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结合TBL在防原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14 08:37:16郝玉徽黄嘉伟
重庆医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教员医学案例

郝玉徽,任 泂,黄嘉伟,刘 晶,李 蓉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复合伤研究所,重庆400038)

当今社会核威胁依然存在,并且核事故可能就在身边。作为专门研究核辐射所致伤害及其防护的学科,防原医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防原医学所涉及的核武器损伤的医学防护能力及平时核事件的医学处置技术,对于即将从事国防卫生事业的军校学员,显得尤为重要。

防原医学是在学员学习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之后,专门为大四学员开设的课程。该学科理论性强,教学内容庞杂,知识更新速度快,同时又与许多学科之间有着广泛的交叉,导致部分医学基础薄弱的学员,掌握知识困难,学习积极性不强。另外,现阶段防原医学的学员众多,难以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教学。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员为主导,学员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不理想,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军事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要求。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是防原医学教员面临的重要教改课题。

1 CBL和TBL教学法概述

CBL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员选择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把学员带入一个特定情境中,让学员依靠其知识结构和查阅资料,在案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CBL教学法遵循学员的自主学习规律,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记忆。陈永斌等[1]通过对防原医学的教学实践证明,CBL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深受学员的好评,有利于提高防原医学的教学质量。然而CBL教学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限于学时,教员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是代表性强,知识点连贯的综合案例,而对于单个学员来说,这样的案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并且很难完全掌握。

TBL教学法[2-3]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是在PBL教学法[4]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倡导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以学员为主导、教员为辅助指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T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单纯的TBL教学法在防原医学教学中也存在缺陷,例如:TBL教学法将注意力集中到相互协作解决问题上,忽略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样不利于学员很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2 CBL结合TBL教学法在防原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CBL教学法与TBL教学法各有利弊,现阶段对于防原医学教学,不应单纯依靠一种教学方法。目前,CBL结合TBL教学法已经在我国少部分学科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5]。近年来,国外的教学研究[6-7]表明,CBL结合TBL教学法可增强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成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借鉴国内外教学研究经验,结合防原医学自身的特点,把CBL教学法与TBL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防原医学教学,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2.1 授课对象 授课对象为第三军医大学2014级新聘文职人员任职培训班,以1班为试验组,以2班为对照组。其中1班人数为104人,2班人数为106人,各班在入学时均为随机分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以《核武器与核事件损伤防治学》第1版(徐辉主编)的课程内容为教学依据,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知识,而试验组按CBL结合TBL教学法实施教学。在上课期间,两个班的上课教员、课程标准和教学学时等方面完全相同,确保其可比性。

2.2 试验组课前准备 案例选择是CBL教学关键,应根据放射病的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对于《急性放射病》这一章的教学内容,可选择“日本东海村辐射源临界事故”这一典型案例,通过网上搜集整个事件发生及诊治过程的视频资料,设计关于急性放射病的定义、分型、分度、分期、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措施等问题,要求学员尽量通过案例找出问题的答案。为进一步扩展学员的知识面,提倡学员对资料中所涉及的先进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进行了解分析,并结合查阅资料的结果,提出其他可能的有效治疗措施。课前教员要充分备课,将案例和问题提前告诉学员,并将104名学员按各军校班级(10~11人)分成10个小组,同时选派1名当组长,组织本组学员做好分工,提前预习及查阅资料。

2.3 试验组教学过程的实施 试验组学员的授课采用案例回顾、小组讨论、个人回答、相互辩论和教员讲评等环节。上课时教员首先通过多媒体简要回顾案例的主要内容,强调学员应该掌握的重点问题。其次,组织各组学员通过案例及课前查阅的资料,展开讨论,分析问题,总结答案,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再次,教员将已设定好的问题随机分配给各个小组,每个问题让其中一个小组的1名代表回答,而其他组的学员可针对他的回答进行辩论或补充。最后,教员对学员回答正确且意见一致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总结,而对于分歧较大和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出学员出现错误的根源,启发和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同时也提倡学员针对教员的答案提出质疑,进行补充,并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及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的个人给予表扬。

2.4 教学评价 为了客观评价CBL结合TBL教学法的授课效果,采用理论考核、问卷调查和教员评价3种方法。

2.4.1 理论考核 规定的章节内容学完之后,对两个班学员统一命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闭卷考试,并按照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阅卷。其中,本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试题占试卷总成绩30%,并对考核总成绩和综合题成绩进行分析。

2.4.2 问卷调查 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掌握课程知识点及愿意接受本教学方法等10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收集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

2.4.3 教员评价 课程结束后,组织参与教学的各位教员进行讨论,教员们对CBL结合TBL教学法的可行性提出各自的看法,并根据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考核成绩分析 从总成绩上看,对照组的平均分为78.40分,试验组为86.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综合应用试题的得分,对照组的平均分为23.25分,试验组为27.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CBL结合T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理论考核成绩

3.2 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给104名试验组授课学员,共设立10个问题,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应用CBL结合TBL教学法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效果较好。见表1。

表1 试验组对教学效果调查统计结果(%)

4 讨 论

CBL教学法在我国各大高等医科院校中应用已有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8]。它是一种理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问题相对集中、纵向挖掘知识、节奏易于掌控等特点[9]。TBL教学法将小组学习的高效性和以讲座为导向的大组学习系统性相融合,可以在人数较多的课堂中进行小组学习[10-12],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国情。CBL与TBL教学法相结合,可同时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弥补各自的缺陷。CBL教学法可以弥补TBL教学法未能涉及的知识点和问题,而TBL教学法可以将CBL教学法所涉及的问题通过团体协作的方式完成,既可以保证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又可以增强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可弥补CBL教学法仅适合小班授课的缺点,提高教学质量。

从考核成绩分析结果来看,试验班的总成绩和综合题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CBL结合TBL教学法有助于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提高了学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76.92%的学员表示赞同,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并且90.00%以上的学员认为CBL结合TBL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自学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见,CBL结合TBL教学法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此外,教员也一致认为,CBL结合TBL教学法让学员对病例讨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关系。并且这种教学方法让教员的主导地位转变为指导地位,成为小组讨论的引导者。这样对教员课前准备要求更高,不但要熟练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还应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灵活应用,通过课下查阅资料,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

然而,CBL结合TBL教学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果过分突出学员的中心地位,强调自学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CBL结合TBL教学法可能会造成知识体系的不完整。类似的研究[13]也发现,“TBL-CBL-PBL”教学法也可能会造成学员的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仅有51.92%的学员认为可全面掌握课程知识点。并且有12.50%的学员认为CBL结合TBL教学法并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1)这种教学法需要学员在课下做好充足的准备,而部分学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查资料和分析案例,导致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不高;(2)由于各小组内学员人数相对较多,少数学习较差的学员养成了搭便车的习惯,并未真正参与到小组的学习和研讨过程,教员所设立的问题大都是由小组内学习主动的学员完成的;(3)这种教学法对教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员需要精心选择案例,巧妙设置问题,并且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引导学员参与学习和讨论,而教员自身专业素质的不足也会影响学员的学习效率。

总之,CBL结合TBL教学法调动了学员学习防原医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员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缺点,CBL结合T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防原医学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教员应需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员素质等合理地选择应用CBL结合TBL教学法,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以满足新时期军事医学教学的需要。

[1] 陈永斌,周艳,李静,等.案例教学法在防原医学教学中的探索及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2):1098-1100.

[2] 景玉宏,尹洁,刘向文,等.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局解教学中的设计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96-98.

[3] Michaelsen L,Sweet M,Parmelee DX.Team-based learning:Small g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2008:1-99.

[4] 周青,胡煜辉,黄玉珊,等.PBL教学法运用于病理生理学双语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医学,2014,43(10):1275-1278.

[5] 袁小平,潘恒,刘琴笑.TBL结合C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9):84-85.

[6] Kühne-Eversmann L,Eversmann T,Fischer MR.Team-and case-based learning to activate participants and enhance knowledge:an evaluation of seminars in Germany[J].J Cont Edu Heal Profess,2008,28(3):165-171.

[7] Kumar V,Gadbury-Amyot CC.A case-based and teambased learning model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adiology[J].J Dental Educ,2012,76(3):330-337.

[8] 陈新山,朱少华,邓伟年,等.PBL教学模式及其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7-8.

[9] 李天发,姚远,王军,等.CBL,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学中的实践[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83-87.

[10]李昱.TBL、CB与PBL融合教学法在病理实验课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327-329.

[11]Shellenberger S,Seale JP,Harris DL,et al.Applying team-based learning in primary care residency programs to increase patient alcohol screenings and brief interventions[J].Acad Med,2009,84(3):340-346.

[12]Kühne-Eversmann L,Fischer MR.Improving knowledge and changing behavior towards guideline based decisions in diabetes care:a controlled intervention study of a team-based learning approach for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hysicians[J].BMC Res Notes,2013(6):14.

[13]李海燕,朱庆文,高蔚,等.“TBL-CBL-PBL”生理学实践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68-69.

猜你喜欢
教员医学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读与写(2019年34期)2019-11-27 15:02:54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