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君 邱福铭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在不同阶段下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整理我院1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保留乳房乳腺癌切除的保乳手术组、全乳切除乳房重建组及改良根治组,采用回访的方法进行量表调查,统计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生活质量。 结果 在围手术期,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和5年时,保乳手术和全乳切除乳房重建组的生活质量高于改良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心理等方面的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术后2年、5年期间,保乳手术组与全乳切除乳房重建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腺癌的治疗涉及到患者的生理构造,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造成较大影响,在可选择情况下,优先采用保乳手术或是全乳切除乳房重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手术方法;乳腺癌;不同阶段;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5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3-0068-03
乳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癌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针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有几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都较为理想,但在不同手术方式下,对患者的临床远期生活质量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1,2]。本研究针对乳腺癌患者不同手术方法下不同阶段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手术治疗或是手术后复查患者160例,均为乳腺癌病症,病程均为2年或2年以上的,包括Ⅰ、Ⅱ、Ⅲ期患者及临床无复发者;排除复发、转移或晚期的乳腺癌患者、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3]。纳入研究的患者年龄32~67岁,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包括保乳手术组57例,年龄32~65岁,平均45.4岁,均为Ⅰ~Ⅱ期乳腺癌病症;全乳切除乳房重建组52例,年龄33~66岁,平均46.2岁,均为Ⅱ~Ⅲ期;改良根治组51例,年龄34~67岁,平均46.3岁,均为Ⅰ~Ⅲ期。三组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临床按照FACT-B乳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标准,制定相应的中文量表,包括生理状况(7条)、社会及家庭状况(7条)、情感状况(6条)、功能状况(7条)和附加关注(9条)等5个项目36条,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回访调查。
1.3观察指标及评价
收集患者在围手术期、术后2年、术后5年的指标得分情况,得分越高,该项状况越理想,观察患者的生存质量[4-7]。同时使用焦虑自测量表(SAS)[8]、抑郁自测量表(SDS)[9]评价患者在3个阶段的不良情绪状况。最后将患者的所有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研究,观察不同的手术方式下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生活质量影响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19.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在围手术期,三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不大,生活指标相近,但在此阶段,患者的情绪方面差异明显,与全乳切除重建和改良根治组相比,保乳手术组的不良情绪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术后2年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手术完成后2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保乳手术组患者的5项生活质量指标最高,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全乳切除重建组患者的5项生活质量指标高于改良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2年,三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 术后5年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术后5年,三组患者的生理状况、焦虑和抑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乳手术组的社会、家庭、情感和功能状况、附加关注等均较为优异,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全乳切除重建组除生理状况外、其他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改良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5年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比较(x±s)
注:与改良根治组相比,#P<0.05;与全乳切除重建组相比,*P<0.05
2.4 术后5年三组患者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总生存率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三组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的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改良根治组的复发率/转移率最低,保乳手术组最高;术后5年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乳腺癌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手术治疗的疗效较为理想,同时进行化疗和放疗,可在很大程度上对早、中期患者的病症进行根治治疗,复发机率较低,然而在实际的治疗期间,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10,11]。有很多文献资料都已表明,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影响非常大,主要由于在化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会使患者出现脱发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女性天性爱美的心理,导致焦虑、抑郁症状发生[12,13]。而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不同,必然会对患者的身体结构造成较大影响,部分文献也表明,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保乳手术受到患者欢迎的程度较高,甚至高于乳房切除即重建的方法,早期没有实施保乳手术或晚期不能行保乳手术治疗时,部分患者放弃治疗也不愿意切除乳房。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保乳手术也在不断完善,目前很多中早期患者已经可以选择保乳手术进行治疗,而不同的手术治疗也必然会对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14,15]。
本研究按照患者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在不同阶段内,手术方式的变化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从表1可知,保乳手术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与其他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表2表明,三组患者在术后2年的不良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的差异较为显著,保乳手术患者的5项生活质量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全乳切除重建组患者的生活指标也高于改良根治组(P<0.05);而患者术后5年时,三组患者的生理指标、不良情绪的焦虑、抑郁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5项生活质量指标中除了生理指标外,其他4项比较差异显著,保乳手术指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乳切除重建组高于改良根治组(P<0.05),从患者的3个阶段比较我们发现,采用保乳手术进行治疗,患者的短期不良情绪较少,同时远期生活质量最优。
综上,在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保乳手术进行治疗,当患者的病症发展不能采用保乳手术,达不到手术要求的话,可以推荐采用全乳切除重建手术进行治疗,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的不良情绪发生机率,临床意义较大。
[参考文献]
[1] Lucci P,Pacetti D,Loizzo MR,et al. Punica granatum cv. Dente di Cavallo seed ethanolic extract:Antioxidant 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J]. Food Chemistry,2015,(167):475-483.
[2] Sharma S,Moros EG,Boerma M,et al. A novel technique for image-guided local heart irradiation in the rat[J]. Technology in Cancer Research & Treatment,2014,13(6):593-603.
[3] 陈莹,赵曙,孔德娟. 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4(4):45-47.
[4] 赵茹,乔群,岳颍,等. 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的心理调查[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3,3(4):56-58.
[5] Patris S,De Pauw P,Vandeput M,et al. Nanoimmunoassay onto a screen printed electrode for HER2 breast cancer biomarker determination[J]. Talanta,2014,(130):164-170.
[6] Geng Y,Wu J,Shao L,et al. Sensitive colorimetric biosensing for methylation analysis of p16/CDKN2 promoter with hyperbranche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J].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2014,(61):593-597.
[7] Liang L,Zheng C,Zhang H,et al. Exploring type II microcalcifications in benign and pre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by shell-isolated nanoparticl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HINERS)[J]. Spectrochimica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2014,(132):397-402.
[8] Ramadan RM,Abu Al-Nasr AK,Noureldeen AF. Synthesis,spectroscopic studies,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antitumor of a new monodentate V-shaped Schiff base and its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J]. Spectrochimica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2014,(132):417-422.
[9] El-Boraey HA,Serag El-Din AA.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of a new 15-membered[N5] penta-azamacrocyclic ligand with their spectral and anticancer studies[J]. Spectrochimica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2014,(132):663-671.
[10] 曹中伟,刘红,陈剑秋. 24例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临床经验[J]. 中国肿瘤临床,2010,12(2):87-89.
[11] 陈坚贤,黄广优,蒙以良.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效果观察[J]. 广西医学,2013,12(12):91-93.
[12] 肖平,严小欧,郭海燕.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J]. 重庆医学,2009,12(2):56-58.
[13] 谭蕾,刘翔宇,谌永毅. 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影响[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6(6):65-68.
[14] 杨柳青,于新颖.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当代医学,2009,12(25):63-66.
[15] 郁惠创,林梅. 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主要压力与护理对策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9,17(12):61-63.
(收稿日期:20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