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器弘道 以雕塑魂

2015-03-12 02:15郝梦征
中国收藏 2014年10期
关键词:摆件玉雕大师

郝梦征

当代玉雕界就像一个热闹的名利场,时尚、媚俗、消费至上等充斥其间。但恒盛元设计师们并不这样炫耀自己,而是对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使得他们创作出来的翡翠作品不仅可观可赏,而且意趣内蕴,达到了“以器弘道,以雕塑魂”的精神境界。

青天一明月,孤唱谁能和

石涛有一首著名的夫子自道绝句:盘礴万古心,块石入危座。青天一明月,孤唱谁能和?此诗正暗合了古今中外千百年来大师和智者的孤苦追求。玉雕作品的设计和用笔,从根本上说,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世界的表达与追求。

《空山新雨》和《喧嚣的早春》都是恒盛元的经典之作。一个尽呈空山新雨后、万籁俱澄澈的美景:风漫青天,山抹微云,松排绿浪,鹤鸣长空,把一段清闲静穆的山中岁月刻画得淋漓尽致;《喧嚣的早春》则用晨曦中的一株新绿,将万紫千红的心事破土成南国的早春。嫩芽、新蚁、对鸟,用透明的心事,吐露生命中动人的清音。它们无穷的魅力包容着哲学的、心理的、品德的一种深厚文化内涵的价值判断,超越了形象、色彩、布局甚至意境。笔者认为,这种追求,内源于设计师精神世界的追求,显然设计师精神世界的境界高下,决定了玉雕作品的境界高下。

代山川立言,与文化同行

恒盛元的翡翠艺术作品中山子摆件居多。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作品正如一幅幅山水画,美不胜收。笔者认为,一位成功的玉雕大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因而当代的玉雕大师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子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山水摆件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通过与恒盛元赵玉谦大师的接触,笔者认识到一个玉雕设计大师的艺术历程,就是“以心求道”、“以艺合道”的过程。石涛曾说:中国的山水画家应当“代山川立言”,“与山川神遇而迹化”。时下的玉雕大师应该具有这样清醒的文化意识和自觉反思能力。《羲之爱鹅》、《乡塬弈趣》这两件作品,前者立足于传统文化,这是文化视角上的一种守望。而《乡塬弈趣》则以质朴的画面向人娓娓诉说那种渐行渐远的野趣和悠闲。《秋山揽胜》更是妙构巧雕,意趣盎然:斜日依山,万壑披金;古木苍苍,岫云绕绕。慧水潺潺,鸟鸣嘤嘤,流水小桥,亭台楼阁,无不毕肖。玉雕艺术的世界其实是一个无限广阔和自由的空间,从点到线,从细微之处到浑然整体,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气”,体味到“韵”,从而使得整个画面灵动,透露出强烈的音乐性,传达出象外之意、韵外之味。

析现实之像,养人文情怀

恒盛元团队为当代翡翠山子艺术注入了现实的内涵,使其作品生动而又充实。他们以当代人的情怀去讴歌自然境界的雄浑与博大,折射出当代人的精神渴望与审美品质。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创作始终坚持直面现实生活,“直向造化取神韵”成为他们的理念与原则。恒盛元的作品总是从平凡处着手,在信手拈来的生活细节中,展现平凡人生中的诗意和这诗意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这让我们感受到了设计师们在真诚地揭示生活内在。

作品《访友》、《童年》、《哺育》等,除了讲究的布局、严谨的结构、全新的画面美感之外,重要的是他们在作品中折射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审视,有超然出尘、笑对流俗之心态,每一件作品都是设计师生命精神的自然延伸,而非疏离生命情绪的人为雕琢。《龙门在望》更加鲜明地表达出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主题;《同一首歌》则直指当代的社会问题:亲情的疏离聚散,孝道的传承与遗失,都可从中得到极大的感悟。

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雕进石头,这也是一种使命感。山水摆件崇尚清逸、简静,追求纯净与澄澈,就像追求心性之高洁一样。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需要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人来创作出具有时代性、富于文化内涵的作品,既能感动自己又能感动他人,无疑恒盛元的团队做到了这一点。

以器弘道,以雕塑魂,心神高远笔自深厚,心境旷达境自高迈。如此的艺术高度,每一位玉雕人都须且行且珍惜!

猜你喜欢
摆件玉雕大师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清代贝雕刀马人摆件赏鉴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创意
小摆件变身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