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 周广船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91-01
高中班级管理由于面对的学生群体心智发展比较成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因此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与艺术,以实现班级管理中多方面的平衡。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平衡。
一、实现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平衡
虽然现代教育的口号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根据成绩把学生做优等生和差生等的划分,但是在具体的班主任工作中,教师一般喜欢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学生,而对于成绩较差、不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学生,则会无意识地流露出一定的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分配方面,会过多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一些后进生。这样导致本就对教师的态度非常敏感的后进生产生抵触心理,认为教师过于偏心不关心自己,从而把自己划归班集体之外,在外在行为方面容易表现为缺乏学习兴趣、情绪敏感、消极且自甘堕落。
因此,班主任一方面需要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明确工作的轻重缓急,先解决紧急的班级事务,针对重要的学生情况及时处理,比如针对个别忽然表现异常的学生,要及时找他谈话,问清原因,调整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要有全局意识,把握班集体中的大部分学生群体,比如学习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既是班级中的大多数,也是容易教育出成效的部分,教师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着重用力,争取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把他们转化为优秀生。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注意打好“感情”这张牌,用爱心感化学生,消除学生的抵触和隔阂,能与教师坦诚地交流,从而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顺利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实现赏识教育与刚性教育的平衡
所谓赏识教育,是由著名教育专家窦桂梅先生提出的以肯定和鼓励学生为主的教育方式,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要求的标准,从而使学生在各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违规情况时,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尽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能过分惩罚学生使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打击,从而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的后果。然而,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在本质上具有绝对服从性和权威性,班主任要想维护班级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使班级的规章制度对学生产生威慑力和制约力,就必须做到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的对错进行评判和奖惩。
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的违规情况,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诚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以便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果确实是学生自身的错误,要让学生明白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应有的责罚。这就是刚性教育的原则,即不以惩罚学生为目的,而是通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行奖惩,让学生意识到纪律的至高无上性,使惩罚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约束行为的目的。《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犯错误的背后是思想认识不足,并不是故意为之。教师在教育学生,实施惩罚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有尊严、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个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产生自重意识;然后再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耐心地讲解和说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激发学生思想认识的转化。此外,对于班级中的个别顽劣分子,班主任可以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联合家长的力量共同教育、督促学生,以保障学生的思想积极、健康地发展。
三、实现独立解决与家长交流的平衡
與学生家长交流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方式。班主任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开展班级工作,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等各方面的信息;针对学生的在校情况,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及时和家长沟通,联合家长的力量共同教育学生,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巩固教师的教育成果。但与家长交流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任何情况都依靠家长了解和解决,否则一方面会使家长产生教师和学校没有能力教导学生的误会,另一方面会使学生认为班主任和家长串通一气,共同监视自己的感觉,使学生对教师和家长产生不信任感。因此,班主任教师要注意不能什么事情都跟家长说,但也不能从不联系,直到学生发生重大违纪事故。教师可以分时间段、针对全体学生做家访,以便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近期学习情况,交换教育意见和信息。
在与家长沟通时,班主任应避免使相互之间的交流沦为“告状”这一现象,切不可针对学生的缺点大肆批评,否则会使家长对教师和学校产生不悦感,认为学校无力处理学生的问题而一味推给家长,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和敌对心理,破坏师生间的感情。教师应适当保留自己和学生间的小秘密,针对学生主要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而对于学生平时的无伤大雅的小错误,教师要有所保留,并尽量夸奖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的进步,用赏识教育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教师与家长的交流真正实现交流学生信息,促进其进步的目的。
总之,班主任要在充分考虑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重心,处理好班级管理中的各种事物,为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积极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