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

2015-03-12 09:43郭春强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播期冬小麦产量

郭春强等

摘要:以豫麦49、郑麦004、周麦1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以10月13—23日为最佳播期,早播、晚播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效应均较低,产量明显低于适播期;相对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高的是穗数,千粒质量次之,穗粒数最低,说明本生态条件下,在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稳定千粒质量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穗粒数来提高小麦产量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冬小麦;播期;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S512.1+10.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086-03

收稿日期:2014-04-16

基金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编号:CARS-3-2-26);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项目(编号:2011BAD07B00)。

作者简介:郭春强(1971—),男,河南舞阳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E-mail:guochunqiang1971@126.com。

通信作者:罗鹏,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事管理及服务工作。Tel:(0371)65729550。小麦产量除与品种自身的特性相关外,还与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同一品种采用不同栽培措施会导致小麦产量、品质相差悬殊[1-3]。不断改进栽培措施提高小麦单产、增加总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4]。小麦产量不但受品种、土壤条件、气候影响,也受播期影响[5]。播期对小麦单位穗数具有调节作用,对穗粒数、千粒质量也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小麦最终产量[6]。研究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小麦分蘖发生、干物质积累及安全越冬,有利于提高小麦光能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7-8]。朱统泉等研究表明,播期对小麦的产量性状影响较大,晚播导致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不仅造成小麦成穗数减少,而且对于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9]。近年来河南省暖冬、倒春寒现象频繁发生,若按以前的适宜播期播种,小麦冬前易旺长,遇倒春寒受冻减产。为应对气候变化,调整适播期成为当前小麦高产高效生产的必要措施[10]。本试验探讨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寻求小麦适宜播期以实现持续高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1—2012年在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前茬作物为大豆。该区年平均气温为14.7 ℃,年日照时数约2 181 h,年无霜期219 d,常年降水量786 mm。供试土壤为潮褐土,播种前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18.6 g/kg,速效氮含量为61.25 mg/kg,速效磷含量为 6.46 mg/kg,速效钾含量为207.77 mg/kg,pH值为6.66。

1.2材料

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因素为品种,次因素为播期,因素内随机排列。供试材料为半冬性品种豫麦49、郑麦004、周麦19,每个品种分10月3日(T1)、10月13日(T2)、10月23日(T3)、11月3日(T4)4个播期。基本苗均为240万株/hm2,小区面积为3 m×2 m,3次重复。前茬作物收获后基施复合肥750 kg/hm2,有机肥(郑州农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300 kg/hm2。氮肥为尿素(含氮46%),施氮量450 kg/hm2,分别于播前、拔节期按1 ∶1施用,其余管理措施同高产田。

1.3方法

1.3.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3叶期定苗时,在3个重复内固定样点(1 m双行)于成熟期测定有效穗数,收获时选取有代表性的点从基部随机连续取50个穗调查穗粒数,测定千粒质量,小区全部收获脱粒后计产。

1.3.23值产价的计算按照王树安的方法[11]计算3值产价,即把产量构成因素的单位名称去掉,取有效数值,分别叫产量穗值、粒值、重值,总称3值。当3值中任意2值固定或变化不大时,第3值增减1个单位引起的1 hm2产量增减数即为该值的产价,分别叫做穗值产价、粒值产价、重值产价。3值产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穗值产价(kg)=粒值×重值×0.01;(1)

粒值产价(kg)=穗值×重值×0.01;(2)

重值产价(kg)=穗值×粒值×0.01。(3)

1.3.3数据处理方法采用Excel、DPSv 7.05软件处理数据,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期对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由图1、表1可以看出,播期与小麦产量关系密切,3个品种均在T2播期时产量最高,T3次之,T4产量最低。播期T1到T2小麦产量增长较快,T2到T3小麦产量缓慢降低,T3到T4小麦产量下降较快。由表2可知,播期T2、T3 较T1、T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T2、T3内差异显著(P<0.05),T1、T4内差异显著(P<0.05)。本区域生态条件下,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半冬性小麦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3—23日。周麦19变异系数最大,豫麦49、郑麦004变异系数较小,说明播期对不同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

2.2不同播期对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图2、图3、图4可以看出,播期对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大,不同品种产量构成因素间也具有较大差异。不同播期下,郑麦004穗数均较多,周麦19较少;不同播期下周麦19穗粒数较多,郑麦004较少;不同播期对3个小麦品种千粒质量的影响差异不大。由表3可知,3个品种间穗数、穗粒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郑麦004千粒质量与周麦1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豫麦49千粒质量与周麦19差异达显著水平。

2.3不同播期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播期3个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02、5.98、4.46。由此可以看出,产量构成因素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说明在本区域生态条件下,小麦穗数较稳定,千粒质量次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程度最高的是穗数, 千粒质量次之,穗粒数最低。因此,在保证足够的基本苗、稳定千粒质量条件下,提高穗粒数是提高小麦产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4播期对半冬性小麦品种3值产价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播期对小麦产量三因素3值均有影响,不同播期平均3值粒值最大,穗值、重值相差不大,粒值变异系数小于穗值、重值。播期T3处理下平均3值产价最高,T2处理次之,T4处理最小,说明1 hm2增加1万穗、每穗增加1粒、千粒质量每增加1 g,小麦产量增加以播期T3最高,T2处理次之。因此,在本区域生态条件下,播期应以T2、T3为宜,在稳定穗粒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协同增加穗数、千粒质量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3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减小,影响了冬小麦的光合生产效率,从而影响籽粒产量[12-13]。李素真等研究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可以选择适合的播期、播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14]。本研究表明,本区域生态条件下,冬小麦品种以T2(10月13日)—T3(10月23日)为最佳播期。随着小麦种植技术的提高,高产麦田群体的成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已趋近饱和,穗粒质量成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突破点,因此高产麦田田间管理重点措施应该是促使个体发育健壮,协调植株体内代谢,以达到增“源”、扩“库”、畅“流”、低“耗”的目的,其实质在于提高小麦生育中后期特别是灌浆期的个体高光合效率以及物质生产、转化及转运能力。本研究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高的是穗数,千粒质量次之,穗粒数最低。因此,在基本苗足够、千粒质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穗粒数来提高小麦产量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播期对小麦产量3因素3值均有影响,不同播期粒值最大,穗值、重值相差不大,粒值变异系数均小于穗值、重值。因此,在本区域生态条件下,可以通过穗数、千粒质量协同增加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气候、栽培条件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提高的2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开展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的研究,同时根据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采用相应的栽培措施促进小麦各器官协调发展,最终获得理想产量[15]。

参考文献:

[1]赵广才,常旭虹,刘利华,等.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6,32(5):723-727.

[2]赵淑章,季书勤,王绍中,等. 土壤不同营养状况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4,19(4):81-83.

[3]陈爱苹,赵玉山.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及提高小麦品质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2003,31(3):7-10.

[4]赵广才. 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8(5):91-92.

[5]王东,于振文,贾效成. 播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4(2):25-26.

[6]李豪圣,宋健民,刘爱烽,等.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243-248.

[7]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等. 基因型和播期对优质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5):1109-1115.

[8]周冉,尹钧,杨宗渠. 播期对两类小麦群体发育和光合性能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148-153.

[9]朱统泉,袁永刚,曹建成,等. 不同施氮方式对强筋小麦群体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1):150-152.

[10]郝有明,李岩华,霍成斌. 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22-424,473.

[11]王树安. 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40-41.

[12]马冬云,郭天财,宋晓,等. 小麦源库关系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8(1):12-15.

[13]陈素英,张喜英,毛任钊,等.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4):681-685.

[14]李素真,周爱莲,王霖,等. 不同播期播量对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5(5):12-15.

[15]孙本普,王勇,李秀云,等. 不同年份的气候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2):83-87.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等. 优质强筋小麦淮麦30的配套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89-91.

猜你喜欢
播期冬小麦产量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艾玛土豆1号”在日喀则市的播期试验研究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甘肃冬小麦田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播期和包衣对“藏青2000”产量形成的影响
冬小麦和春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