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利斌(河北省沙河市第九中学054100)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韩利斌(河北省沙河市第九中学054100)
创新教育是新世纪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机械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而是要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才能运用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获取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真正地学会数学学习'乐于探究'能够自主地发现与探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如下几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自然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如果只是机械教学'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那么学生的大脑受抑制'只能是机械地接受知识'何谈创新?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机械而枯燥的数学教学'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主动创新。
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枯燥性与系统性'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讲述'势必会增大教学的抽象性'无法激起学生学的动力'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为此'我们要为数学披上“漂亮的外衣”'要学会对数学知识进行装饰与点缀'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运用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故事史'数学家的趣味轶事'再现发现过程中的小插曲'通过引入这些数学素材'可以大大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又如'引入游戏'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创设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趣味活动'可以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玩游戏'这样的教学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更加切合学生的心理'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处于相对兴奋之中'自然学生也可以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创新是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结果'这一切都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主体参与基础之上。传统教学中视学生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学生失去了思考与思维的机会'自然无法创新。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学生的被动参与'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为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舞台'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真正实现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体现师生的平等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视学生为平等的学习主体'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当学生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平等'自然就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主体身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教师不仅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参与时间'还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要让学生享受更多的话语权'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将自己的困惑与不同见解积极地表达出来'并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这正是学生主动创新的核心环节。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来展开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传统教学的习题训练大多是封闭性问题'即条件完善'答案唯一'这样容易束缚学生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将学生严格地限定在固定的条框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变式训练。
(一)一题多解
即答案不唯一'这样的题目给予了学生更为宽广的思考空间与学习空间'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进而得出不同解法'这样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又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差生掌握基本解法就可以'而优生则可以让学生来探索更多的解法'这样更加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一题多变
即条件不完善。数学各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道题目往往会涉及许多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条件不完善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选择条件'自主地创编题目。这样的训练将学生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摆脱出来'学生可以运用所学来灵活地创编题目'这样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更加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如此开放性的习题'可以让学生从教材的固定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思维'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不再肤浅层次的记忆'而是深入本质的理解与运用'可以实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创造性地学习'这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责编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