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天津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 300204)
多元文化环境中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澳大利亚土著文化和天津妈祖文化保护措施的相似性
王 静 (天津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 30020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有效缓解了因为民族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土著文化已成为澳大利亚民族文化的象征,多方对土著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成功实践可以给在文化的多元共存方面摸索中的天津市一些启示
文化遗产;澳大利亚;土著文化;天津市;妈祖文化
项目名称:天津市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天津天后宫建筑文化与道家思想研究》,项目编号:TJZX13-009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由于人口较少和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在与白人文化相遇中遭遇了几乎被覆没和同化的威胁,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经认识到保护已在澳洲大陆上发展了4万余年的土著民族文化特性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构建稳定澳大利亚社会的内在要求。澳大利亚政府在多元文化政策方面的成功实践或许可以给在文化的多元共存方面摸索中的天津市一些启示。
1.政府管理和土著参与相结合有力保护丰富的土著文化资源
土著文化在澳大利亚的存在已有4万年,早已被看作是澳大利亚民族文化的代表,土著文化已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土著艺术和白人艺术并称为澳大利亚当代艺术的两大主流。1948年起土著人有了公民权,现今的土著人享受了澳大利亚公民应有的权利,享受政府的各项社会福利待遇。政府职能部门中土著事务部的设立使由土著人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土著人开始在政府部门任职。1987年10月联邦政府将多远文化政策划分为文化、社会正义和经济三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一标准,联邦政府要求整个澳大利亚社会(尤其是白人群体)能够更加积极地包容土著文化的存在,承认土著文化存在的价值,尊重土著文化传统风俗,一体化的种族结合政策开始了土著居民发展的新阶段,他们在法律上享有与其他公民相同的社会地位,土著人口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土著人口在澳大利亚已达到45万。
2.融和不同文明的艺术形式有效延长土著文化遗产的寿命
隔离的地理环境使土著民族没有机会与外民族交融,所以强势统治的白人文明使得土著文明在面临外来文化的侵袭时显得脆弱而敏感,外来疾病的蔓延造成土著人口数量的剧减,但土著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岩壁画、树皮画、沙画和尸身画等等。虽然这些土著绘画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帮助外界了解土著历史及文化的有效途径,但不宜长时间保存的缺陷也一度使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濒临消失。因此,很多土著艺术家尝试用非土著的现代文化载体来延长这种绘画形式的寿命,比如土著画家阿尔伯特·纳玛吉拉用西方的水彩颜料和技法进行创作,将土著文化的主体与西方艺术媒介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音乐方面,1986年成立的“约索印第”乐队就是由土著人和西方音乐人组成,他们使用土著的传统乐器,用摇滚和传统的演唱方式相结合,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文学方面,不少当代土著作家(比如来自西澳大利亚的土著女作家萨利·摩根)因为接受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育,所以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利用口头文化、绘画、雕刻等传承方式向下一代解说土著文明,他们转向用英语述说本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现代文化的载体增加了土著文化对外界的开放度,有助于非土著人了解土著文化内涵,更有利于土著文明的长久保存。
1.利用政府扶持形成文化自觉
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天津历史文化的渊源之一。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天后宫已有700多年历史,民间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之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妈祖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亲和力,渗透到天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天津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实现对妈祖文化的有效保护,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20149月25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南开区政府、市旅游局、市台办、市文广局、市侨办、滨海新区政府、津南区政府、河东区政府、市妈祖文化促进会、天津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联合会、天津天后宫管理委员会承办了第七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并举行了“妈祖节祭祀大典”、皇会踩街活动及古文化街天津民俗文化博览园开园仪式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吸引了社会各年龄层次的共同参与,如鹤龄会为天后宫最具代表的文化老会,鲜花会与哨角队是与室内小学合作,让小学生一同参与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进行表演等。这样可以看出,政府的鼓励和宣传最大程度地唤醒了公众对妈祖文化的兴趣和保护传承意识,从而为天津妈祖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营造了整体稳定的空间,在全民范围内形成保护以天后宫为代表的妈祖文化的自觉意识。
2.通过新形式使民俗文化遗产适应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在澳大利亚实行一体化文化政策之后,联邦政府和一些具备民族责任感的土著个人和社会团体意识到保护和传承土著文化遗产的同事必须有所创新,才能够有效延长土著文化遗产的寿命,于是澳大利亚人利用西方文化的艺术媒介,如原料、技法甚至语言,向全社会普及土著文化,增加土著文明的开放程度。而在天津,妈祖文化也是通过同样的方式做到了较为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如2014年的天后宫祭祀大典活动,不断地挖掘传统民俗内涵,扩大繁衍,并充分展示了天津600年文化底蕴和地域民俗,举行了由800多演职人员参演的16道皇会。这16道皇会踩街本着恢复老皇会文化形式,注入新的文化内涵,社会各年龄层次共同参与,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动中,广场嘉年华被首次引入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旅游节里陆续推出妈祖旅游节嘉年华晚会、天津传统美食等多项主题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乐趣。这样,以妈祖文化为串联的各项活动使公众在观赏游乐中了解天后宫妈祖文化历史及传统,帮助公众建立对妈祖文化及天后宫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利于妈祖文化长久地保存在公众对天津的文化记忆中。
民族或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的保护记录着对社会文明以往的发展历史,它的传承又体现了对于将来社会文化发展前景的规划。澳大利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历经40余年的努力,对土著文化采取包容和尊重的态度,终于在全球化和白人文化的语境中做到了穿越文化界限。同样,天津市在传承发展妈祖文化的举措也使更多的公众认识到妈祖文化的存在正是天津卫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公众需要包容和鼓励的态度实现对妈祖文化的切实保护和传承。
[1]顾维琳.澳大利亚土著文化与艺术[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熊坤新、李乔杨、胡琦.澳大利亚民族政策的嬗变及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启示[J].民族论坛,2012(5).
[3]阮西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土著居民的政策[J].民族研究,1987(4).
[4]周学军.澳大利亚对土著居民政策的演变[J].世界历史,1993(5).
王静(1979-),女,山东黄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澳大利亚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