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王也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天津自贸区”)于2015年4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由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天津港片区和天津机场片区构成,区域范围共计119.9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上半年,天津自贸区三大片区新登记市场主体7053户,同比增长108.67%,注册资本金共计1739.79亿元,同比增长247.53%。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46.8平方公里,是金融改革创新集聚区,也是滨海新区城市核心区,重点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天津港片区30平方公里,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其中融资租赁、国际贸易、航运物流为其重点发展的项目。天津机场片区43.1平方公里,是天津科技研发转化机构和先进制造业企业的重要聚集区。区内聚集各类金融机构,是国内少数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区域。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需及时寻找拉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而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的内涵和条件。天津自贸区的成立无疑是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相结合,是我国主动应对当前国际经贸形式转变,连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自贸区落户津城,依托天津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经济实力。作为北方唯一一个获批的自贸区,在促进津城自身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承载着建设成为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的重任。
天津自贸区在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同时,立足自主创新,突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壮大融资租赁等特色。天津自贸区定位于金融创新,特别是融资租赁方面已成为金融改革创新的亮点。以天津自贸区东疆港区为例,自自贸区成立以来,在东疆港区注册的融资租赁公司数量不断攀升,对融资租赁的积聚效应日益显著。东疆港区内2015年第一季度新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达到200家,到3月底,就已经增长到971家。其中船舶、海工板块业务量占全国的83%,航空板块业务量占全国的90.5%,已成为我国飞机融资租赁的中心。
天津的租赁业发展在全国占有明显优势,积累了大量的制度创新新经验,租赁业将通过自贸区的创新制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天津自贸区内的东疆保税港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租赁业发展创新示范基地,2009年至今,已创新出近30种租赁交易模式。截止2015年上半年,东疆港累计注册租赁公司1192家,租赁资产总额累计超过4000亿元,成为全国租赁资产最集中的区域。
自贸区在服务领域对资本管制和进入门槛的降低,将大大刺激国外服务企业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服务业务。在这些服务机构的财务和资金流转方面,不仅存在传统的资金流转业务,还会引发跨境人民币、外汇资本和经常项目等业务。无论是便利性层面,还是监管层面,这些新增业务都必须经由商业银行来实现。随着国外服务企业的不断进入和业务拓展,商业银行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新市场资源。
以农业银行为例,配合自贸区金融政策并与对应的客户群体相结合推出了以下几个典型的业务。
针对自贸区内有成员公司的跨国企业,推出了“本外币资金池”业务。依托天津自贸区,区内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不受股比、经营年限、年度营业收入和资金划转额度的限制的政策优势。农行将境内外账户管理、资金归集、轧差净额结算、资金池等流动性服务进行有机组合,为企业打通境内外资金流通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财务成本。
针对天津自贸区以外的中资企业,提供“保赁通”业务。依托天津自贸区以外的中资企业可借用天津自贸区内租赁企业外债额度获得离岸成本资金的政策优势,农行依据自贸区外中资企业(实际贷款需求方)开立的、以自贸区融资租赁公司为被担保人的融资性保函,使用农行境外筹资资金或通过境外融资行,将贷款发放至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利用资产售后回租等形式将融资款项划转至区外中资企业。
针对境外注册企业,提供“NRA账户”业务。依托境外企业可通过在农行开立的NRA账户办理各类结算、融资业务、业务全程在境内完成,融资参考离岸价格,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天津自贸区政策优势。境外企业在农行开立境内账户,通过农行办理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
自贸区正是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独立区域,自贸区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降低政策和制度约束,便利资金融通和资本流动,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随着上海自贸区金融体制改革践行的不断成熟,天津自贸区将复制和发展这些改革成果,为商业银行的市场拓展和业务创新提供更自由的沃土。
自贸区对服务产业开发开放、引入外资的举措,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新客户、新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外资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格局。国外市场,尤其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或地区,无论是业务创新还是风险管控,外国商业银行在面对自由宽松的市场环境时,都比我国商业银行有明显的经验优势,对我国商业银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作为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融资租赁,虽然在船舶和飞机融资租赁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就我国融资租赁的整体形势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2015上半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的相关数据指出,全国每天有5~6家租赁公司注册,由于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缺失,其中50%左右的公司成为了“空壳公司”,在获批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开展业务。另一方面,对于天津自身经济发展结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主体。作为天津自贸区主要依托地的滨海新区,2014年前三季度,其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073.3亿元,占区域生产总值的68.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70.13亿元,占区域生产总值的31.4%,这比全国同期第三产业占比还要低15%,且天津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结合以上两点,天津自贸区在融资租赁成为其金融改革创新亮点方面承载着一定的压力。
相对放宽的金融政策给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掌控施加了压力。虽然利率市场化削弱了商业银行的传统利润规模,但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和利润空间。不仅是客户类型、投融资模式上的创新,资本流动带来的资本市场发展会引致新的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自贸区内的商业银行不仅经营传统和改良的直接或间接信用业务,还会更多地参与资本市场活动,混业经营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中间业务、自营业务将占有重要的利润份额,但同时会加剧银行资产的市场风险,使商业银行面临比自贸区更大的经营风险。
结合自身区域位置、高端制造以及高校智库的优势,将融资租赁这一金融改革创新亮点突显出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国际化融资渠道,从而使自贸区内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融资租赁作为天津自贸区金融创新的一大特色,除了在政策上继续支持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还要借鉴上海、广东自贸区的相关经验提高其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完善融资租赁行业应有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在扩大天津自贸区比较优势的同时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天津自贸区带来利好的金融创新政策,也给自贸区内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监控上带来更多的挑战。在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员工日常业务操作的同时,在人员配备和系统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设置监控环节,构建评估和预警体系。在开展自贸区业务时,银行也需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和业务经营状况构建自贸区业务风险评估体系。
利用网络平台,提升金融改革创新,将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将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互联网+”、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制度安排相结合,从而为天津自贸区金融创新发展配备高质量的人才。
[1] 林章悦.天津产业金融中心发展思路与对策[J].技管理研究,2015(8).
[2] 李文增,杨小渊,李拉.天津自贸区金融业发展研究[J].港口经济,2015(5).
[3] 周鑫,李慧俊.商业银行自贸区业务发展策略研究——以农业银行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5(4).
[4] 李宁,孙丹丹.融资租赁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天津东疆为案例[J].地方工作,2015(7).
[5] 栾广君,赵金平.科学认识中的怀疑与批判[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