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菁
(南京二十九中致远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36)
为讲解一氧化碳和木条一样具有还原性,可还原氧化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我们以前通常用下图所示装置来进行操作:
该装置的缺点:
1.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连续不断的通入一氧化碳,在教室的授课环境下,制取和使用大量的一氧化碳有一定的危险性。
2.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的尾气处理如果不彻底,也会给学生带来危险。
3.由于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操作不当有爆炸的危险。
4.实际实验的耗时较长, 且需在通风橱中进行,会对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造成影响。
现实存在的情况:由于本实验中用到一氧化碳有毒,而且需要量比较大,所以在教材中已经删除此实验,只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简单说明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许多学生对于该实验并不理解,所以不能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经过思考我决定对原实验进行如下改进,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
一个集气瓶,穿有铜牌(由铜丝绕成一块长5cm,宽5cm 的铜牌)的双孔橡皮塞、气球。
1.把铜牌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后,观察现象,此时由于铜牌表面有氧化铜生成,铜牌变为黑色。
2.再次将表面变黑的铜牌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迅速伸入装有一氧化碳的集气瓶,塞紧瓶塞,等集气瓶完全冷却后,把铜牌取出观察,发现原先变黑的铜牌又变成红色。
3.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此实验器材小巧,需要一氧化碳量较少,比较环保,而且耗用原料简单易得,操作简单。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能较清晰地展现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非常适合作为课堂演示。
[1]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