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5-03-13 03:58黄思刚陈天皎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存贷款市场化存款

黄思刚,陈天皎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阳 550025)

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开展了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改革。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1]。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2015年5月11日起,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原先的存款基准利率1.3倍调整为1.5倍,贷款利率在此前已经放开。我国的《存款保险条例》已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至此,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完成仅差存款利率上限放开这一最后的堡垒需要攻克。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概述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概述

刘义圣(2002)在其书中的定义:“在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上,货币当局不再决定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而是市场主体即金融机构依据市场供求关系及资金稀缺来自主决定利率水平。”[2]中国人民银行从1948年12月成立以来到1995年底对利率都是实行统一集中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唯一能够管理利率的机关,其他任何金融部门都不得自行定制利率,其他单位也不允许制定和国家利率管理政策和规定相抵触、相矛盾的政策和管理办法。这种对利率的集中管理政策一直到1996年国家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的市场利率才有所打破。

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元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实质分为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几大部分。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的最近进展是2007年1月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正式运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运行使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货币市场中的地位得到了根本性提高。成立以来,SHIBOR市场成交金额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2014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全年的交易量合计有376 626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债券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及金融机构外币存贷款市场利率市场化已经实现。金融机构本币存贷款市场利率市场化方面,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已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5倍,贷款利率在此前已经放开。

(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概述

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通过完善的经营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在注重经营安全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盈利能力,以实现银行的稳定和持续发展。”[3]

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有反映金融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投入产出水平和盈利质量的盈利能力指标;反映金融企业的资本增值状况和经营增长水平的经营增长指标;反映金融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的资产质量指标;反映金融企业的债务负担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的偿付能力指标等。

二、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一)存贷款利差收窄,利润空间缩小

2014年11月人民银行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15年5月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选取利率浮动空间扩大前的2012年第一季度及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扩大后的2014年第三季度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计算得到两个时间点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并比较2012年第一季度和2014年第三季度的比重大小后可知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中有11家上市商业银行2014年第三季度净利息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小于2012年第一季度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没有放大前的比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银行存贷利差收窄已成必然,未来利润空间将会受到较大程度挤压,对银行利润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如果没有新利润增长点的支撑,那么存贷款利差收窄后的中国银行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利润空间缩小的严峻现实。

(二)存贷款定价自主权扩大,同业竞争更加激烈

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定价自主权,大客户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特别是存款利率可上浮到1.5倍后,越来越多的客户会提出存款上浮到顶的需求。通过频繁地在规定的幅度内使用利率自主定价权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来争夺客户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竞争手段,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市场竞争的难度,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同业竞争。

2015年3月1日人民银行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为1.3倍后,据湖北日报消息,武汉的渤海银行、邮储银行、汉口银行和武农商在汉的4家银行率先将一年期定期利率一浮到顶,从基准利率2.5%上浮1.3倍至3.25%。然而2015年3月24日,仅仅20多天,渤海银行和邮储银行又将利率下调为上浮1.2倍;中行、建行、交行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3%调整为3.25%,上浮30%[4]。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被赋予更大的利率自主定价权后出于激烈竞争的考虑将会频繁在规定的幅度内使用利率自主定价权。

(三)利益驱动下,存款波动性加大

存款利率放开后,客户会处于逐利目的而重新选择银行存款,会出现存款频繁搬家的现象,存款到期后谁家利率高就落户谁家,利率差异引起存款转移加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随时面临调整分化,对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面临流动性风险加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上限尚未放开,居民储蓄利率受到压抑。互联网宝宝类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等都对银行储蓄存款造成巨大冲击。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人民币存款累计减少高达9 402亿元。人民银行2014年4月15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4.72万亿元,同比少增1.39万亿元。没有直接证据能表明“宝宝类”军团的突起是造成银行存款增加额减少的直接原因,但是21世纪网的一个统计数据至少能从侧面表明,人们对储蓄存款低利率水平的不满和金融理财意识的蒙发。21世纪网统计,从2013年底到2014年一季度末,货币基金规模已从6 959亿元激增至1.44万亿元,不足百天时间猛增了 7 441亿元[5]。

(四)存款业务利率定价压力凸显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币存款业务利率浮动空间放开,这对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低于区域性上市商业银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尤其是原本就放开的短期同业定期存款报价更加无序,市场竞争与成本控制难以平衡,存款定价压力将显著增大。上文提到,2015年3月存款利率浮动范围上限扩大至1.3倍后,武汉的邮政储蓄银行和渤海银行率先将利率上浮到顶,但是仅过了20多天,这两家银行又将存款利率下调为基准利率的1.2倍。邮政储蓄银行是全国性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是总部在天津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和信誉都算良好,但在面对存款利率上限范围扩大后为保住现有存款争取新鲜存款,选择立即上调存款利率,但不到1个月的时间又下调存款利率水平,显示出这两家银行存款利率的定价能力的欠缺。

(五)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利率市场化使得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变大,利率的浮动结构也更加复杂,加之能够对利率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造成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更难的局面,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的压力。

(六)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加大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利率操作的复杂性增强、存贷款利率定价差异化扩大,选择呈多样化发展趋势,银行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行中保持经营稳定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灵活应对利率升降的不同周期

现阶段,我国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从2012—2015年5月连续降息五次,在此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水平,适时对资产负债比例进行调节,以适应降息的经济大背景。我国的《存款保险条例》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我国的实现指日可待。可以预见,我国利率市场化现实后的短期内,长期受到压抑的利率将会有一定的提升,今后利率的升降将会是一种“新常态”。面对金融“新常态”,我国商业银行应有效运用资产负债管理手段,形成灵活适应利率不同升降周期的资产负债匹配规模,以确保经营的持续稳定。

(二)加快业务创新步伐,拓展利润空间

已成功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经验及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在利率市场化实施过程及改革完成后的初期,该国(地区)的市场利率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浮。我国商业银行应提前采取措施,加快金融业务创新应对利率市场化形势下银行利差空间收窄、盈利能力削弱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在规避利率风险、获取更高回报方面的要求,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新型金融产品的创新,最大限度地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研发推广新产品、新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调整收入来源结构,加大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减少利差缩小对经营发展、利率波动对银行利润的影响程度,实现经营结构和收益结构多元化,扩大盈利空间。

(三)全面提高存贷款定价水平和议价能力

利率市场化给予商业银行更大的存贷款利率定价自主权,储户尤其是大客户将是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2015年3月存款利率上浮到1.5倍后,如何通过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来争夺客户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极其重要的竞争手段。对此,商业银行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更多的关注。一是高度关注宏观政策导向和市场利率变化形势,及时应对市场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存贷款定价政策,协调好业务拓展与利率定价的关系,以稳定和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存贷款利率定价水平和议价能力,确保净息差保持在较好水平;二是各银行总部应制定存贷款定价指导标准供分行及以下网点参考,促进贷款规模和效益的协调均衡增长,认真落实贷款利率控制计划,努力提高上浮利率贷款占比及利率上浮幅度,减少利率下浮带来的机会损失,提高贷款综合收益;三是加强存款定价管理,关注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情况,积极推进存款期限和品种结构的优化,对重点客户实施动态差别定价管理,合理控制付息成本,促进存款规模与成本控制的有效平衡以及存款量价协调发展。

(四)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提高贷款整体收益水平

长久以来,因为人为的利率压制,我国的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在贷款发放方面更青睐于规模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而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低,抵质押物不足等原因备受商业银行冷落。利率市场化后,客户与银行议价的底气更足,商业银行想在对大企业贷款利率谈判上取得优势几乎不可能。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优质大客户的同时,应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贷款利率风险溢价水平较高的中小客户的营销力度,积极发展议价能力相对较强的中小企业和个人非住房贷款业务,不断优化调整贷款产品结构、期限结构和客户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盈利能力。

(五)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后,市场利率变化较快,商业银行将面对较大的利率风险。在此情形下,商业银行应及早做好应对措施。一是提高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及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围绕利率风险的识别、衡量、监测与控制四个环节,监测当期利率执行水平以及利率风险状况,重点监测新吸收存款付息成本、新发放各类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及各项贷款利率加权平均浮动幅度;二是提高客户经理风险定价意识和定价谈判能力。增强基层行客户经理议价能力,使其愿议价、敢议价、巧议价,提高净息差水平和利率风险抵御能力;三是提高利率执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充分利用利率管理系统,加强对超授权利率的审批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利率执行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因利率信息操作错误导致的计息错误和利息损失,提高利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六)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可能的风险和机遇除了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从领导层顶端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各种应对策略外,下层分行、营业网点、全体员工的充分理解、鼎力支持、有效贯彻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除了顶层设计外,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激励考核机制,以促进员工对各项应对措施的支持。激励考核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分配贷款规模时,商业银行可以对贷款定价水平高的行按一定比例给予规模配置倾斜,提高贷款规模创效能力;二是对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高于其他行平均水平、新吸收存款付息成本低于其他行平均水平的行,给予一定比例的经营性费用奖励,提高各行议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积极探索尝试把存款付息率、贷款收益率纳入对基层营销部门的业绩考核,把效益、质量、规模与客户经理绩效工资挂钩考核,促使其“尽责议价求质量”;四是将新发放贷款收益率、下浮利率贷款机会成本率和存款付息率成本等指标纳入行长目标责任考核。

[1]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刘西.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现状与政策思考[J].中国金融,2011,(15):13-15.

[2]刘义圣.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建军.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银行利率浮动渐显差异[EB/OL].东方网,2015-03-25.

[5]余额宝颠覆利差 四大行22万亿活期告急[EB/OL].新浪财经,2014-04-29.

猜你喜欢
存贷款市场化存款
存钱意愿不减,前5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基层银行定价管理的思考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
存贷款收益率编制要求与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