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fei+Li
从涉足实体店,到收购传统媒体《华盛顿邮报》,亚马逊的一系列“逆势”行为,究竟是为什么?
真实的用意可能是借助亚马逊平台,向读者出售《华盛顿邮报》软件和网络版内容。事实上,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是有迹可循的。
一年来,《华盛顿邮报》的发展是和亚马逊挂钩的。如上期笔者在《亚马逊向实体店投降》一文中论述道:亚马逊最得力的自主品牌当属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了。Kindle在美国拥有几千万用户,加上销售的电子书,构成亚马逊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亚马逊捆绑《华盛顿邮报》
虽然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在2013年10月已经把《华盛顿邮报》收入自己的名下,但直到一年之后的2014年12月,贝佐斯才对媒体解释他购买《华盛顿邮报》的真实原因。
在2014年度的《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Ignition)会议上,贝佐斯透露他以私人名义用了2.5亿美元现金把《华盛顿邮报》从一个债务累累的上市公司,变更为他自己的独资机构。
他谦虚地说:“我对报纸的运作一无所知,但我对互联网还是有所了解的。《华盛顿邮报》作为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报纸,就决定了它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性甚至全球性报纸的绝好起点。”
这种解释多少有些牵强。因为亚马逊2014年差强人意的表现使得它急于找到新的增长点,这或许才是其收购《华盛顿邮报》,试图在未来扭转困局的主因之一。将《华盛顿邮报》与电子书阅读器Kindle捆绑在一起,这可能会成为亚马逊发力的策略之一。
虽然《华盛顿邮报》是贝佐斯的个人投资,其运营和亚马逊在理论和经济结构上没有任何关系,但贝佐斯在《商业内幕》年会上的公开解释显然是要表达他在《华盛顿邮报》所做出的努力。
贝佐斯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据悉,亚马逊最得力的自主品牌电子书阅读器Kindle拥有的几千万用户都可以在自己的读书器上看6个月免费的《华盛顿邮报》,之后的六个月Kindle用户也仅仅需要支付1美元。这种努力,可以说是传统报纸在互联网时代重新赢得读者群的大胆尝试。《华盛顿邮报》究竟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多远,既得看它作为媒体本身能不能持续地提供给读者有价值的作品,也得看它能否借着新的互联网技术把自己重新包装并推销出去。
亚马逊带来的“新出路”
成立于1877年的《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华盛顿邮报》自身却并没有成功地实现转型。作为美国首都华盛顿最大的报纸,任其衰落恐怕会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这或许是《华盛顿邮报》的高层主动找贝佐斯收购它的原因,希望找到一个新的主人,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其华丽的转身。
一些市场人士对于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并不悲观。在美国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这种转型是可行的。在美国,下载一首歌通常需要0.99美元。比照这个定价,用14.99美元来订购一个月的电子版《纽约时报》实在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消费。另外,把传统媒体搬上互联网,在重新获得网络用户群和它们本身声誉的双重影响下,广告的收入又会被重新拉回来。
正因为看好网络订阅,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所做的最大转型,就是通过雇佣新的技术方面的人才,设计适合亚马逊电子产品的《华盛顿邮报》软件和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