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丰乳肥臀》对古代志怪类文学的传承

2015-03-13 04:48郭伟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2期
关键词:传承

摘 要: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通过一个农村家庭大半个世纪生活轨迹的变化来反映中国的历史变迁。《丰乳肥臀》中体现了很多古代志怪类文学的艺术特点,笔者从小说主题、原型、荒诞的表现形式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丰乳肥臀》对我国古代志怪类小说的传承。莫言对古代志怪类文学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小说更具有民间性与民族特色,在世界文学小说的长廊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丰乳肥臀》 志怪类文学 传承

2012年10月,莫言作为中国籍作家第一个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国内大部分翻译为“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但“hallucinatory realism”本意却是“幻觉现实主义”。2013年12月2日,莫言来到浙江大学,表示他并非要写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翻版,而是想写出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的小说,即“梦幻的现实主义”。 这个“梦幻的现实主义”的提法倒是与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hallucinatory realism”不谋而合。“我不否认自己受过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但真正影响我后期创作风貌的是《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中国传统小说。”[1]从这可以看出莫言的小说与中国古代志怪类文学、本民族传统的文学文化有着密切融合的关系,因此从中国古代志怪类文学与莫言的“梦幻现实主义”小说之间的关系探索自然就是一种值得深入讨论的研究方向了。笔者以《丰乳肥臀》为切入点,来研究莫言小说与志怪类文学的关系。

一、中国古代志怪类文学的发展历史与艺术特色

神仙说起源于先秦,古代的人们由于有限的科学知识,对于一些自然界的现象无法解释,对这些超越了自己的生活知识与经验的现象,通通解释为神仙巫术。于是在民间就口口相传一些神仙志怪题材的故事。这些神仙志怪故事主要是描写神仙方术、鬼魅妖怪,万物有灵等。志怪类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人们口头相传的神话传说,然后是史书古籍中的带有志怪色彩的叙说,比如《山海经》《十洲记》《穆天子传》以及托名东方朔的《括地图》《神异志》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类小说是志怪类小说的发展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志怪类小说数量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推干宝的《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唐传奇开始有意识地做小说,有了曲折故事情节。由于唐朝的经济、政治、文化空前繁盛,来自于民间的素材大量产生,因此唐传奇既有现实性又有艺术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代表作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白猿传》、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明清志怪、神魔小说是古代志怪小说的巅峰时期,这时期大都是长篇小说,题材也是描写志人迭事,主要功能在于讽世,代表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及《封神演义》等。

从最早的神话传说一直发展到明清的神魔小说,志怪小说在思想特征上贯穿着道教的成仙长生、降妖伏魔之说,佛教的幽冥世界、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思想观念。这些观念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提倡泛神论,通过文学映射到百姓的脑中。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完整的结构和丰富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志怪小说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丰乳肥臀》对古代志怪类文学的传承

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是古代齐国,齐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恣放怪诞、崇尚魔幻色彩,创造出了很多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比如《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等,清朝蒲松龄描写“花妖鬼狐”的《聊斋志异》是集大成者。莫言不止一次地提及蒲松龄以及《聊斋志异》是影响他创作的文化源泉。莫言年幼时是“用耳朵阅读”,从自己的母亲、乡亲、说书人等那里听取一些民间故事,这些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为莫言以后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一)小说的主题继承性

古代志怪类文学虽然讲的是神怪、荒诞之事,但是其终极目的是对人类生命的观照与感悟。不管是早期的《庄子》还是后来的《聊斋志异》,虽然情节荒诞,人物异化,但都是对人类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莫言小说中的主题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尤其更擅长表现苦难环境下人性的坚韧,赞扬了生命的顽强力。莫言小说的代表作《丰乳肥臀》是表现母爱的经典之作,更体现了人性的坚韧与对生命的渴望。《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代表了中国遭受众多苦难,却依然坚韧、对生命充满渴望的母亲形象。上官家的男人一个比一个弱,为了能完成父权社会下对女性要求的使命——生儿育女,母亲不惜违背了父权社会中三从四德的文化道德约束,四处“借种”,最终生下八女一男,改变了自己在上官家的地位。母亲长期受着双重的精神折磨,恪守着传统道德观念就活不下去,为了活下去就得打破传统观念,和丈夫之外的男人苟合,生下冠之夫姓,却与夫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母亲生活在乱世之中,养育了九个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饥饿与苦难一直伴随在母亲身边,但是在苦难的乱世中,母亲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整个家庭。母亲生活在20世纪,她不可避免地被时代夹裹前行,母亲不懂什么是政治,虽然她的几个孩子的命运跟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她的大女婿沙月亮是汉奸,二女婿司马库是国民党,还有个女婿孙不言是八路军。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战争争斗在这个家庭中形成了缩影,但是母亲只认准了一条,就是要活下去,再怎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她的身上有着一股蓬勃向上的原始生命力。母亲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是“这十几年里,上官家的人,像韭菜一样,一茬茬的死,一茬茬的发,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难,越难越要活,越不怕死越要挣扎活”[2]。

(二)小说原型的继承性

原型,是“典型的即反复的意象”,大母神——母亲的原型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原型之一。我国最早的大母神原型是古代神话中的女娲,她是东方神话体系的女神,是整个世界的创始之母,她补天,造人,孕育万物,是善良、勤劳、美丽与智慧的化身。神话中还有另一类大母神的存在——西王母,她是权利与威严的代表,“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山海经·西次三经》)。她与善良的大母神——女娲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她身上善良与邪恶共生,邪恶的力量要大于善的力量。《丰乳肥臀》中的母亲上官鲁氏身上就同时具备大母神——女娲与西王母两者的特性,身上既有中华传统女性的善良、勤劳、坚韧的优良品德,又有人性中的低劣面,甚至是违反法律、传统道德的约束的一面。《丰乳肥臀》扉页上就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母亲在天之灵”,莫言不只在一个场合赞扬自己的母亲,因此这本书他直言是献给母亲的。作品中上官鲁氏是中华民族母亲的代表,她经历了无数的痛苦折磨,但是时间与苦难压不垮母亲,她坚韧、善良、勤劳,养育了九个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她以风轻云淡的姿态度过了上大半个世纪的风云历史,支撑了摇曳风雨中的上官家。但是她身上也有违反道德与法律约束的一面:在父权文化背景下,她打死了自己的婆婆,为了生出儿子,她与其他的男人苟合,当她的大女儿来弟与鸟儿韩偷情时,她为他们把风掩饰,对唯一的儿子上官金童溺爱有加,最终养成金童严重的恋乳癖,上官金童的悲剧一生与其溺爱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

(三)小说荒诞表现形式的继承性

古代志怪类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荒诞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异化、奇人异事、鬼魅妖怪,故事场景的陌生化等等,从最早的《山海经》到《聊斋志异》,里面很多的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故事发生的场景都为后来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源泉。首先是人物形象上的荒诞。在神话传说中,很多英雄的形象都是人兽同体,这跟原始人的图腾意识有关,如“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日夸父。”[3]在古代志怪类文学中有很多的人物形象都是半人半兽,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等形象。《丰乳肥臀》中的三姐——上官领弟,是书中的“鸟仙”,由于痛失爱人——鸟儿韩,三姐精神崩溃,从内心里已经异化为鸟,三姐可以说是半人半鸟,她是人的外形,鸟的生活习性,她栖息在树上,吃鸟食,给人看病,替人消灾去难,被当地的人们奉为“鸟仙”。战争的无情与残酷让人的本性被压抑,变得不伦不类,非人非兽,企图通过异化变为自由自在的动物。其次是故事情节以及场景的荒诞性。书中的主人公上官金童,他一出世,就具有成人的思想,与自己的姐姐争着吃乳,排斥司马粮、沙枣花分享他的母爱。在内战时期,母亲带着全家人逃离家乡,躲避战场,当晚在一家无人居住、只有一口棺材的破屋休息时,莫言用了三页的篇幅,讲述了上官金童梦中的场景,棺材里的老人复活了,变成了一个面目狰狞,要吃人的女鬼,并且追逐着上官金童。

《丰乳肥臀》从小说的主题、原型、荒诞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古代志怪类文学进行了传承,把我国的志怪类文学、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与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艺术手法溶于一炉,萃取精华,最终炼成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特色的“梦幻现实主义”小说,把中国文学更好地推向了世界,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中确定了自己的位置。

(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立项项目《中国古代志怪类文学与莫言“梦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QN—662]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1]见莫言:《超越魔幻现实主义的“梦幻的现实主义”从何处来?》,新华网,2013年12月3日。

[2]莫言:《丰乳肥臀》,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51页。

[3]朱存明:《中国文艺中的怪诞》,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第84页。

(郭伟平 河南郑州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450121)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