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婧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保定 071051)
孔子学院是中国大陆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官方机构。从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到2014年底,孔子学院已在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75所①。十年来,孔子学院发展迅速,为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为此,笔者进行了分析。
2014年,国家汉办公布《国家汉办/孔子学院2014年度发展报告》,对孔子学院的海外发展进行了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学院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笔者从办学规模、教学内容、中外交流及考试制度等方面对孔子学院2004—2014年的海外发展进行了说明。
1.办学规模。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32个国家103所,非洲29个国家42所,欧洲39个国家159所,美洲17个国家154所,大洋洲3个国家17所(见表1和表2)。
表1 2004—2014孔子学院年度增长
表2 2014年孔子学院全球区域分布
2.教学内容。2014年孔子学院开办各类汉语教学班约4万次,注册学院总人数达111万人。其中汉语学习人数迅速增长,如北欧地区孔子学院成立5年,汉语学习者人数从20多人增长到400余人。2014孔子学院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万多场,参加人数1 000万人次,其中文学学术讲座5 364场(见表3)。
表3 孔子学院举办活动等人数统计
3.中外交流。为促进国际教育合作和中外文化交流,孔子学院举办一系列品牌活动项目。2014年,汉办邀请各国教育官员和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共计3万人来华访问。2014年,来自106个国家10万名学生参加了汉语桥举办的“世界中文比赛”活动。同年,国家汉办还开启了全球新汉学计划,启动中外合作培养博士以及博士来华攻读博士生项目。首批共录取了来自30个国家的70名博士(见表4)。
孔子学院与本土教师合作研发适合本土化教学的教材和文化读物。在当地中小学设立教学点,对本土中小学汉语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改进汉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没有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还创办了汉语学习班。以瑞典为例,目前瑞典有40所中学开设汉语课,教育部确定汉语为中学选修课程,首次确立了汉语教学在瑞典的重要地位②。
表4 2014年孔子学院品牌项目
4.考试制度。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举办汉语考试,2014年在全球设立考点共计886个,分布在116个国家和地区,网络计算机考试发展到美国、加拿大、韩国等222个国家,基本形成了面向全球的考试系统。2014年考生人数达到542万人(见表5)。HSK、HSKK、BCT、YCT不仅作为外国人入学、就业的汉语水平证明的考试,也被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教育机构和企业作为汉语教学和人员选聘的标准。
表5 2004—2014孔子学院汉语考试情况
1.发展速度由快到慢趋于平稳。2006—2007年是孔子学院高速发展的两年,最多的时候,仅2007年就增办了104所(见表1)。2008—2009年国家汉办调整了海外办学计划,过快过猛的发展局势转变为稳扎稳打的可持续发展方式。2010—2014年,孔子学院保持每年40所左右的速度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具体来看各大洲的分布情况,孔子学院在美洲和欧洲分布数量最多,非洲和大洋洲最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在发达国家建校更多。从覆盖率的角度看,孔子学院在欧洲的覆盖率达到99%,是全球覆盖率最高的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覆盖率分别是47%和21%,低覆盖率的大洲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孔子学院在欧洲区的发展优势,将有利于带动中国在欧洲区文化产品的输出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见表2)。
2.多途径扩大汉语影响力。孔子学院通过各种途径举办文化活动,扩大其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国孔子学院为融入当地文化,举办多种独立的文化活动,其中包括春节联欢晚会、中国书法展和中华文化体验活动等项目。孔子学院教师联合当地汉语教师开设汉语交流区,命名为“中国沙龙”“中国咖啡角”。部分孔子学院还配合当地汉语教师举办多种兴趣俱乐部,如象棋俱乐部、民族乐器俱乐部、传统游戏俱乐部。
具体来看,孔子学院从2009年举办0.75万场活动发展到2014年的3万场。一年内可以举办3万场活动,可以看出汉语在当地已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2009—2014年,孔子学院注册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了4.2倍,参与孔子学院举办活动的人数增长了3.3倍。学习人数和活动人数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可以说明汉语学习者流失率并不很高(见表3)。
3.储备本土汉语教学后备军。2014年孔子学院培训当地汉语教师达4万人,是2004—2014年培训教师最多的一年,其他年份平均每年培训当地教师约1.5万人次,也就是说全球每年有近2万名的外国汉语教师有机会接受到中国汉语专家的培训。截至2014年,孔子学院在当地培训汉语教师共计16.89万人,帮助提高了当地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助于为汉语在海外的长期发展保存力量。
4.汉语考试多类型多渠道。汉语考试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观察,第一阶段(2004—2007年)为汉语考试缓慢发展阶段,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年均不到10万人;第二阶段(2008—2010年)汉语考试规模有所扩大,参加考试的人数从2008年的31万人增长至2010年的68万人;第三阶段(2011—2014年)汉语考试高速发展,参加考试的人数快速增长到542万。从2004年参加第一次汉语考试的3.24万人发展到2014年的542万人,增长了162倍(见表5)。汉语考试规模的稳步增长是孔子学院海外传播汉语的影响不断深化的结果。
孔子学院在全球快速发展对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办学理念的模式、资金、师资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需理智地看待报告中的增长数据,从新的视角下审视孔子学院的发展。
1.办学理念及模式。孔子学院是由国家汉语办公室创办,汉语教师的选派、海外分院的选址、运行资金的发放都是由汉办来执行,因此,孔子学院有很浓厚的政府办学和官方色彩。可以说,中国的孔子学院缺少独立办学的理念,而西方的受众更喜欢接受民间文化团体机构。
办学模式采取校校合作,即国外的教育机构和中国的教育机构在某些专业、课程、项目上进行合作。孔子学院由国内知名大学与国外汉语教学基础好的大学联合开办。以德国为例,2006—2010年中方在德国建立10所孔子学院,其中9所孔子学院都是中国国内大学和德国当地大学合作开办(见表6)。这种模式使孔子学院的合作方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愿意让依托于国外大学的孔子学院真正意义上行使独立的权利。这样的合作方式容易在重大决策上产生分歧,中方失去主导权。
2.经费。孔子学院是非营利性的机构,经费由政府出资。每年的运行资金仅占总资金的一部分,剩余资金用于支付其他项目的开销。孔子学院要想办得有声有色,除了政府出资外,还需要有额外的资金来源。以2014年为例,运行资金占到总资金的73%(见表7)。一些孔子学院目前已经存在启动资金缺少、发展运营资金不足等问题,要想推动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起孔子学院运营的经费保障机制,可以采取多元化筹集资金的渠道,比如联合当地的中外合资企业、社区团体及一些私立院校,与孔子学院建立员工上岗培训等互惠合作关系,将其纳入到孔子学院的建设中,扩大收入额。
表6 中德合作办学情况
表7 2014年孔子学院资金总支出问题
3.师资。汉办每年向海外派出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人数都在逐年递增,汉语教师人数从2006年1 000多人增加到2014年9 000多人(见表8)。但和全球的需求量相比,还是杯水车薪。汉办为了弥补教师的缺乏,多种途径吸收汉语教师。孔子学院的教师目前由中方汉语教师、中方志愿者、国外合作院校汉语教师、中方留学生及当地聘任的汉语教师几部分组成。为了有一批高质量的海外汉语教师,国内高校开始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但无论如何,海外汉语教师的亏缺都成为了制约孔子学院在海外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8 派出海外汉语教师情况
4.质量问题。孔子学院成立之前,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和德国的歌德学院作为本国语言的推广机构,在海外开办分院传播本国语言,且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歌德学院成立于1951年,在全球共有144所,平均每年开办3所。塞万提斯学院创立于1991年,至今全球只有30所,平均每年仅开办两所。孔子学院是2004年底成立,到2014年全球共开办分院475所③。
德国的歌德学院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都立足于长远的发展,在办学规模上,严格控制开办分院的数量,用以积蓄优质教师资源,从而保证了办学质量;在吸收语言爱好者方面,策划中明确指定接受人群,把握特定对象进行文化传播,从而保证受众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策划活动方面,也没有追求数量的逐年攀升,而是侧重与所在国的本土文化的亲密合作,以慢慢渗透的方式将所传播的文化融入到所在国的民众心中。以德国的北京分院为例,每个活动项目都是由德中共同完成,无一例外(见表9)。无论德国还是西班牙,在文化传播事业中都表现出更为注重质量的提升、影响的深入以及强势思想的传播理念。中国孔子学院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办学质量,这是今后应更加努力的方向。
为了进一步促进孔子学院的发展,应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歌德学院和塞万提斯学院的优秀办学理念,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表9 德国活动项目及合作方
1.可持续发展。孔子学院在海外的传播能更深远的影响世界文化的发展格局,就需要坚持语言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三个方面引起注意:第一,公益性。任何情况下以服务语言学习为首要任务,为语言爱好者提供便利。第二,独立性。语言文化的传播要以中方的要求为原则,合作方更多地是配合活动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第三,控制发展。国家汉办对海外分院建立的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申请方的审批资格要进行考核,一经批准,对每年的考核也要规范管理。
2.质量先行。语言教学的质量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生存的根本。我们需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海外教师队伍,他们应该有着双语、双文化的语言教学素质,同时又学习过专门的对外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优秀的汉语教师是教学的保证。我们还需要开展高质量的文化活动,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在海外开办好的文化活动,重点在于中方的孔子学院和所在地区的文化团体形成一种联系和互动,在中外结合的环境下推广中国的文化,便于得到民众的欢迎和认同。
3.区域特色办学。孔子学院所到之处,遇到的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各不相同。若按照一套标准在世界各个地区传播语言和文化不免过于刻板,也不容易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孔子学院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特色进行办学,所策划的活动也要与当地的文化进行互动。
4.品牌建设。品牌的建立体现了公众对外来传播文化的一种接纳和认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碰撞和文化认同的现象,在文化的相互了解中产生出全新的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文化品牌建立后更易于说服他国认同中国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政治制度,便于解决中外合作办学中因理念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同时,品牌的建立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孔子学院高速发展的十年,取得的成绩不容小觑,但更应立足于长远的发展,使速度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同步发展。高质量的办学是今后孔子学院努力的方向。有品牌的文化推广将成为孔子学院立足海外的根本。关于孔子学院品牌文化的建设将会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注释:
①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网站。
② 儒 森 汉 语 ,http://www.mandaringarden.org/chinese/xinwen/2813.html.。
③李香:《借鉴歌德学院——浅析孔子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谈古论今》,2010年第4期。
[1]吴晓萍.中国形象的提升:来自孔子学院教学的启示——基于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和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问卷的实证分析[J].外交评论,2011,(1):89-102.
[2]吴瑛.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战略的反思[J].学术论坛.2009,(7):141-145.
[3]央青.试论孔子学院的品牌塑造[J].南昌大学学报,2011,(5):155-160
[4]李松林.刘伟.试析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