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养血疏肝通乳法对产后缺乳干预作用的研究*

2015-03-12 08:44曹俊岩罗德毅刘小稳
重庆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缺乳乳汁人参

程 力,曹俊岩,罗德毅,熊 薇,刘小稳,曾 莉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贵阳550001)

产后缺乳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指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又称产后乳无汁、乳汁不足。母乳是天然和最理想哺育后代的食品,母乳营养价值高,含有免疫球蛋白,适合婴儿消化,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通过婴儿吸吮乳汁可刺激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推迟月经复潮,并能增进母子感情,WHO推荐母乳喂养时间为从出生起至2岁。近10年来,由于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率升高,产妇年龄增大,工作压力加重,过度劳累或安逸,营养过度,空气污染等缘故,使产后缺乳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据报道产后缺乳元乳者占20%~30%[1],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更高[2]。愈来愈多的家庭意识到母乳喂养的优点,因此十分迫切地需要解决缺乳的问题。本院采用贵州苗药参乳贴对产后缺乳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科就诊的22~39岁的缺乳患者90例,分为参乳贴组、通乳丹组及多维元素片组,每组30例。参乳贴组: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28岁;病程2~15d,平均3d;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5例。通乳丹组: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28.5岁;病程1~10d,平均2.1d;剖宫产26例,自然分娩4例。多维元素片组: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27岁;病程2~18d,平均2.6d;剖宫产24例,自然分娩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3]:产后乳汁稀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喂养。排除诊断标准:乳房发育差者;患有乳房严重疾病、乳房手术者;合并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近期服用过相似作用药物者;过敏体质及对本药中已知成分过敏者;不配合相关检查,中途退出治疗者。

1.2 方法 参乳贴组:土人参50g,黄芪50g,当归50g,麦冬50g,通草50g,王不留行50g,柴胡50g,桔梗50g,研成粉末,加凡士林调成膏状,贴于乳根穴、膻中穴、少泽穴,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每次6~8h,5d一个疗程。通乳丹组:黄芪15 g,柴胡15g,党参12g,香附10g,当归12g,麦冬10g,通草10 g,王不留行10g,桔梗8g,猪蹄2个,加水1 000mL,清炖,煎至600mL,每日1剂,早中晚分3次服用,5d一个疗程。多维元素片组:多维元素片每天1片,口服,5d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产妇的乳房充盈程度:3分,经治后乳房充盈;2分,经治后乳房稍充盈;1分,经治后乳房空虚。泌乳量分为3级:Ⅰ级3分,治疗后乳汁自流或自溢;Ⅱ级2分,治疗后乳汁需用力挤压方出;Ⅲ级1分,治疗后无乳汁外溢。观察催乳素(PRL)、婴儿体质量、人工喂养次数及人工喂养容量。

1.4 总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4]。显效:乳汁分泌完全满足婴儿需要;有效:乳汁分泌增多,能大部分满足婴儿需要;无效:缺乳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假设检验统一使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参乳贴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见表1。治疗后3组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PRL、婴儿体质量、人工喂养次数及人工喂养容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7。

表1 治疗后有效率比较[n(%)]

表2 治疗前后乳房充盈程度比较

表3 治疗前后泌乳量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泌乳量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参乳贴组30 139.63±25.09 253.61±39.52通乳丹组 30 140.41±20.07 246.13±35.19多维元素片组30 140.43±19.78 205.05±34.25

表4 治疗前后婴儿体质量比较(±s,g)

表4 治疗前后婴儿体质量比较(±s,g)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参乳贴组30 3 316.80±122.54 3 431.76±146.02通乳丹组 30 3 305.00±157.08 3 407.36±193.73多维元素片组30 3 205.00±158.36 3 392.35±195.69

表5 治疗前后人工喂养次数比较 (±s)

表5 治疗前后人工喂养次数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参乳贴组30 6.46±1.25 4.46±1.13通乳丹组 30 6.26±1.28 5.06±1.55多维元素片组30 6.34±1.27 5.08±1.43

表6 治疗前后人工喂养容量比较(±s,mL)

表6 治疗前后人工喂养容量比较(±s,m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参乳贴组30 187.76±19.25 89.56±8.52通乳丹组 30 190.10±15.79 94.60±10.26多维元素片组30 188.10±16.12 95.80±10.19

表7 治疗前后PRL水平比较(±s,ng/mL)

表7 治疗前后PRL水平比较(±s,ng/m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参乳贴组30 300.80±90.64 412.70±96.02通乳丹组 30 324.26±81.65 376.73±72.73多维元素片组30 325.38±67.43 365.59±71.64

3 讨论

《傅青主女科》云:“夫乳乃气血之所化而成也[5]”。《妇人大全良方》所言:“凡妇人乳汁或行或不行者,皆由气血虚弱、经络不调所致也,若累经产而无乳者,亡津液故也,须服滋益之药以动之。若虽有乳,又却不甚多者,须服通经之药以动之”。《儒门事亲·卷五》曰:“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6]。因此缺乳的主要病理机制是气血虚弱乳汁生化不足和肝郁气滞乳络不畅。临床证实以补气养血、疏肝通乳为治疗大法。

土人参,又名参草、土高丽参,原产热带美洲,我国主要分布于贵州松桃、凯里、遵义、毕节、兴义、织金等地苗乡,味甘,性平,气微,无毒,微有黏滑感。入脾、肺二经,功效:补中益气,润肺生津。主治气虚乏力,体虚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乳汁稀少[7]。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土人参具有提高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作用,神经营养,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再生等作用[8-12]。通乳丹源自清·傅山撰《女科》卷下,原方由人参(一两)、生黄芪(一两)、当归(二两,酒洗)、麦冬(五钱,去心)、木通(三分)、桔梗(三分)、七孔猪蹄(二个,去爪壳)组成,作者以贵州苗药土人参代人参,通草代木通,加柴胡、香附、王不留行,方中黄芪、党参益气,柴胡疏肝解郁为君;当归补血活血、麦冬养阴生津与香附疏肝通络均为臣药;桔梗、王不留行、通草补气活血通乳共为佐使。

中药穴位贴敷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沿革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膏状等剂型直接贴敷于穴位,利用穴位与药物相互作用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作者秉承“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13],选用补气养血疏肝通乳药物,选穴乳根在胸部,经属足阳明胃经,健脾和胃溢血之源,通乳化淤;膻中在胸部,任脉经穴,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调理气机、活血通乳,为通乳要穴[14];少泽出《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通乳开窍,《针灸大成》云:“无乳,膻中,少泽此二穴神效”[15]。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易学易用、对人体刺激性小、无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等特点,其在疾病预防中具有明显优势。

本研究表明,参乳贴穴位贴敷能达到增加母乳的目的,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为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韦黎.当代产妇缺乳者增多的中医防治思路及其方法[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4):38-40.

[2] 王轶蓉.中医治疗产后缺乳115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6):19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9-20.

[5] 辛松根.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缺乳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3):341.

[6]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7:297.

[7] 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37.

[8] 聂建华,欧阳文娟,阮时宝,等.土人参根健脾益气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3):200-201.

[9] 徐文友,严西林,粟军昌.土人参的生药学研究[J].中医药学报,1995,13(3):15-16.

[10] 张健,刘美艳.土人参的抗氧化成分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5,16(1):109-110.

[11] 冉靓,杨小生,朱海燕,等.土人参多糖的分离及诱导PC12细胞分化活性[J].中草药,2001,38(4):512-514.

[12] 聂建华,阮时空,吴符火,等.土人参叶解毒消痈疗效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259-1261.

[13] 沈莉,颜红.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解郁合剂治疗肝气郁结型轻度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5):113-114.

[14] 程力,赵超,曾莉.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50例[J].中国药业,2011,20(16):79-80.

[15] 杨玉光,颜慧.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2):52

猜你喜欢
缺乳乳汁人参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人参娃娃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
针药并用治疗缺乳3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