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杨 杰
在融合发展新时代,作为都市报,缺少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很难通过“增量突破”,惟有立足于“存量改革”,通过经营转型,颠覆原有商业模式,才有可能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各类经营活动日渐取代硬广,成为纸媒吸引广告主投放的主体,从而令纸媒重新找到广告主链接消费者的“入口价值”。
近年,谈及纸媒面临的竞争,必言及新媒体。从内容传播链条来看,新媒体确是纸媒“杀手”,但从经营角度看,撇开以游戏为经营主体的几大门户网站,其他大部分新媒体,尤其是纸媒办的新媒体,其商业模式与纸媒并无不同,均基于“二次售卖”进行。
但最近几年出现新变化,即广告主对于发行量的认知度逐渐下降,尤其在一些竞争相对均衡、缺少寡头独占的市场,报纸发行量的差距并不大,而且,伴随手机阅读逐步普及,纸媒整体发行量不断下滑,“二次售卖”带给广告主的不确定性日渐增加。因此,广告投放不断减少,部分媒体与几年前的广告高峰时期相比,广告投放额下降了一半。
而细究这一趋势,我们会发现,实质上,并不是新媒体在一点点压缩纸媒经营空间,而是互联网本身。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兴盛之前,媒体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入口”价值:在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媒体通过其平台性,搭建起沟通桥梁,帮助广告主塑造品牌、促销产品,帮助消费者获取商业信息。广告主通过这一“入口”获得大量读者,读者通过这一“入口”获得信息。
但互联网颠覆了这一切。社交网络和自媒体,正如“过顶传球”一般,拆掉了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的传统“桥梁”,广告主通过自媒体可以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消费者可以通过自媒体成为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直接获取商业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的“入口”功能逐渐被消解,由此导致广告经营不断下滑。
而且,从长期看,这个趋势并不会改变,以硬广为代表的“强硬营销”势必会被取代,因此读者数量不断下滑的纸媒,必须寻找到新的经营模式。
转型的关键,就是重新找到纸媒在互联网价值链上的位置,重构“入口”功能。一方面,突破传统的“二次售卖”,改变简单追求发行量的做法,寻求发行量与广告经营的“黄金匹配点”;另一方面,突破传统的“强硬营销”,在硬广之外,增加软性营销和项目营销,以互动活动为突破口,直接让读者和广告主“面对面”,将报纸背后的、看不见的、几十万量级计的“读者”转变为可以与广告主互动的、上万量级的直接“消费者”;将阅读新闻的“读者”,转变成消费广告主所提供的各类产品的“用户”。
与发达地区相比,地方城市的都市报无疑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存在瓶颈。因此,营销模式的重构,应以互动为先导,重建媒体的平台价值,整合各项外部资源,推出整合营销方案,是当下地方都市报探索经营转型的一个路径,也是再造“入口”价值、增强黏性的一个路径。
首先,纸媒仍然是最有公信力的媒体,在面向社会大众时,仍然最具感召力;纸媒的活动对于当地读者来说,值得信赖,易于发动号召。其次,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机构的对接方面,纸媒最具可沟通性。越来越多的活动其实质是资源整合,纸媒因为传统深厚,这类资源较为丰富,也最善于整合此类资源。再次,纸媒传统的报道优势仍然存在,对活动策划、执行均可通过自己的平台进行长线的前期预热、中期炒作、后期呈现。在不影响正常报道的前提下,版面成本可达到最小化,同时拉动硬广告。对于客户而言,这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广告形式。在纸媒推进全媒体建设的背景下,一次投放、多平台呈现,将进一步放大广告的价值。更重要的,正是一场场活动,使得纸媒重新获得“入口”,将消费者“链接”到广告主的经营活动中,使读者通过持续参与报纸活动成为“重度用户”,从而产生消费者、广告主和媒体三赢的局面。
以《江淮晨报》为例,在2014年通过全媒体推进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活动300多场,参与人数达到十几万人次。以活动为带动,在很多都市报经营出现下滑的局面下,实现了广告现金营收的增长。
1.强化品牌活动。打造品牌活动,是以活动拉动经营转型的“王牌部队”。“金融微笑天使”是《江淮晨报》连续开展五年的大型活动,通过与银行等部门的合作,每年评选一次金融行业优秀员工。通过活动,报社将地产、金融、珠宝、服饰、饮用水等行业的资源整合,单项活动营收便突破百万元。尤其是作为冠名的地产客户,在本来全年几乎不作投放的情况下,通过活动冠名一次性投放广告数十万元。而且,通过此类资源整合,报社极大地节约了支出,提升效益;企业也可以用较小的支出,收获更大的品牌塑造空间,直接进入目标消费群。
□ 《江淮晨报》“金融微笑天使”活动版面。
2.提供定制活动。定制活动是以活动拉动经营转型的“特种部队”。这类活动主要针对一些新进入市场或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围绕客户产品属性,量身定制活动,锁定广告份额,并逐渐成为活动经营的主体。例如,针对主打科技牌进入合肥市场的一个新概念楼盘,《江淮晨报》为其打造“科技梦想秀”活动,面向全市儿童发出邀请,让孩子们用手工完成自己的小发明。这一活动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针对另一家新进入合肥市场的地产客户,《江淮晨报》发现其主打教育、亲子路线的特点,于是,“合肥市首届少儿钢琴大赛”的策划被推出,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获良好口碑,5名琴童获得直通美国百老汇表演的机会。
3.不断拓展活动形式。在传统媒体经营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托媒体“平台资源”,拓展新的经营领域,放大经营活动的拉动效应。2014年国庆期间,合肥举办“中国安徽第十一届国际汽车展”,《江淮晨报》拿下一个场馆的招租权,并通过整合其他资源,使不同细分行业的客户参与到车展中,既丰富了车展形式,也拓展了经营内容。同时,《江淮晨报》与一些客户以打包销售的方式试水房地产电商,同样取得了不错效果。这些尝试实现了报社资源多元化发展。
在推进互动活动、重构纸媒入口价值的转型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营销部门一家之事,而应在全报社的体制机制建设、产品定位、项目推广上协同推进。所有人都做互动,一切为了互动。
1.确定符合转型思路的报纸产品。
《江淮晨报》依托“以互动重构入口价值”整体思路,在产品设计上,首先,打造高端时政报道,锁定城市政务人群和关注时政经济报道的人群;其次,推出互动叠,加强互动报道。在经营部门全力展开各类营销活动时,采编部门也全方位推出各类互动活动和公益报道。通过这些活动,使读者参与到办报过程中,不断增强报纸对读者的“黏性”,使读者成为参与者;再次,在安徽纸媒中率先推出每日固定的公益版面,力推公益报道,并注册“江淮微公益”商标,举办免费午餐、名师上学堂、城市经典诵读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并通过日常报道架起弱势群体与爱心市民的桥梁,全年救助各类困难群体几百人;推出不以盈利为目的江淮小记者项目,通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吸引孩子和家长参与,半年时间注册小记者即达到近千人,参与家庭3000多个,举办活动60余场。所有这些产品都力求“黏住读者”,使读者与报纸的联系不再是阅读新闻,而是反复发生实质性联系,消费报纸提供的各类产品,成为报纸的“重度用户”。
2.建设新媒体集群,推进融合发展。作为经济实力有限的地方都市报,《江淮晨报》没有选择在客户端平台发力,而是着重利用好网站、微博、微信矩阵这一新媒体集群。“借船出海”,着重打造细分市场的微信矩阵,构建起围绕报纸主公号的系列子公号。这些子公号的目标群体,直接锁定相关领域的客户和消费者,但不追求绝对意义上的粉丝量,而是利用纸媒传统的资源整合能力,构建起客户、消费者和媒体的“生态圈”,实现精准营销,尤其在地产、旅游、美食等领域集结起数量可观的“粉丝”。
3.从单纯举办活动,升级为提供整合营销方案。随着各项互动的开展,营销人员越来越多地介入客户前期营销过程,参与到客户的营销策划和推广活动中,根据客户特点和节点提供服务。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活动创意、策划和执行的标准化建设,从而提升活动的可复制性、标准化,提升活动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