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萍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董建萍
我国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科研经费管理失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国内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做出分析,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明确支出范围、严格预算管理、确定直接与间接费用的核算比例、做好项目决算和验收工作、建立健全监督与考评机制、推广公务卡支出制度、试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等八项改革措施。
高校;科研经费;改革
我国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已成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些年来,国内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扩大办学影响、争取更高的学术地位,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科研项目的立项数量和经费到账的数额。面对不断增长的科研经费,高等学校原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也对高校如何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怎样才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不少高校在承担科研项目过程中出现了预算不科学、经费支出随意性大、结题与结账不同步、科研成果转化率较差等问题。就经费使用效率而言,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70%以上的水平。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高校每年取得的国家级科技成果近10000项,而真正实现有效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0%。因此,改革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研经费重复资助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各高校普遍将科研经费到账总额确立为业绩考核指标,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只抓项目立项数量,却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产出效益重视不够。由于从源头上审核不严格,一个项目多头申请、多头资助的现象比较常见。例如某一项科研项目可以同时获得省基金、教育部基金和国家基金的资助,不仅会造成科研经费浪费,而且过多的结余经费甚至会滋生腐败现象,造成国家资金流失。另一方面,重复资助也会造成经费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性,挫伤其他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经费报销混乱
科研项目的立项固然与课题主持人的水平有关,但也与学校的科研平台支持有直接关系。由于科研经费长期采用课题负责制,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疏于管理,助长了一些课题负责人的占有欲望,认为科研经费是靠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经费的所有权应归课题负责人所有,学校无需过问。再加上学校在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控制不严格,经常导致差旅费、招待费、劳务费以及办公用品等科研业务以外的费用攀升,支出混乱。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中,存在扩大开支范围、擅自调整预算、突击购买设备等问题。
(三)科研经费缺乏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项目经费有效使用的保证。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预算编制不准确、需要调整等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导致预算流于形式。
(四)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监管力度不够
高校的科研项目由科技处管理,财务部门只对经费进行管理。因沟通不畅,导致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出现脱节问题,两个部门常会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导致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也只留于表面。
(五)项目验收不结账
科研项目验收后财务不结账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考核和研究生招生的压力,有些教师担心项目结题后不能连续资助,于是故意留一些款项用于后续研究。这样便出现了经费使用效率不高、无在研项目人员挤占科研资源的现象。国家审计署曾对18所部属高校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结果发现有13所高校存在结题未结账现象,涉及科研项目1.7万个,资金3.69亿元。
(六)缺少有关奖励和惩罚措施
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经费的奖罚措施只注重于项目等级的高低和科研经费到账的数额,而对科研人员如何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却没有奖励和惩罚措施。例如有的高校规定,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项目的分值分别为100、80、60分/万元。这样的考核无形中促使教师全力以赴去争取科研经费,缺乏全过程管理。
近年来国家高层对科研经费管理非常重视,仅在2011-2012年两年间,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就相继发布了四个针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通知和意见。2013年教育部首次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列入对高校的巡视范围。2014年底,国家基金委发布了《关于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这些文件都为高校制定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供了规范和依据。本课题组认为,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应注意完善以下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
学校按照“统一规划、健全规章、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实行科研经费校长责任制。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分管科研、财务工作的校级领导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分工负责。明确财务处、科技处、人事处、审计处、二级院等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与监督方面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立项、预算、决算、审计等环节的协同管理监督机制,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二)明确经费支出范围
经费支出范围的确定应本着合理、高效的原则,既要避免杜绝铺张浪费,又要尊重科研规律,该列支的项目一定要用制度明确下来。不能为了应付检查制定一套制度,而实际运行时又用另一套办法,坚决从源头上杜绝潜规则的运行。根据国家基金委的意见,符合开支的项目主要有:设备费、材料费、测试费、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发表论文版面费、申请专利的知识产权事务费、研究生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每种费用支出制定最高标准,明确各项支出占总经费的百分比例。
(三)合理确定直接与间接费用的核算比例
将科研经费划分为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是国际上通用做法。直接经费是指发生在具体研发项目中的费用,而间接费用是指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却能为科研活动的改起到支撑条件的费用,如办公室、实验室、水电和相应的服务等。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辅助条件,如果能够用间接经费来合理支付,既能让科研经费使用更加透明化,降低钻制度漏洞的可能,也可以提高学校方面的积极性。间接费用的划分与使用应实行总额控制,其比例按照分段超额累退法计算,例如100万元及以下部分间接费用为8%,100-500万元部分间接费用为5%,500-1000万元部分间接费用为2%,超过1000万元部分接费用为1%。
(四)严格预算管理
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研究内容和实际需要,按照目标相关、政策相符、经济合理的原则,如实地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其中直接费用不能简单按比例计算,间接费用和管理费可按国家政策上限编制。科研项目应加强预算执行的管理,根据项目进度合理安排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结余。
(五)做好项目决算和验收工作
科研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各类项目的要求和规定提出验收申请。首先是财务部门审核,按规定及时编制财务决算。其次是审计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编写审计报告。财务和审计验收通过后,项目负责人再到科技部门办理结题手续,依据合同指标进行验收。科研项目结存结余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建立健全监督与考评机制
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奖惩机制。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科研经费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科研经费使用规范且做出突出成果的单位或课题负责人,学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对经费使用效率不高或延期结题的单位或个人,学校应及时阻止该负责人申请新的科研项目,对涉嫌违法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七)推广公务卡支出制度
科研项目立项后,学校为每位课题负责人发放一张项目信用卡,做到专卡专款专人使用。科研项目每支出一笔费用,都要公务卡刷卡消费,而且还要保留每笔消费的小票。财务人员凭借电子消费记录和小票,用对应的项目经费进行结算。公务卡制度不仅简化了小额项目经费的报销手续,而且还可以实现“痕迹管理”,实时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违规行为,避免财务风险。
(八)试行科研经费国库集中支付模式
对于国家立项的大型科研项目,经费不再拨付到承担单位,而是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系统。课题组在购买设备、原材料等需要支出费用时,所需款项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用款单位。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拨款造成的管理费等各项间接费用的损失,还可以有效避免经费乱用,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1]徐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失范成因及对策探究.财会通讯,2013,(12):52-53.
[2]刘军民.以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地方财政研究,2014,(1):44-52.
[3]曹丽君.重复资助: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值得关注的新话题.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49-50.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财务处)
中国教育会计学会2014年科研项目,一般课题第14号《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