不足,以便联盟内各成员更有针对性的发展。最终,运用中心年报数据和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省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通过研究,为省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并对同类生产力促进联盟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河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灰色综合评价

E-mail:731770479@qq.com

薛会来,刘泽玲,王晓凤. 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发展现状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5,32(1):22-26.

XUE Huilai,LIU Zeling,WANG Xiaofeng. Study of Hebei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alliance development[J]. Hebei Journal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32(1):22-26.

自1992年以来,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中国逐年发展壮大,尤其是经过“十一五”得到迅速发展,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科技中介服务发展体系的一面旗帜[1]。自2006年以后,在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生产力促进中心快速健康发展,功能社会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产业化的局面已基本形成。到2010年止,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已达2 032家,从业人员达2.3万人,服务收入达69.9亿元,总资产达155.6亿元。2008年,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试点实施了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行动,有效地促进了省地市的良性互动、行业区域的有机结合和县市中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的形成。目前已经成立了北京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鲁南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盟、江西省生产力促进联盟、河北省生产力促进联盟等多家生产力促进联盟[2-3]。

多个省份地区建立并开始了对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各地区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各地区发展的强大助力[4]。2011年11月,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中介机构、石家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机构以服务联盟形式组建而成,致力于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该联盟共有16家会员,会员单位各具特色,其中较典型的有石家庄生产力促进中心、辛集市皮革生产力促进中心、高邑县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新华区汇智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北井陉钙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石家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辛集市皮革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高邑县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级示范中心。生产力促进联盟的成立无疑是河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进步,它将会对河北省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进行研究,并且具有现实意义[4]。

1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成员评价分析

1.1 构建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成员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根据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特点,结合其发展水平构成因素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设计方案,将评价指标分为3个一级指标,即发展能力、人力资源和服务成效,并设12个二级指标。

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这既从主观上考虑了人们对各指标的重视度,又考虑了各指标在原始数据间的互相联系,包括对总体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5]。

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二级指标的设立以及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 1所示。

表1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1.2 确定评价模型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评价模型进行分析,它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是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6]。若样本数据反映出的2个因素变化的态势(方向、大小和速度等)基本一致,则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反之,关联度较小。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思路明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并且对数据要求较低,工作量较少[7-8]。

式中:ξi(k)为第i种方案的第k个最优指标的关联系数[9]。最后,根据R的数值进行排序。

式中,ρ∈[0,1],一般取ρ=0.5。

若关联度ri最大,说明{Ci}与最优指标{C*}最接近,也就是说第i个方案优于其他方案,据此,可以排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10-11]。

将上面无量纲化之后的数据以及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输入mceGRAY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所得最终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

2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2所得灰色评价结果,结合原始数据及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可看出,石家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各方面情况都比较优秀的,其次是高邑县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辛集市皮革生产力促进中心,它们都是联盟中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心,有借鉴意义。它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心的人力资源和中心的主要服务行业等方面。联盟中其他成员可借鉴其发展优势来壮大自己。

1993年,石家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成为全国较早生产力促进中心之一,推动生产方式转变、扶持科技创新的作用逐渐显现,成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石家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于2011年率先组建了“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有效整合了石家庄区域内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机构的优势科技资源,实现了广领域、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高邑县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的优势是建陶产业和中心的人力资源。高邑县地理位置优越,是石家庄重要的交通枢纽,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陶产业发展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高邑县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要优势之一。中心要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目前高邑县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有固定人员18人,其中17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中高级职称的11人,专业技术人员15人。中心的人力优势非常明显,同时,联系科研院所及专家总数方面,中心也是有优势的,及时的学习和沟通加速了中心的发展,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心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并且中心的管理也日趋成熟,这都成为了中心发展的有利条件。

辛集市皮革生产力促进中心同样具有相类似的发展优势,不同的是它的优势产业是皮革。它在人力资源和中心的规模和管理上的优势相对其他中心也是非常明显的。具有同样情况的,还有以钙镁产业为主的河北井陉钙镁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以机电为主的新华区汇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有待改善的中心,如无极生产力促进中心、栾城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藁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它们不仅存在人才缺乏、主导行业不明确问题,在公共信息资源和服务能力方面也存在不足。其实人才缺乏问题是几乎所有中心都存在的,尤其是缺乏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这几家中心的信息资源积累不足也导致了中心服务能力的不足。当前,大多数生产力促进中心均没有建立独自的资源数据库,没有比较全面的网络平台资源,导致核心竞争力较弱,创收能力差,也限制了它的服务能力。

另外,从调研所搜集到的资料和社会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反应来看,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对生产力促进中心及其作用还不够了解,另外政府的引导和舆论宣传力度也不够,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心的发展。此外,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非营利的服务机构,它的运作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自中心建立以来它的投入一直主要是政府,这导致了中心的投入不足,不能改善基础设施,也吸引不了更多的高水平人才,限制了中心的服务和中心的发展。

3促进省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建议

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各个地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产业特色情况、地域分布情况和发展经济基础以及相关的政策都密不可分。结合河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经济发展建设现状,考虑到各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差异较大的现状,提出弥补差异、提升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水平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

一方面,加强网络化建设。联盟由政府指导,在各地建立起生产力促进中心,使其形成辐射全市的生产力促进网络[12-13]。另一方面,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并形成资源共享机制。统一形成区域内各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资金、人员、服务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保持示范中心为主力、骨干中心带头、其他中心跟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好发展局面。

2)加强与科技中介机构联系,共同培育平台服务机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科技中介机构以专门技能、专业知识为基础替代关键作用,对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4],与生产要素市场和各类创新主体建立起紧密联系,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撑服务,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降低创新风险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重要联合体,省会的生产力促进联盟要着力健全有利于与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合作的运行机制、组织制度、政策体系,促进形成机制灵活、体制合理、诚信经营、竞争有序的良好环境,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鼓励有行业优势、有实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服务机构、技术交易机构,在服务设备购置、共用技术开发平台建设、从业人员培训等各方面增大合作力度,铸就精品服务项目,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并择优与一批科技评估机构、咨询机构在管理人才、高层次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提高项目实施策划、论证和效果评估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联盟和各中心的竞争力[15]。

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要引导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中介机构借助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来拓展业务,可以充分发挥共享服务平台的监督作用[16-18],对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也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对中介机构的服务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考核,作为联盟支持的依据。

3)指导各生产力促进中心发挥地位优势,重点培育特色服务

生产力促进力联盟需要对各中心的健康发展起到指导作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建设要因地制宜,与行业、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密切联系起来。生产力促进中心是连接企业、政府与市场的桥梁纽带,是汇集科技资源的科研院所与创新主体的企业间的桥梁[19]。各中心尤其是区县一级生产力促进中心,面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地创新型中小企业,要善于利用本中心地域优势,包括产业方面和地域方面优势,注重培育本中心的特色服务,或通过联系社会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在服务功能建设上并不需要做到大而全。

4)转变发展观念,鼓励各中心在发现潜在市场资源上下功夫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非营利性公益服务机构性质,决定了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应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因此,受区域经济文化观念影响,中心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员市场经济理念缺失,而其市场性质又要求其遵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为了得到健康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则必需通过市场来获取资源及利润。因此,生产力促进联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鼓励各生产力促进中心转变观念,从等靠要政府项目和客户上门的被动式服务,转向基于“中心”定位目标的主动出击式模式,积极发掘潜在的市场资源。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吴晨生, 胥彦玲, 吴焕荣,等. 北京市科技中介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10): 63-65.

WU Chensheng, XU Yanling, WU Huanrong, et al.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9 (10): 63-65.

[2]焦莉莉. 省会生产力促进联盟成立[N]. 石家庄日报, 2011-10-29(2).

JIAO Lili.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Promotion Alliance[N]. Shijiazhuang Daily, 2011-10-29(2).

[3]范忠仁, 董正英, 刘勤福. 上海市国名经济增长与科技中介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3): 44-46.

FAN Zhongren, DONG Zhengying, LIU Qinfu. The analysis of the efficiency of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26(23): 44-46.

[4]骆光林, 余向平, 陆江东. 浙江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 科技管理, 2008, 29(3): 145-151.

LUO Guanglin, YU Xiangping, LU Jiangdo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of strateg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rmediary service system in Zhejiang Province[J].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08,29(3):145-151.

[5]陈冬林, 黎志成. 信息系统投资项目评价指标确定与灰色综合评价[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2):100-103.

CHEN Donglin, LI Zhicheng. The appraisement index insuring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vestment and method for grey comprehensive appraisement[J]. System Engineering-theory and Practice, 2002(2): 100-103.

[6]邓聚龙.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7.

DENG Julong. Basic Method of Grey System[M].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87.

[7]胡大立.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企业竞争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 159-161.

HU Dali. Applying the grey system theory evaluating the competitive competence of enterprises[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3(1): 159-161.

[8]李同意.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知识管理水平及其改进空间[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6):9-12.

LI Tongyi. Applying the grey system theory to evaluate enterprises’KM level improvement space[J].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 2006,18(6):9-12.

[9]杜栋, 庞庆华, 吴炎.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DU Dong, PANG Qinghua, WU Yan. The Moder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Case Selection[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8.

[10]欧凌峰, 周霞, 李海基. 广东省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10):171-173.

OU Lingfeng, ZHOU Xia, LI Haiji.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service industry[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9(10):171-173.

[11]许抄军,王亚新,陈四辉,等.广东省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战略探讨——基于“加快转型升级”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3(11):48-51.

XU Chaojun, WANG Yaxin , CHEN Sihui, et al.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intermediar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J].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3(11):48-51.

[12]赵静, 薛强. 典型生产力促进机构发展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29(13): 15-18.

ZHAO Jing, XUE Qiang. The typical productivit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2,29(13): 15-18.

[13]李莎莎.英美国家公用事业监管机构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行政与法,2013(5):94-99.

LI Shasha. Anglo-American national utility regulator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J].Public Administration & Law, 2013(5):94-99.

[14]谢光坤. 论区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构建基层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与发展措施[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3):39-41.

XIE Guangkun. The role and development measure of county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s in formulating basic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1(3):39-41.

[15]李健. 为中小企业发展先进生产力铺路架桥[J]. 中国科技坛, 2002 (5): 9-11.

LI Ji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pave the way[J].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ltar, 2002 (5): 9-11.

[16]李晓林. 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与发展探讨[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 19(10): 20-26.

LI Xiaoli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ity-promoting centers in China[J].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5,19 (10): 20-26.

[17]温艳娟.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3.

WEN Yanjuan.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Capital of Hebei Province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D].Shijiazhua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

[18]庄志彬,林子华.关于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特色培育的几点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1):10-13.

ZHUANG Zhibin, LIN Zihua. Reflect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service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25(1):10-13.

[19]吴逢阳, 罗英, 钟臻,等. 关于加快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科技广场, 2010(4):74-76.

WU Fengyang, LUO Ying, ZHONG Zhen,et al. Analysis on aceleratinh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in Jiangxi[J]. Science Mosaic, 2010(4):74-76.

Study of Hebei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alliance development

XUE Huilai1, LIU Zeling2, WANG Xiaofeng1

(1.Youth League Committee,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 China;2.Department of Teaching Affairs, Hebei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chool,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alliance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domestic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alliances, the paper uses grey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service resource competitiveness of each member of Hebei Provincial promotion center allia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ability, human resource and service effectiveness, to fi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o that each member in the alliance can develop accordingly.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 of annual report data and survey data, it provides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ers in Hebei Province. The study provides powerfu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lliance as well as the other alliances of the same kind.

Keywords:regional economics; Hebei province;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gre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作者简介:薛会来(1982—),男,河北容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3456116D);河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QD201047)

收稿日期:2014-10-12;修回日期:2014-11-20;责任编辑:张军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7535/hbgykj.2015yx01005

文章编号:1008-1534(2015)01-0022-05

猜你喜欢
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