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三潭映月》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借鉴

2015-03-11 06:46瞿军强
佛山陶瓷 2015年7期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艺术

瞿军强

(宜兴 214221)

1 前言

紫砂艺术以它材料的唯一性、成型工艺的独特性、造型形态多样性而闻名于世。但在大多数人眼里,它依然是一种日用品,也就是民间工艺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一种物化形式,聚集了中国书法、篆刻、玉石、青铜、陶瓷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富表现力,也最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

2 紫砂《三潭映月》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借鉴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主要景点 “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作用。

笔者所制的《三潭映月》壶,布局融洽,和谐统一,转折轻巧利落,弧度流畅优美。于朴实无华中透露出静逸与虚空的韵味,于简练中蕴含高雅的意境。挺拔干云,气韵内收。鼓腹徐收,有玉树临风之态。一层醇厚的包浆让整把壶泛起柔和的光泽。可以看到紫砂器特有的细密颗粒。宛自天成。流沉稳,把别致。将沏茶,三千烦恼一杯尽。

《三潭映月》作品圆润、通透而富有张力。整体性把握娴熟到位,用简洁的线条来营造一种层次感、立体感和灵动感,从而达到视觉上的调和。充分合理运用点、线、面的结合,形神统一,内外相谐,是光素作品的极至追求。作品在精、气不减的前提下,力追韵律、韵味、韵脚。壶体以曲、柔、线为主旋律,飘飘然意高山流水,悠悠情为低吟浅唱,圆圆乎似绕梁三日,越看越惹看,越用越喜欢,越玩越有味,这才是紫砂传统艺术的精神所在,气韵所在。

宜兴紫砂壶的形式美源于创作和欣赏,紫砂的造型别致多出于奇巧,形制来源也相当广泛,遵循了美的原则和规律。紫砂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人们将这种思想情感转化到紫砂的造型艺术中去,外在形式的艺术语言通过艺人灵巧的双手沉淀下来,把紫砂壶的内涵升华,概括进紫砂的造型艺术中。

紫砂陶器的设计与制作,是以材料的材质、色泽体现视觉感受的;紫砂陶参与物质文化生活是以其美妙造型与优良实用功能为物质基础的;还有,陶工富有智慧的思维与灵巧的双手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技术美的享受。

紫砂器的造型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把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还把茶文化的属性与紫砂相互惯连。茶壶不仅是泡茶的器具,亦是一种紫砂艺术品。独特的紫砂材质和形体特征,使紫砂屹立在陶瓷艺术之林。由于紫砂器的属性和美学特征符合人们日常所需,文化意味也贴合百姓的生活,得到人们的认可,在功能上,泡茶不走味,茶香隽永。坯体的双气孔结构更为人们所喜。紫砂的形制或端庄,或稳重,或古朴,或灵秀,或富于巧思,或精于变化,通过艺人灵巧的双手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形体表达,体现紫砂之美。

3 结语

从历代文献和考古发掘来看,紫砂壶从来就是崇尚古朴、简约的风格。紫砂壶的制作经历了变迁、转乱等因素,在不断地改良和演化过程中,经历从古朴到艳丽,最终回归古朴雅致这一过程,奠定自己在陶瓷史上的基础。紫砂虽是陶器,却是宜兴特产的陶土制作。在泥质和特性上与其他陶制品皆有着不同之处。

猜你喜欢
紫砂壶紫砂艺术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