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类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2015-03-13 08:56:53蒋先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期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改革高校

【摘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下,探索《管理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高校管理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管理问题,总结多年的《管理学》教学经验,提出高校管理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指导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 管理类专业 管理学 教学改革

【注】本文为重庆文理学院教改项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21-03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学》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传授,不太重视管理素养的提升、管理思想(观念)的塑造和管理能力的锻炼。给学生灌输的管理原理、原则和方法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提供让学生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的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法,学生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在实践中很难得以恰当和灵活的应用,学生毕业后在短期内很难胜任工作岗位对管理者素养和能力的要求。为突破这一现状,笔者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思考,提出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方法,以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一、高校管理类专业《管理学》教学目标改革

传统的管理学教学目标一般表述为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管理学学习兴趣,初步具备管理思维和管理技能。这种目标定位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很难实现学生管理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通过对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和社会对管理类人才需求的调查,高校管理类专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体目标应进行大幅度的转变。总体教学目标应概括为:学习管理理论、培养管理思维、锻炼管理能力、提升管理素养。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管理学》教学目标改革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注重现代管理思维观念的培养

在《管理学》管理理论的教学中,至少让学生树立三个现代管理思维观念:

1.过程观念

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达成管理目标,必须清楚地知道管理的基本过程。通过对管理职能过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管理过程观念,明确任何管理都是由各管理职能构成的一个管理过程,而且其中的任何一个管理职能环节本身又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管理是由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组成的一个大的循环过程,要做好管理工作,这些基本的职能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每一个具体的管理职能则是一个小的过程,这一小过程本身又是一个管理大过程。这样的过程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在思考管理问题时不能一蹴而就,才知道管理工作到底做什么。

2.系统观念

管理工作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思考管理问题。管理过程是由管理职能环节构成的整体,管理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必须环环相扣,必须思考到每一个环节,必须兼顾到每一个步骤。这样,在管理工作中才不至于顾此失彼;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才不会片面地、孤立地看待管理问题。分析思考管理问题才能内外兼顾、长短相依,才会全面缜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周密的行动安排,才能顺利完成各项管理工作,达成预期管理目标。

3.权变观念

随机应变是成功的关键。现代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时刻处于动荡变化之中,因此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知识等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进行更新,管理观念、技术和手段也应该顺应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即管理观念、技术和手段=f(环境),这样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技术和手段才能与环境变化保持动态平衡。

(二)注重管理者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惟持大道者,方可图天下。”孟子说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说要选贤用能。都说明了管理者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走上各级各类管理工作岗位,将要拥有组织管理权力和组织资源分配权。所以,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影响其所在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君子乱天下十有其九,小人乱天下十居其一”也是这个道理。當前,我国管理者道德素养参差不齐,给顾客、公众、社会带来的利益伤害屡见不鲜,也说明了加强管理者职业素养的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可以从性格品质、政治素质、工作态度、压力承受和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塑造。

(三)重视通用管理能力的锻炼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活动效率和效果的能力。管理者能力的高低,对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效能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用管理能力是指不同职业群体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要求,是超越于某个具体职业(如市场营销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等)与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的,所有管理者应当共同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当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管理类专业更是如此。《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通用管理能力。《管理学》的教学应该初步培养学生以下通用管理能力:信息处理与控制能力、洞察分析能力、决策和计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激励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高校管理类专业《管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管理类专业《管理学》教学目标转变的要求,管理学教学内容应作如下调整:

(一)简化传统的管理学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和拓展。

传统的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管理职能为主线,系统地讲述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通过对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梳理和整合,减少各个管理职能的理论讲授内容,并尽可能通过大量的简短经典案例阐述深奥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应用性强的练习(含选择题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对管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的管理资料、阅读经典的管理著作、观看经典的管理视频,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锻炼学生的多元化管理思维。

(二)增加管理热点知识,培养和提升管理者职业素养。

增加现代管理实践中涉及的热点问题的知识传授,使学生所学的管理学知识能够和社会现实尽快接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情商管理。情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从事管理工作能否最终取得成功,是事业成功的衡量指标之一。对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情商尤为重要。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应该渗入情商管理的内容,养成学生沉稳、大度的良好品质。

2.压力和逆商管理。现代社会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快节奏,再加上竞争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急速变化的环境,社会、组织、工作、家庭等都给人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多种挫折,能否克服压力、走出困境,和管理者的压力承受能力和逆商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增加压力管理和逆商管理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非凡的胆识。

3.执行力与文化管理。国内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发现,做一个企业不是只靠领导一个人就能够做好,于是就研究管理团队问题,后来又发现管理团队需要一个看不见的软件就是企业文化来推动,于是又探讨企业文化问题,再后来又研究世界各国的企业跟我们国家企业在竞争的时候,我们跟别人有什么差别,以便迎头赶上,于是又探讨企业变革问题,最后终于又发现,原来管理者的一句话和一个标语和口号,并不能够真正彻底的贯彻,于是又开始研究执行力问题。执行力与管理者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有关,要养成管理者积极主动、自动自发、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良好品质,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就应该增加执行力和文化管理的内容。

4.职业化与团队管理。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并且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词。并且,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竞争都是团队合作。管理者的职业化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成败,职业化知识和团队管理的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大趋势。因此,在管理学中融入职业化和团队管理的教育是必须的。

5.管理者性格塑造。由于管理者在企业中所处特殊地位,在很大程度上,管理者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性格,管理者的眼光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眼光,管理者能够走多远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够走多远。加强管理者的性格塑造是提升管理者职业素养的重中之重,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增加管理者性格塑造的内容,以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沉稳、细心、胆识、积极、大度、诚信和担当[2]的良好性格特质,提升管理者的职业胜任力。

(三)增加通用管理能力测评与实训内容,培养管理者通用管理能力。

1.建立系统通用管理能力测评体系,测试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

现在,经过很多的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实践和学者们的研究,通用管理能力水平测试基本完善和系统化,内容涉及管理基础能力、洞察能力、应变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决策能力、计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执行力、团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职业化、性格测试、情商测试、压力测试、逆商测试、领导能力、领导作风、激励能力、沟通能力、控制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够比较完善測评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建立一套系统的通用管理能力测评体系,可以让学生大致把握自身能力的优缺点,以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建议准备两套通用管理能力测试题,分别用于学习前测试与学习后测试,以便检验学习效果。

2.建立较为完善的通用管理能力实训体系,加强对学生通用管理能力的训练。

通用管理能力实训主要针对学生今后走上各级各类管理岗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一般能力的训练,内容涉及面广,因此,应根据通用管理能力的具体内容设计实训项目。针对培养学生通用管理能力的教学目标,通用管理能力实训体系的大致包括以下内容:管理理论流派案例的收集与分析、管理道德案例收集与分析、案例分析与选择、前沿管理问题讨论、模拟公司决策方案、计划的编制与评价、模拟公司活动策划、模拟公司目标管理方案、模拟公司组织结构设计、模拟公司人员招聘、团队建设方案、校园模拟指挥、激励训练、沟通训练、模拟公司控制方案、管理方法与艺术训练、创新思维训练等[1]。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分别设计具体的项目和要求进行训练,力争在教学过程对通用管理能力的每个项目进行至少一次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相关通用管理能力的训练方法,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结合其他课程进一步加强锻炼。

三、高校管理类专业《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一般在大一的时候进行,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系统的管理学知识,都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加强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锻炼管理思维和能力,提升管理素养,管理学的教学方法应实现多元化。具体来说,管理学的教学可以灵活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

(一)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管理理论的讲授如果不结合管理的实践,会显得单调、枯燥、无味,学生会兴趣索然。因此,管理理论教学过程中应选择古今中外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经典短小的案例,将理论知识融入案例中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且,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展示图文并茂的文字案例、图片案例和视频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模拟公司与角色扮演相结合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建模拟公司,在特定行业下进行模拟公司的环境分析、决策与计划、组织设计、人员聘任、领导沟通等工作,锻炼学生通用管理能力。并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让模拟公司学生扮演管理者的各种角色,真正从管理者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管理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及时把握学生质疑的思想脉络,搞清他们的疑点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三)自主學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

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都是学生个人被动地学习。改革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设置多种项目和问题如知识应用练习、能力测试和实训项目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此基础上,又以模拟公司的形式进行团队合作学习、讨论,完成各模拟公司的工作项目策划。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管理游戏与辩论比赛相结合

管理游戏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训练法,具有更加生动、更加具体的特点。游戏设计使学生在决策过程中会面临更多切合实际的矛盾,决策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都同时存在,需要学生更加积极参与,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决策力、判断力对游戏中设计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可行的方法解决问题,以争取游戏的胜利。另外,教师可以针对当前对同一管理问题的不同观点,设计辩论题目,由模拟公司成员分组进行辩论,也可以组织模拟公司之间的辩论比赛,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五)问题讨论与课前演讲相结合

教师可针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前沿问题,事先进行设计,让学生模拟公司分小组讨论,并有意识造成不同答案的同学进行争论,通过争论,求同存异,最后综合总结,找出问题的关键,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并在每次上课之前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各模拟公司成员对讨论的成果、公司方案、计划等进行课前演讲,接受大家的评价。这种方式很有助于学生领会管理理论的精髓,活学活用知识,并能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

(六)能力测评与能力训练相结合

通过当前比较流行的通用管理能力测试题目,测试学生目前的通用管理能力水平,在测试结果的基础上自我评估本人各种通用管理能力的优缺点,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制订能力提升计划并监督执行。在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提供一份综合的通用管理能力测评报告和训练计划。在通用管理能力测评的基础上,设计操作性较强的各种通用管理能力训练项目,要求学生遵照完成,提升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

四、高校管理类专业《管理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针对上述的管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检验管理学教学改革效果,更好地达成管理学教学目标,管理学的考核方式可以作以下改变:

(一)形成性考核与综合性考核相结合

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通用管理能力测试与训练的效果。职业素养和通用管理能力测试考核的依据是测评结果的自我总结和能力训练计划;通用管理能力训练效果的考核依据是各模拟公司完成的各个项目的最终成果及课前演讲表现。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管理课程的前期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非常重要,必须进行书面的综合性考核,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综合性考核以书面试卷形式进行,建议引入MBA入学考试的考核形式,试题类型由单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选择题等构成,试题数90~100小题。这样,考核的知识点较多,既可以进行单个知识点应用的考核,也可以进行多个知识点综合应用的考核。由于知识点考核较多,能够促使学生在平时进行知识的积累,彻底改变“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二)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个人考核是针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主要的形式和依据是课堂考勤、职业素养和通用管理能力的测评报告和训练计划、课堂提问及综合性考核等。

团队考核主要用于形成性考核,是针对学生模拟公司的考核。考核的形式和依据是各项通用管理能力训练项目的最终成果和模拟公司成员课前演讲的效果,得分由团队成员共享。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培养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高校管理类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要发挥学生班委的作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组织工作和部分训练项目的指导监督工作,以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丹.管理学实训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J],2012.12

[2]余世维.领袖力[J].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12

作者简介:

蒋先平(1970.12-),男,汉族,四川省武胜县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现任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决策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学教学改革高校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42
浅谈管理学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47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