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2015-03-13 03:58王琳娜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风险意识行政部门

王琳娜

(山东省滕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山东 滕州 277500)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保证组织履行社会公共责任的一种制度体系,它的设立避免了徇私舞弊、缺乏监管、滥用职权等不良行为的出现。内部控制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保障资产安全、提高会计审计效率、保障活动顺利进行。我国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确立了我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也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无独有偶,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也出现了缺乏监管、有失效率、管理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内部控制的建设、完善有很大的关系。现阶段,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响应国家号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管理的执行力、帮助防止贪污腐败现象,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刻不容缓。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内部环境有待改善

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性因素,决定了整个内部控制的基准。内部环境包括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和内部控制意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许多内容,相对复杂。由于内部环境的基础性和复杂性,现阶段我国的内部环境差强人意,有待继续改进和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制度方面,现阶段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制度,内部控制无章可循,内部控制各部门之间也存在不协调情况,急需制定统一标准,并协调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关系。此外,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法律法规出现了矛盾点,例如,现有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与税收征管法、预算法就不协调。其次是没有内部控制的意识,许多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其不够重视,也就没有着重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有的单位迫于检查的压力,形式上在执行内部控制建设,实则走过场,并无实际的工作成效。再次是组织架构的设置也差强人意,出现了权责不清的情况,以财务人员为例,单位财务人员往往担任的是“钱袋子”的角色,对活动过程不了解,并不能发挥财务人员应有的功能。部分单位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并没有确定执行人员和负责人员,导致当出现问题的时候,部门人员相互推诿。

(二)信息沟通不到位

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中,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信心的传递、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沟通都是问题所在。上下级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信息如若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传达和沟通,那么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不及时,特别是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若信息不能在各级快速传达,特别是上级如果没能得到及时的报告而没有妥善处理,可能就会错过处置紧急事件的最佳时机,这样导致的严重后果可能就是国家财产的流失;其次是信息失真,这是信息在传递过程出现的最低级也是最常见的情况,大多都是由于信息传递人员工作失职或者沟通不当造成的;最后是沟通不畅,以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为例,该制度下由会计核算中心承担核算和监督的职责,但是会计核算中心和行政事业单位两个部门,一个重心在财务,一个重心在实务,两部门忽略了信息共享,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逐渐形成了财务和实物分离的状况,导致内部控制无法获取有效信息。

(三)缺乏风险意识

近年来,包括次贷危机在内的金融危机频频发生,虽然行政事业单位较少从事经济活动,但是,危机的影响也慢慢延伸到了公共领域,这无疑会加大各单位的风险,特别是在财务方面。除此之外,还有肯定会面临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并不是盈利,而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因为自身的非营利性而缺乏风险意识,很少分析风险并加以防范,比如出现贪污腐败现象的风险,由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一些官员利用管理的漏洞做出有害国家公共利益的事情。更或是,一些单位握有国有财产的配置权,责任重大,由于缺乏风险意识,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就是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现阶段,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这种风险一直未得到重视。缺乏风险意识,那么在对风险进行评估的时候也是不全面、不彻底和不科学的,意识不到风险的存在就不能准确地评价风险。显然,当潜在的风险真真切切发生的时候,就不能够应对发生的情况,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

(四)监督考核机制有失效率

监督考核机制实效首先表现在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置不合理,主要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够彻底,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设置繁杂,审计方面就有行政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等,因此,有些领导就认为不需要在设置审计机构了,还有的甚至将审计等同于纪检监督,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不理想。其次是监督缺乏实效,仅流于形式,承担监督职责的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往往是在其他部门主管下运行的,这也就会使审计在执行其监督职能的时候有所畏惧,展不开手脚,有些单位的审计机构更是无权处理相关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难以达到监督的目的。上述的两方面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因素,然而还存在着外部监督因素的影响,有些内部控制系统缺乏外部监督的动力,现有的法律法规只要求财政、审计部门监督资金运行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而不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并未对其检查和评价。还有一些特殊的单位,由于及专职业务的保密性,不能对外透露信息,外部监督力量也就不能充分发挥。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构建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

构建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时代特征,借鉴成功的案例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概念清晰、架构合理、逻辑合理,并且是专门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合乎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章可循。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制定或者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各单位的特殊性。组织架构的设置也要特别注意,岗位设置要合理,权责分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等个环节要指定到部门或者个人,各部门相互促进的同时也要相互监督。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内部控制意识,特别是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因为领导者在单位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强化他们的内部控制意识能够直接影响工作,进而影响这个内部控制建设。对相关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培训学习是最基本的工作,通过培训掌握基础知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通过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后,可以加强相关人员的交流,共同探索进步。

(二)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经常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造成失真、实效的现象,而标准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保证信息快速准确的传播。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就是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和沟同,以此来保证内部控制良好运行。首先是下级对上级的报告,要求责任到人,及时反馈,一方面是能够将当前的情况及时向领导反映,使得领导了解工作进度、人事情况、财务状况等方面;另一方面是预防出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向领导报告,保证领导及时的决策不错过时间点。其次是个部门之间的公共信息系统,以便信息快速大范围的传递,也有信息共享的作用,但是要注意提高工作人员运用该系统的意识,不然就形同虚设。

(三)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往往缺乏风险意识,提高风险意识,刻不容缓。提高风险意识最直接的途径是宣传相关知识并组织培训学习,了解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的利害关系,特别是对于领导层和财务人员,应该着重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财务人员应该了解资金流动的整个过程而不是仅限于账面数据,并对每个环节预测、监控,及时判断可能的风险。对风险的意识应该细化到活动的各个环节点上,对活动的整个流程都有详细透彻的风险分析。

仅仅提高风险意识还不够,还必须落实风险评估机制,以求更准确、更高效地识别风险,进而及时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成立专业的风险评估小组,对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预判,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时候,首先是要确认内部控制的目标以及其部门职能,了解相关的业务范围;其次是系统、准确地评价风险后,对风险的损失进行评估;然后是判断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最后是给出能够规避风险或者降低风险的对策。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外单位提供担保业务时,需要承担连带责任、风险较大,才接受该业务前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权衡风险大小,预估损失,再进行抉择。

(四)加强监督,整合审计

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持续、高效的运行,需要不断的监督,防止出现纰漏。监督的职能主要由审计来承担,也就要确保审计的质量。首先,必须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审计机构是必须设立的独立部门,不能由哪一个部门兼管,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权限,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诚实守信,具有高素质。其次,要加强审计的培训工作,掌握最新的业务技能,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经验。审计最重要的是确保其独立性,这样审计人员才能放开手脚,实事求是完成工作。另外,组织专门人员或者单位负责人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性评价,全面透彻地查找缺陷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探讨后给出可实施的改进对策,保证内部控制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此外,还要加强外部监督机制,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对其他单位的监督核查,多重保证准确性,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升效率。

[1]吴猛.关于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3,(5).

[2]王静.新时期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3).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行政部门
行政学人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研究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注册制对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