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周升业老师

2015-03-11 11:09洪崎
银行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科金融研究

洪崎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新中国金融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升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与2015年1月20日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周升业教授对中国金融学科和中国金融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德巨大贡献。周升业教授的逝世,是中国经济学界、金融学界、教育学界的重大损失。为缅怀周先生,本刊特邀请他的部分学生写了一组纪念文章,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周升业教授千古!

甲午岁末,隆冬的北京乍暖还寒,周升业老师仙逝的消息传来,令我悲痛与沉重。谨以此文回忆老师的点点滴滴,寄托缅怀与追思。

作为人大毕业的学子,我有着深深的人大情结。见到人大的老师和同学,格外亲切;每每回到熟悉的校园,也有一种笃定的心悦。能有幸先后两次在人大学习,对我的影响贯穿了我的一生。人大情结,来源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大里一批可敬可亲的老师。周升业教授是我1981年跨入人大校门攻读金融学本科的授课老师,又是10年后我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多年培育教导,情同父子,令我受益终生。今天,能够在金融这个行业,取得一点成绩,周老师是我的领路人。

还记得刚进人大的时候,我是系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从一名电工转到学金融,很长时间不能适应,脑子里还是电气自动化那一套东西。周升业老师讲授金融理论课程,最受学生欢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时隔多年,我和其他同学仍记忆犹新。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信贷中存款、贷款的次序和关系,始于这些金融学最基础的理论问题,周老师为我们打开了通往金融学术殿堂的智慧之门。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深深感受着老师对研究的执着追求和务实致真的治学之风。作为人大财政金融学院的四大名师之一,周老师是新中国金融理论研究和传播的先行者。1950年代,周升业老师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1960年代,周老师开始研究信贷资金与信贷收支平衡问题,在《光明日报》发表《信贷资金运行规律与信贷收支平衡》一文,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黄达老校长评价,这篇文章奠定了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在学界的地位,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个评价中肯而意远。

在人大从事金融教学工作的五十年间,周老师五十年如一日,推动金融学科体系建设,著作等身。老师编写的《货币银行学》,作为全国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的首选,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因为在金融学科研究和教育上的杰出成绩,2013年,周老师荣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尊周老师为金融学科的大师,无愧矣!

对金融学科教育,周老师倾注了毕生心血。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正是改革开放后社会转轨、酝酿巨大变革的时期,教师队伍受到很大冲击。周老师以花甲之年,口述笔耕,始终战斗在教学一线。1991年我在人大读博期间,教师流失、断档的现象可以说是令人揪心。这几天重读周老师的著作,翻到当时周老师1992年发表在《金融研究》上的《必须认真对待金融教育危机》,痛陈金融教育面临之困,大声疾呼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犹言在耳。这既是当时周老师的心声,也是周老师的亲身实践。今天,人大财政金融学院的学子遍及各个领域,蔚为大观,也足以告慰老师在天之灵。

周老师性情温和,望之也温,即之也温。大家曾有公论,周老师是谦逊之师,温厚之师,对我个人而言,体会更深切。读博士期间,周老师对我的培养不是列出读书计划,而是安排一个一个的课题,在实践中研究。第一个课题是关于储蓄和投资的转化,老师不仅指导我定课题,还帮我联系业务部门。后来的课题“对外开放的金融运行”,又安排了其他同学和我一起讨论研究。提交研究报告时,老师连我的标点符号都逐个修改。耳提面命,莫过于此。

毕业的时候,我纠结于继续搞研究还是到实践中工作,征求了周老师的意见。周老师说,现在实业金融正需要你们这些读完博士的人去探索实践。在金融系统工作近三十年,尤其是在商业银行工作二十余年,我时常回想起老师的教诲,时常受教于老师,获益已不可尽言。

人大的校训是“实事求是”。近70年来,这四个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大师生。至今,我仍记得在81级校友入学三十周年返校联谊会上,周老师勉励我们认真为人、踏实做事的情景。我想,这将是我们奉行终身的信条。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周老师对中国经济金融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为后学者留下的思想财富,如丰碑矗立,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周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作者系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

猜你喜欢
学科金融研究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超学科”来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