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栋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3-0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那么,数学究竟应给孩子的今天和未来留下些什么?我觉得数学学习应该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数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神奇和社会价值。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和实践、服务于社会大众的人才。
下面就怎样让孩子在快乐中进行数学学习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至于学什么,怎样学,学生只能遵照老师的“命令”进行。学习完全是为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比如在学习“辨别方向”内容时,我首先为学生提供“如果让你自己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能安全的到达而不迷路”这一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去猜想,思考。从而让学生产生迫切想研究这一问题,并获得成功的欲望和需求,产生疑问,进而思考,讨论,合作探究。老师再带领学生到校外亲自体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的正确性。在探究学习中获得了成功后的愉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分组合作
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满堂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成为主要的环节合作的过程中的讨论、争论促使学生共同认知。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自愿分工,自己来选择回答问题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小组中的各成员在平等合作中各抒己见,相启发取长补短,从合作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和互相帮助的友情,既学知识又学做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实施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条件,放心地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不要怕学生失败,越俎代庖)后让学生口头表达出操作的过程。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紧密的结合起来。
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下面几个环节:
1.教师出示多种图行实物(其中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分类,试说出分类的理由。
2.学生用自备的长方形去触摸观察其特征。
3.分组讨论交流(教师辅助),总结特征。
4.学使用硬纸板试剪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再比如“分数的认识”的教学。课前学生准备一张卡纸,一把剪刀,一把尺子。上课时让学生自己亲手分一分,从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教学“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可把学生带到操场或公路旁(但要保证学生安全),实地观察测量距离,观察行人或车辆运行的情况,然后在回到教室里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希望儿童“高度活动”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放心大胆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去“做”去“试”,通过亲手摆、拼、折、量、画、撕,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动脑的机会。思维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比“闭门造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铺陈障碍,引领参与,享受快乐
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认知障碍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因。因此,教学中我有意地不断设置认知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长方形、直尺、一根细铁丝拿出来,用这根细铁丝去(包)围这些长、正方形实物的外围。然后提问“长方形周长指的是长方形的哪部分?”“你能说出它们的周长吗?”“如果有一个很大的长方形(物体)你怎么能知道它的周长?”
儿童的智慧来自于他的指尖,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设自主学习、参与学习、自我发展的优良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操作,使他们在亲手操作中思考、研究、创新、发展。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作为教师不能只教给学生死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建构快乐课堂,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中的快乐,这才是數学教学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