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生
马年岁尾的京城下雪了,而今天恩师周升业教授却永远离开了我们。追悼会以后,弟子们久久不愿离去,大家都在深切地缅怀着和恩师在一起的日子。
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新中国金融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这些都是追悼会上学术界、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评价。此外,在我们学生的心中,周老师不仅是我们学术研究的好导师,而且还是引领我们人生道路的慈父和长者。导师为人谦和,生活简朴,淡泊名利,褒掖后人,深得学生敬仰。他将其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金融教学和科研事业,践行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成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一代大家。
记得1994年,我的硕士生导师曾康霖教授推荐我报考人大周升业教授的博士生,见面后,当得知我曾在中央农研室工作,他说农村金融很重要,现在有忽视的倾向,周老师叮嘱我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认真研究、好好复习,准备参加1995年的博士生考试。
周老师是新中国金融学科体系的主要建设者,在50年的教学生涯中,积极推动金融学科教材建设,是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的主要执笔人,他多次参与编写或改编的全国大专院校经济学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周老师还是新中国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先行者,研究领域涉及信贷资金运动、货币流通、国际收支和金融体制改革等,特别是1963年撰写的《信贷收支差额问题》一文,不仅开启了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的研究,更是解决了当时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工作中的困惑。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先后撰写学术专著、辞书三十余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
1995年我考入人大后,在导师的身边学习,他言传身教,更使我受益非浅。他常说“做学问要踏实,不能搞轰动效应,不能急功近利,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做人、做事都要诚恳实在,做学问更要如此”。90年代中期,周老师的眼病已经比较重了,但对我的博士论文指导却一丝不苟,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当时他视力不好,我就读给他听。在周老师的关心指导下,我不仅三年内完成了博士论文顺利毕业,而且,论文的三个主要部分内容,两个章节分别两期发表于“金融研究”,一个章节被“财贸经济”正式刊出。整篇论文也被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正式出版发行。这些科研成果无不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同时也为我日后学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受益终身。
周老师对每一位同学都是同样关心,2000年以后,他眼病日渐加重,为了不耽误指导学生的论文,他想出了个好办法——听论文,周老师让学生将论文录成磁带,认真仔细地听好几遍,再把学生叫到家中交谈,提出意见。到后来,周老师虽年事已高,且刚刚做完眼疾手术,但他还是逐字逐句、不厌其烦地听论文送审稿,并提出看法和改进意见,这些都使学生们养成了规范的学术工作习惯和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
周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科研,而且尽力帮助学生求职就业。为此,每位同学都心存感恩。当得知恩师过世的噩耗时,学生们无论在国内国外,无一例外地立即启程来京送恩师最后一程。许多同学都满含热泪,追忆往事。同学都说周老师一辈子淡泊名利,诚恳守信。能成为他的学生,我们觉得特别幸运。跟周老师在一起,学做人远远比学知识更为刻骨铭心。
恩师渊博的学识、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睿智的洞察力、独树一帜的研究风格都将使学生们永远受益。周老师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