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奏折破绽多

2015-03-13 23:41徐文宁
中国收藏 2015年1期
关键词:乡试奏折咸丰

徐文宁

在2011年02期的《文物鉴定与鉴赏·研究探索》上,孙仁义先生发表了《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一文。笔者近日有机会上手了这件奏折,对全文进行抄录,并且大量翻阅了有关资料,体会到考证一件历史文献确实需要认真。特撰小文,以一家之言与孙仁义先生商榷。

几处硬伤

首先,我们可以借曾国藩日记来认识一下这道奏折的实际存在与否。

查1994年岳麓书院出版的《曾国藩全集·日记1-3》第623页,咸丰十一年五月十八日“早饭后清理文件,对摺子。午刻拜发,计三摺、一片、一单,内赤岗岭破贼四垒摺一、江南不能举行乡试摺一、代递唐鉴遗奏摺一、杀李金旸张光照片一、外鲍超朱品隆各谢恩摺一、唐鉴遗摺―。与小岑围棋一局,写李少荃信一,热甚,久睡,命人扇凉……”由此可鉴,历史上确有此折。

奏折:奏,进也,群臣进言于皇帝之意;折,叠也,书所言于纸上而叠之,故称为奏折。饶松生在所纂《折谱》中说:奏折最忌“晦”、“涩”、“乱”、“复”四字。“晦”指事理不明,“涩”指句读不清,“乱”指头绪冗杂,“复”指拖沓烦琐。奏折的文字要求以言事为主,出于自然,不可过于简单,也不可过于堆砌,以免词不达意。

按奏折书写格式还原孙仁义先生在《清代咸丰帝朱批曾国藩奏折考》一文中所披露的内容,做如下标识解读:

臣:曾国藩跪

奏为:

江南军务未峻。本年辛酉科暨补行戊午科,两

届乡试未能举行。恭折。

祈圣签事

窃臣接准礼部咨称本部具奏:辛酉科乡

试,各省能否依限举行?并该考官赴省,

有否另行绕道行走了?请旨饬查各省督

抚体察情形。先期,由驿奏明一折于咸丰

十年十二月十六日,奉旨依议,钦遵咨行,

查照办理前来。臣查苏、皖两省,现未克

复,所属各府州县亦多沦陷科场为。

前据薛焕奏请展缓,正批交礼部议奏。此

次该督折该部知道。

咸丰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注:红色加下划线字体部分为与《曾文正公文集·奏稿》相对照所产生的错误)

不过,孙仁义文发表的奏折中,独不见奏折本该有的后段文字“能举行之处,除咨会江苏安徽抚臣外,理合恭折由驿具奏伏乞 皇上圣鉴 谨慎”,以及缺少陈述为什么在辛酉年不能在江南举行乡试的道理。

查看《曾文正公文集·奏稿2》第269页“抡才大典,未便草率举行。九年间,借用浙江贡院乡试一次。现在浙中亦值多事之秋,本省尚难考试,江南岂能借办?若托皇上威福,皖城早克,当奏请于安庆修造贡院,使上、下江士子萃试皖城,以遂观光之愿。所”一段文字,正是孙仁义文中当呈现而未展现的部分。这一部分文字非常重要,为何缺如,不得而知。

我们不妨将《曾文正公文集·奏稿1-4》第二本第268页中“江南乡试未能举行一摺”按该书奏折影印格式全文录入解读如下:

奏为

江南军务未竣,本年辛酉科暨补行戊午科两届

乡试,未能举行,恭摺

祈圣鉴事:

窃臣接准礼部咨称:「本部具奏辛酉科乡

试,各省能否依限举行,并该考官赴省有

无另行绕道行走,请旨饬査各省督抚体

察情形,先期由驿奏明一折。于咸丰十年

十二月十六日奉旨:『依议,钦此!』钦遵咨

行査照办理。」前来。臣査苏皖两省,现未

克复,所属各府州县,亦多沦陷。科场为抡

才大典,未便草率举行。九年间借用浙江

贡院乡试一次,现在浙中亦值多事之秋,

本省尚难考试,江南岂能借办?若托

皇上威福,皖城早克,当奏请于安庆修造贡院

使上下江士子,萃试皖城,以遂观光之愿。

所有本年辛酉科补行戊午科乡试,体察现在

情形,未能举行之处,除咨会江苏安徽抚臣

外,理合由驿恭摺具奏伏乞

皇上圣鉴谨

仔细核对《曾文正公文集·奏稿1-4》第二本第268页中内容和孙仁义文中的,不难发现出现了5处不相同的地方。

第一,“江南军务未峻”应该是“未竣”。曾文正公如此大学问者,远近人等皆把他奉为宋诗运动的头领、桐城文派的领袖,所谓“以韩、欧之文章,负司马温公之重望,有道之士,未有不亟欲读其书者”,怎会出现如此错字?

第二,“恭折”应该是“恭摺”。查同年咸丰皇帝朱批曾国藩诸多奏折及李鸿章、林则徐等名臣的历史奏折影印原件,皆没有出此简体字。

第三,“祈圣签事”与《曾文正公文集·奏稿2》第268页中的“祈圣鉴事”不同。查签事即佥事,官名,宋代为各州府的幕僚,金、元、明仍沿用,惟职掌有别,至清渐废。如将签事词语分开解释:签有签发、签收、签署、签押等职员办事的意思。细读清代奏折制度研究等著作,可以明确“祈圣签事”一词在历史上数十万本奏折中未见有过。此为一处硬伤。

第四,“有否另行绕道行走了”与“有无另行绕道行走”,错一字多一字。

第五,孙仁义文中的结尾部分“具奏伏乞 皇上圣鉴 谨慎”与《曾文正公文集·奏稿2》“具奏伏乞 皇上圣鉴 谨奏”,出现了“谨慎”与“谨奏”的差错。诸葛亮《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可见,曾文正如果此处对皇上用“谨慎”,则是以下犯上,有大不敬之罪。所以臣子万万不可对皇上圣鉴的奏折,用“谨慎”结尾,而应该用“谨奏”。故此,查遍历史文献也无法给“具奏伏乞 皇上圣鉴 谨慎”这句一个合理的解答。如此说来,此处可算是又一个不小的硬伤了。

奏折规矩 方寸不乱

奏折的应用乃始于康熙中期,最初只允许少数亲信官员使用,但皇帝为了确知各种实情,便进一步扩大了使用密折奏事的范围。一些翰林、科道官员以及外省地位低微之员,亦允许上奏折。规定凡涉及私事、关于机密事件、不便公开的重要事件、需要迅速上报处理的,用奏折陈报,不盖印章。奏折的应用对加强皇权统治、革除中央和地方积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乾隆帝即位后,全面肯定了奏折制度,一直贯彻执行到清朝灭亡。

清代奏折的遣词造句有着严格的要求,奏折第一幅(面页)上方正中写一“奏”字,第二幅首行一般写具奏人的官衔、姓名和“跪”字,无论字数多少,均须一行写完。第二行抬高一字写“奏为”,下接写事由题头,再另行写正文。正折写完以后,文尾用“伏乞皇上圣鉴”、“谨奏”二字等固定的套语结尾。见“皇上”则抬高二字,地名“江南”也依然抬高二字。末幅正中写具奏年月日,不署名,不用印。

奏折高一般为22厘米,横宽为10厘米。奏折用纸、格式及缮折奏折用纸多为榜纸、本纸和毛边纸,统称素纸,质地均为竹纸。雍正时有奏折用过黄绫,因浪费可惜,又因当时宣纸名贵,臣僚平常缮写呈奏用不起,市场也没有那么多宣纸可供,雍正遂以物力维艰,改用素纸可也。只有请安折、贺表折才用黄绫封面,并以红、黄纸“以示汝等郑重也”。对用折规格不对的也有处罚,如光绪二十年正月壬辰,“谕内阁:熙敬昨日具奏谢恩,未用黄摺,殊属非是。熙敬著交部议处。”

查民国二十四年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的《曾文正公文集·第26册年谱》第96页,获咸丰十一年五月十八日“又奏江南乡试未能举行一摺,附奏李金旸张光照一片”一段文字,得知江南乡试未能举行一摺,一定还有一附奏随附。另查《曾文正公文集·奏稿1-4》第二本P268中,找寻到“展缓江南乡试摺咸丰十一年五月十八日”的原奏折文后,确信有此附折详细一同上奏。此在孙仁义解读的奏折文字中,亦未见到。

根据清代奏折制度介绍,奏折自成为政府正式公文后,清廷对奏折的使用范围做了严格的规定,如另有事上报,可另附片。附片的程式比较简单,首尾不用列写官员姓名和具片时间,附片文以“再”字起头,直书其事,结尾以“附片具奏”结束。附片一般附于正折之后上奏。

军机处是专为皇帝处理奏折的机构,从接折、传阅、拟旨、述旨以及录副、发抄、原折及随折谕旨的封发等等事项,均由雍正朝以后开始使用的折匣流转。折匣采用木夹板,一般长27.5厘米、宽13厘米、高4厘米。内用黄纸裱底,外用黄漆漆之,折匣由内廷定制赐用。

此外,清朝还实行缴回朱批奏折制度和奏折录副制度,凡递折衙门,皆须另备一份公文交奏事处,经奏事处核对无误才予接收,以防官员擅递奏折。外任官员呈递奏折,封装方法应将书就的奏折入封,封面书写具奏人衔名、封发日期,并加印花,外加油纸、黄袱、夹板折匣,而后差派本官亲近人员专程赴京,持具奏人印文直诣景运门内御前大臣值房,交外奏事官,再转交内奏事太监递进。如系紧要军情或急办事件,准由驿站以四百里或五六百里加急驰递,但不得滥行,应于折内声明。违者必遭申饬,甚至议处。上述定制,见于典章,康熙以后未曾改变。

细查孙仁义先生解读的奏折,扉页和尾页皆裱黄绫,然常识可知,“江南不能举行乡试摺一,附杀李金旸张光照片一”时值太平军占据各省,并非喜庆类的奏事,按规范无须等同请安折、贺表折来使用黄绫。所以,此折与清代奏折制度不符合,也可以说不合清代奏折附片书写和传递规范。

奏折所涉内容千殊万别,大致可分为请安、谢恩、缴批和陈事四类。关于奏折的撰拟,康熙帝要求臣僚必须亲笔书写,词简意达,不计较字画工拙,如本官不能亲写,可由近亲子侄代书,但必须在折尾声明。此种惯例一直沿用至清末。乾隆后,奏折字体确立以欧帖中的姚公碑为准。

而我们所见孙仁义文中影印本上“皇”字的白字头部,行笔出方角,具有柳体风格,与国家档案馆里曾国藩所写奏折的“皇”字欧体有所不同。曾国藩在书法继承中有着自己摸索的途径,《曾国藩全集·日记1-3》第616页:“大约书法不外羲、献父子。余以师羲不可遽几,则先师欧阳信本;师欧阳不可遽几,则先师李北海。师献不可遽几,则先师虞永兴;师虞不可遽几,则先师黄山谷。二者并进,必有合处。”可见,他由羲——欧——李,是由帖走向碑、由献——虞——黄,是由帖走向帖,这种转益多师而又帖又碑两路共进的书写风格,正是他的书写特征。

孙仁义先生解读的奏折有清代咸丰帝朱批,故理应被认为是曾国藩奏折的正本原件。但比对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馆咸丰朱批奏折,挑选各奏折中“议、已、部、前、该、知道”等字,针对孙仁义文中的咸丰朱批同类字对比,均有明显的书写习惯笔迹的差异性。此外,咸丰朱批使用朱砂红笔,即使岁月流逝百年,也仅仅因空气中硫化作用使笔色呈现暗红色,而此奏折色彩呈紫红色,明显不是朱砂所写。再加上纸张不是竹纸,有明显宣纸经过染色作旧的痕迹,单页摇晃还有新裱纸声响。如此等等诸多纸质鉴定的知识,就不在这里一一讨论了。

孙仁义先生解读的奏折内容与曾国藩家藏原奏折副本《曾文正公文集·奏稿2》及与国家历史档案馆的《清实录》文献上的内容有诸多不同。根据曾国藩日记记载,当日他是认真核对奏折后才封装拜发此折的。按清制,家备藏有副本,绝不该有如此多的差异。综上所述,《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是4484卷的清代历朝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录有各时期上谕和奏疏朱批的格式,大凡与此历史信息记载不合的,其性质该归何类便不言而喻了。

猜你喜欢
乡试奏折咸丰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郴州出土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考析
与曾国藩“掰手腕”的咸丰毕竟不是崇祯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的内务府相关的奏折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
雍正朝奏折制度发展概述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