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用语言艺术

2015-03-14 00:25豆彦丽河北省平乡县第五中学054500
学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语文课堂教学

豆彦丽(河北省平乡县第五中学 054500)

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用语言艺术

豆彦丽(河北省平乡县第五中学054500)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高超的语言艺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同还可以化解课堂风波,展现教师的教学艺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善于利用语言的艺术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语文的情感魅力,更谈不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方法研究

一、导入新课

清朝人李渔曾经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因此'文章开头必须追求一定的落笔艺术。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也该如此'一定要起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扣人心弦的作用'使学生涣散游离的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到书本的内容中去。

在分析词的意音形义时'我以一则有趣的笑话作为开场白:《捐官答上司》。有一天上司要来巡察下情'便问一个捐官:“现在的百姓如何?”捐官赶紧低头回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上司又解释说:“我问的是黎庶。”捐官赶紧回答说:“梨树倒是很多'可结的果实却不怎么大。”上司不耐烦地说:“我不是问你什么梨杏'我问的是你的小民。”捐官忙战战兢兢地起身答道:“我的小名叫狗儿。”学生顿时哈哈大笑。我紧接着问:“闹出这样的笑话是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回答出:“同样的音却有不同的字形来表达。”这样师生进入正题讲解知识点。这则简单的笑话在引入课堂教学目的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效果'使本来很枯燥的字词、语义变得生动活泼'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易再开小差'也反映了教师的语言智慧。总而言之'师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开始了一节课'给整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调。

二、课中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环节也要充分展现教师的语言艺术。一方面'提问的要切合时机'有一定的价值。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无疑而问。在不需要设置疑问的地方提问题'没有价值。例如'在讲《雪》这篇散文时'一位教师提问:大家见过雪吗?雪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纷纷回答:见过'雪是白色的。之后呢?试想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二是'问得太模糊'学生无从下手。提问要贴近主题'也就是教学目标'偏离教学任务的提问只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还会使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三是'要给全体学生发言的机会。提问要难易适中'为不同成绩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总之'提问只在发挥如下功能。

(一)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切中问题的要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表面一步一步进入到中心'实现从表面到实质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不会因为问题太难而打消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变色龙》一文时'我认为可以分层次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奥楚涅洛夫斯的典型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教师再问学生:他是如何表现“善变”这一特征的。这下一来'学生的热情高涨'便纷纷抢着回答“翻云覆雨”“反复无常”“愚蠢之极”“好笑”等。趁着学生的热情'教师可以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可是有一点却始终未变'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基础'因此可以不费劲地回答:“墙头草'见风使舵。”就这样'教师因势利导'一步一步提出较大深度的问题:他为什么会变来变去?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如此一来'教师给出了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一连串设问'逐渐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使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变得容易简单了。

(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中的提问'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同时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角度和深度。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课文课上为了理清文章的脉络'需要进行段落划分'有时不止一种划分方法'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又或者'在分析文章的人物性格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从古今的对比中分析'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后'教师可以挖掘文章的情感陶冶、品德教育的因素'问学生:社会上哪些人具有“莲”的优秀品质?当今社会如何发扬“莲”的优秀品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然后'教师可以联系当今的思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又如'教学《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现竺可桢持之以恒的求学、工作的精神'然后提问80后、90后为什么很难养成这样高尚的品质。通过种种的“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学习、生活、做人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交叉发展'还向学生开展了丰富的人文教育'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人格。

三、课后深化总结

语文学科很注重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在一堂课的结束时'教师也要发挥语言的价值引导作用'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关怀的素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探寻诸多情感陶冶的语境'提升学生的精神内涵。画龙点睛之笔会使学生把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给知识赋予灵魂'使语文教育更加能够触及心灵。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因为语文有其艺术性和思想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艺术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了全方位综合性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一位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探求教学语言的技巧、发挥语言的艺术'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1]刘朝纲.以语文观组织和实施语文教学.1994.

[2]露益萍.阅读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叶圣陶.写作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51.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编张翼翔)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