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草木类初探

2015-03-12 07:51:57王晓慧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太平广记民间信仰

王晓慧

摘 要:《太平广记》是一部宋前文言小说的总集,共收录九十二个大类,草木类便是众多类目之一。草木文化古已有之,我们从《太平广记》草木类编纂内容便可窥见古人的草木文化,本文力从“草木类”著录内容入手,发掘内容表层背后的人文意蕴。

关键词:太平广记;草木类;民间信仰

草木文化是流传甚古的民间文化形式,《太平广记》卷406到卷417,给我们呈现出广博的植物世界,记录了诸多植物文化,详分为木、草、花、果、菜、五谷、芝等二十种类别,全面地反应了古代草木的形态、类别等资料。

一、草木兆祥瑞与灾异

西汉时期,阴阳五行、黄老之术加之董仲舒儒术相结合,使得谶纬之说盛行,花木的怪异往往会附着到社会兴衰变化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隋炀帝虽废除谶纬,但无法根除古人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们从《太平广记》中诸多著录条目,都可窥见这一观念。

卷407《化蝶树》记载,“长安城内禁苑内一大树,冬月雪中,忽花叶茂盛,及凋落结实,其子光明灿烂,如火之明焉。数日,皆化为红蛱蝶飞去。至明年,唐高祖自唐国入长安,此必前兆也。”①这可能只是暖冬早化的自然现象,古人却把这种异象与朝廷的兴衰灭亡联系在一起。隋炀帝统治暴虐,百姓民不聊生。隋朝昙花一现,不正如那冬月雪中忽然花叶茂盛的大树吗?然而,终究凋落化蝶遠走,反映着人民的心愿,也预示着朝廷的更迭,这种异象,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凶兆,昭示着统治者的政治命运。

《太平广记》中不乏众多的昭示祸福吉凶的草木,人们以草木的形态,怪异现象来感应社会人事,使它不仅成为灵验的物种,而且成为古人行事的指南。

二、草木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功效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长生不老之说。古人将服食的果木神秘化,追求延年益寿。这些神奇的植物看似荒诞,但不可否认一些植物确实具有延年益寿,养生健体的功效,这些可以医人治病的植物,神秘且被赋予了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在《太平广记》中,草木具有各种神奇的功效,同卷《朱李》,啖一枚,可以数日不食。《东方村桃》中,桃和核羹食之,可以益寿,食核中仁,可以治愈咳嗽。小桃温润,咳嗽人食之可以止咳。《仙桃》中,研饮仙桃,可以治愈众疾。《王母桃》中,食之可以解劳。《北方枣》中,枣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卷412《绕明豆》载,食绕明豆可不老不疾。《太平广记》里还记载了诸多此类条目,草木医人治百病,具有多种奇特的功效,古人对于植物属性的神秘记载,形成独特的草木文化。

三、佛、道思想的显现

佛道文化盛行以后,对《太平广记》草木类条目的著录也有很大的影响,草木类下单著录“竹”类,可见竹的地位之高。释迦牟尼广收众徒,宣扬佛法,在竹林设立精舍。在我国,普陀山上仍有“紫竹林”,相传是观音菩萨修炼之处,竹林地作为佛教徒度身之处,已深深根植于民间古人的思想观念中。

《太平广记》草木类的编纂中也处处可见道教文化的影响,“芝”类和“服饵”类目的设置就体现了这一观念。

“服饵”类多为道士求仙访道所服用之药,道教服饵自唐以后就开始重视草木药类,体现了道教“服饵成仙”思想,如卷414《饵柠实》记载:“柠木实之赤者,饵之一年,老者还少,令人彻食见鬼。昔道士梁顷,年七十,乃服之, 转更少。年至百四十岁,能夜书,走及奔马, 入青龙山去。”②老者一百四十岁可夜里看书,跑起来能追奔马。草木类编纂类目中有大量体现崇道观念的类目和访道求仙的故事。可见道教思想对其影响之深,“药怪”类、“菌怪”类里也记载了大量道教故事,实则是道教思想的进一步宣扬。

四、物老成精,日久为魅的古木文化

古人相信,物老成精,日久为魅,老而腐朽,老而作祟为害。于是产生了草木变形小说,形成了特殊的古木文化。古人生产知识水平不足,相信迷信,认为古树、花卉、古药都可能幻化出人形,于是形成草木文化中的灵异现象。《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许多树老而为怪的故事,收录了22则“草木类”变形故事,其中《交城里人》、《谢翱》、《戴詧》3篇收录在《太平广记》妖怪类。

卷415《卢虔》中,柳树化为“柳将军”作祟,《僧智通》中,一颗大青桐树,化为黑衣黑脸的怪物,《江夏从事》中,一棵枯树化为浑身发黑且发光的巨人作怪。这些故事里人们往往可以通过媒介物找出作祟物所在,砍伐掉,怪异现象就可根除了。我们从自然现象的角度出发,枯木朽木往往易被大风折断枝干,或被雷电击中起火,或因其腐朽,树干中空,可能藏匿危害人类的禽兽,于是人类产生恐惧的心理,想法设法根除枯木朽木,于是民间产生了古木日久为魅的古木文化。

五、结语

古人无法对怪异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出现许多神异的观念,其实质是对社会生活的扭曲反映。这些怪异现象,多数是由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所致。暖冬早化,草木反季节生长都是正常的自然生长状态。但在古人看来,这种物候上的反常,却是某种征兆,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描写。这是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为我们研究古代的草木系统和思想观念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具有重大价值。

注释:

①(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07,页3291.北京,中华书局,1961.

②(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14,页3375.北京,中华书局,1961.

参考文献:

[1](宋)李昉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3]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太平广记民间信仰
浅谈古代志怪文学中狐形象的发展演进
北方文学(2017年9期)2017-07-31 13:09:21
浅谈古代志怪文学中狐形象的发展演进
浅谈《太平广记》中器物精怪类型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求知导刊(2016年33期)2017-01-20 13:46:07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57:25
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溯源及民间信仰
考试周刊(2016年44期)2016-06-21 20:07:17
民间信仰传承的困境分析
商(2016年7期)2016-04-20 09:28:36
乡村治理与民间信仰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1:59:39
遵义仡佬族民间信仰中的伦理观念
明高承埏稽古堂刻本《玄怪录》重新校勘—— 以与韩国所藏《太平广记详节》的对照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