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16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给予包括止血、降颅压、防治感染、神经营养支持等在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变化程度。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6%,对照组为76.54%;观察组脑血流改善率为88.89%,对照组为75.31%,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脑血流改善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改善脑血流,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颅脑外伤综合征;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3-0124-03
随着人口增长及交通业、建筑业不断发展,我国颅脑外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可导致神经损伤,严重时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虽然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明显降低了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但是致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大部分颅脑外伤患者给予及时治疗后可恢复,但是部分患者外伤3个月后仍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抑郁、焦虑、易激动、情绪波动等症状遗留,即为颅脑外伤综合征[2]。患者的心身因素、社会因素及生活工作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颅脑外伤综合征的发生,常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3]。有报道表明,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在所有颅脑损伤患者中所占比例高达35%,可造成慢性甚至持续性影响[4]。收集2012年11月~2014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81例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临床效果与单独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162例,疾病的诊断参照《现代神经外科学》[5]中相应的标准,排除标准:①昏迷时间超过24 h的患者;②有神经系统损害定位体征的患者;③24 h内有明确开颅手术指征的患者;④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精神疾病患者[6]。其中男97例,女65例,年龄24~57岁,平均(40.8±6.3)岁;病程0.4~2.5年,平均(1.1±0.2)年;致伤原因:打击伤69例,交通事故伤54例,坠落伤25例,跌伤14例。原发颅脑外伤类型:脑震荡48例,脑挫裂伤55例,硬膜外血肿59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给予包括止血、降颅压、防治感染、神经营养支持等在内的常规治疗,为了便于对患者进行及时对症治疗,对其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监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药物组成:白术、陈皮、桃仁、半夏、土鳖虫各10 g,甘草6 g)治疗,水煎两次后合并药液,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1剂/d,连续治疗20 d。
1.3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是否复发及对工作生活的影响程度将临床效果分为痊愈、显效及无效3个等级,其中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停止治疗后无复发,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无影响,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停止治疗后可复发,但继续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但仍有部分症状存在,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及显效率之和[7]。脑血流变化程度根据SPECT检查结果分为脑部血流量显著增加、部分增加及无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率为显著增加率及部分增加率的总和。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脑血流变化程度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脑血流改善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血流变化程度比较[n(%)]
3讨论
目前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患者相对较容易发生颅脑外伤综合征。随着临床对颅脑损伤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自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经久不愈,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9]。多项研究认为,颅脑外伤综合征是在轻微脑器质性损害前提下,在患者身心因素及社会因素作用下形成,原有外伤的轻重程度对颅脑外伤综合征的形成无明显影响[10]。
颅脑外伤综合征往往具有病程较长、难以治愈、好复发等特点[11],目前临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镇痛、扩张血管、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理疏导等西医方法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但效果不佳[12]。多项研究表明,中医治疗颅脑外伤有一定的优势,如杨洁等[13]选取100例颅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李建民等[14]收集51例气血瘀滞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止痛镇静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伤饮方治疗,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结果提示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很大的优势,疗效确切。颅脑损伤综合征证属中医学“头痛”、“眩晕”等范畴,中医认为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大部分因瘀所致,气郁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因此临床治疗宜活血化瘀。本次研究中在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汤,药物组成中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土鳖虫具有破血逐瘀、散症结的功效,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全方共同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6%,对照组为76.54%;观察组脑血流改善率为88.89%,对照组为75.31%,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脑血流改善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采用活血通络方[15]、化痰祛瘀通络法[7]等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均得到一定的治疗效果。闫丽等[16]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63例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脑血流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独采用西医方法治疗的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发挥协同作用,可纠正脑缺氧状态,加速脑组织和功能的自然恢复,并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改善脑血流,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白云,刘平.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69-71.
[2] 王建平. 氟西汀联合心理护理治疗颅脑外伤后综合征36例[J]. 中国药业,2012,21(19):102-103.
[3] 方文,谢春雷,李春霞. 系统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健康质量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5):869-871.
[4] 蔡文栋,杨洁,赵春燕,等. 针刺为主综合治疗颅脑外伤后综合征临床研究[J]. 河北医药,2013,35(2):304-305.
[5] 周良辅. 现代神经外科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89-292.
[6] 赵会民,龙耀斌,李其斌.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6):362-363.
[7] 赵运江,刘金阳. 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48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34.
[8] 陈一红. 尼莫地平联合心理护理对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J]. 海峡药学,2012,24(11):211-213.
[9] 陈家焱,胡德志,周良辅.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综合治疗[J]. 中华创伤杂志,2007,23(4):247-249.
[10] 王红斌,杜明,朱庆华,等.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180例患者的综合治疗[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3):1891-1893.
[11] 杨树泉,杨勇,李小勇. 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综合治疗[J].江苏医药,2011,37(22):2728-2729.
[12] 吴丽,余德金,于青松.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43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09,41(11):35-36.
[13] 杨洁,蔡文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外伤后综合征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974-975.
[14] 李建民,邵进宝,邰立武,等. 脑伤饮方治疗气血瘀滞型颅脑外伤后综合征51例[J]. 陕西中医,2013,34(7):806-807.
[15] 闫丽,刘金阳. 活血通络方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98例[J].陕西中医,2012,33(11):1525.
[16] 闫丽,刘金阳.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63例临床观察及对脑血流的影响[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 34(4):20-21.
(收稿日期:201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