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摘 要:该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下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从分段培养模式定位入手,结合“3+2”分段培养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这种研究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这种新型培养模式,这种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3+2 高职 数学 分段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223-02
该校自2014年起分别在道桥分院路桥专业和轨道分院工程造价专业各招收1个“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班(以下简称“3+2”),学生用“3年+2年”的时间取得本科的学历和学位。数学课一直是我校工科类专业的必修课,而对于“3+2”来说它的重要性更加的显而易见,但是对于“3+2”的数学教学与高职学生的数学教学又有极大的不同,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断地改进和完善“3+2”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1 “3+2”学生的定位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而对学科的知识体系往往弱化。而本科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注重科研能力,却与社会的需求脱节。这两种教育的结果导致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员工,学生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均得不到满足。本科学生往往就业目标比较高,希望首次就业就能得到一份职位工资都相对较高的工作。然而本科学生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与实际的联系,不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只能从基层做起,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本科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往往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可以很快的融入工作,但由于其理论基础较差,欠缺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因此,在后期职业晋升的过程中非常困难。在这种背景下,“3+2”培养模型应运而生,它既保证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又确保学生满足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 “3+2”学生的特点
首先,“3+2”学生较高职学生相比具有基础好,整体素质高的特点。然而由于这种模式刚刚起步,因此,学生对未来比较迷茫,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3+2”学生虽然与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本科学生相比又具有一定的不同,首先学制上就较本科多1年。因此,学生会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虽然可以拿到本科学历,但又没有一般的本科学生好。在这种情绪下,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现象,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另外“3+2”在高考报考时属于专科批次,因此,“3+2”学生部分是未过本科线从而在专科档被录取的学生;还有部分是由于志愿填报失误造成的分数超过本科线,但没有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因此,“3+2”学生具有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尤其是数学学科有的同学高考成绩只有几十分,有的同学却高达分。这种差距在教学时是极具困难的。如何兼顾好不同层次学生,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3 “3+2”模式下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3.1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3+2”与高职具有很大的区别。该校高职学生的数学课程只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而“3+2”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及第七学期共4个学期开设数学课。无论从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增加了。在内容上与本科的数学课程是完全一致的,但难度上有所减少,并且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3.2 增加学生信心
首先,很多学生对数学课有种恐惧感,认为自己的数学一直学得不好,自己不是这块料,带着这种思想负担就会对数学课丧失兴趣,甚至干脆放弃。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想法帮助学生重拾信心。首先作为老师要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向学生说明,大学中的各门课程都是为所学专业的同学量身打造的。不同学校学的课程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同学校不同专业学习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要让学生明白,他所学习的课程是符合他能力范围的。带着这种从容与自信学生才能学好数学。
其次,要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学生喜欢老师,那么会将对老师的喜欢转化为对这一门课的喜欢。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不要认为那是辅导员该做的事情,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很重要的。
最后,数学课是从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的,学生进入大学中最先接触到的课程就是数学课。数学老师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老师。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第一印象与数学课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数学课学的好坏不仅仅是对这一门课程的影响,甚至会对整个大学的所有学科产生影响,甚至对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该校的数学老师在给新生上课时都要格外注意这点,不仅仅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言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3.3 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在整体的数学知识体系上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给学生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授方法,并且根据学生的听课反馈及时的做出调整。在练习习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未来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来做不同的要求。基础差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同学只需要完成一些基础的习题就可以了,而那些基础好毕业后有意向考研的同学就要从题量和难度上均加大。因此,每一个知识点后的习题都分为A组题和B组题,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自己的选择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位同学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案和学习目标,这样才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和他们做朋友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制定学习方案。
3.4 将数学建模融入课程
由于“3+2”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建模的引入很好的解决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数学建模是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对数学课时常有这样的疑惑,我学习的这些知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有什么用呢?数学建模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建模使得一个个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在学完每一章或每一个知识板块后,都要研究这一内容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且要联系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更加深入的理解的知识点。除了在课堂中融入数学建模的内容,同时还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皆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设计教学方法来满足这种模式培养人才的需求是当前每一位“3+2”老师应该研究的课题。尤其对于数学课这样的公共基础课,对于所有的理工科专业都是非常重要的。该文针对这种模式下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并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教法,以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平.高职与本科 “3+2”分段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5):61-63.
[2] 姜启源.数学模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