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英,陈韵,陈浩,谢乃强,伍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600;广东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
利格列汀治疗11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林汉英1,陈韵2,陈浩3,谢乃强1,伍华1(1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20;2广东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3广东省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利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T2DM患者118例,采用利格列汀(5 mg/次、1次/d)口服治疗,共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静脉血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情况。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低血糖反应情况及肝功能、肾功能、淀粉酶、血常规、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患者FPG、2 hPG均低于治疗前,HOMA-IR低于治疗前,HOMA-β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期间出现一过性轻微低血糖反应4例。结论 利格列汀能降低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较少发生低血糖反应,适用于老年T2DM患者的降糖治疗。
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人;利格列汀;血糖
2型糖尿病(T2DM)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T2DM的发病率为17.5%~35.0%[1]。老年T2DM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身体机能及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选用降糖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的降糖药物。利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主要针对胰岛β细胞发挥作用,可延缓肠促胰素生物活性发挥降糖作用[2~4]。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们对118例老年T2DM患者采用利格列汀治疗,观察利格列汀降糖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18例,男60例、女58例,年龄65~85(72.1±5.2)岁,病程2~25(9.3±5.5)年。118例均符合WHO 1999年制定的T2DM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患者均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其中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2例、血脂异常89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48例、高血压72例、脂肪肝及慢性肝病39例、冠心病55例、恶性肿瘤13例。入组前已服用其他类型降糖药物103例,其中应用降糖药物为1种者31例、2种者42例、3种者20例、4种者10例。既往曾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4例、轻微低血糖反应13例。
1.2治疗方法118例患者均口服利格列汀(美国Boehringer Ingelheim Roxane公司)5 mg/次,1次/d。治疗期间每天监测末梢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其他类型降糖药物的剂量。伴合并症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共治疗12周。
1.3疗效评价①血糖水平: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抽取静脉血,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静脉血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2 hPG),采用亲和色谱微柱法检测HbA1c;②胰岛素抵抗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抽取静脉血,检测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计算公式为HOMA-IR=FPG×FINS/22.5,HOMA-β=20×FINS/(FPG-3.5)。③安全性: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低血糖反应情况;治疗12周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包括ALT、总胆红素)、肾功能(肌酐)、淀粉酶、血常规(包括Hb、PLT)、血脂(包括LDL-C、TG)水平。
2结果
2.1血糖水平治疗12周后,患者FPG、2 hPG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前后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胰岛素抵抗情况治疗12周后,患者HOMA-IR低于治疗前(P<0.05),HOMA-β高于治疗前(P
检测时间FBG(mmol/L)2hPG(mmol/L)HbA1c(%)HOMA-IRHOMA-β治疗前9.5±1.714.8±2.59.1±2.02.9±0.64.9±0.7治疗后6.9±1.6*8.7±1.9*8.6±1.62.2±0.4*6.2±0.6*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0.05)。见表1。
2.3安全性治疗期间出现一过性轻微低血糖反应4例,低血糖反应发作时血糖值为2.9~3.6 mmol/L,表现为头晕、心悸、出汗,少量饮食或休息后缓解。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淀粉酶、血常规、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3讨论
T2DM存在多个致病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胰岛功能进行性衰退,包括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和细胞胰升糖素不适当的分泌增加。肠道分泌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能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GLP-1可刺激胰岛β细胞增殖和抑制β细胞凋亡,从而增加β细胞数量。研究证实,T2DM患者肠促胰素效应减弱,血浆GLP-1水平降低,出现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同时,天然的GIP和GLP-1稳定性差,体内DPP-4可将其迅速降解。因此抑制DPP-4酶活性可间接提高GLP-1等生物活性肽的活性,从而刺激胰岛素的释放,减少胰升糖素的分泌。
利格列汀是DDP-4抑制剂,可通过选择性抑制DPP-4酶活性,增加内源性GIP和GLP-1水平,使DPP4活性受到限制,GLP-1则可通过涉及环磷腺苷的细胞内信号途径增加胰腺β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促进受损胰岛素的恢复,降低血糖水平。此外,利格列汀不会增加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其单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均不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5]。本研究发现,应用利格列汀治疗12周后,患者FPG、2 hPG明显下降,提示利格列汀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效果;治疗12周后,患者HOMA-IR低于治疗前,HOMA-β高于治疗前,提示利格列汀能改善胰岛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可发挥较好的降糖效果有关。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同时合并多种合并症,且对低血糖的感知较差,加之肝脏、肾脏、血液等系统耐受性较差,多种药物合用时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因此老年T2DM患者降糖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6]。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降糖药可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7,8];双胍类降糖药物可增加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9,10];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引起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荷[11,12]。
利格列汀主要经粪便排泄,经口给药后,经肾排泄的量仅为用药量的5%左右,即使静脉注射给药,也只有约30%经肾排泄,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同时,DPP-4抑制剂具有一定的葡萄糖依赖性,在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或者处于较低水平时,其在机体无活性,机体血糖较低时,其活性受到限制,减少了低血糖反应的发生风险。本研究发现,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淀粉酶、血常规、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且未见明显的低血糖反应,提示利格列汀的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利格列汀能降低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较少发生低血糖反应,适用于老年T2DM患者的降糖治疗。
参考文献:
[1] 高芳.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0):628-629.
[2] Guerci B, Monnier L, Serusclat P, et al. Continuous glucose profiles with vildagliptin versus sitagliptin in add-on to metformin: 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 Optima study[J]. Diabetes Metab, 2012,38(4):359-366.
[3] Srivastava S, Saxena GN, Keshwani P, et al. Compar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 of sitagliptin versus glimepiride in patient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with metformin alone[J].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 2012,60(2):27-30.
[4] Arechavaleta R, Seck T, Chen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eatment with sitagliptin or glimepirid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on metformin monotherap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non-inferiority trial[J]. Diabetes Obes Metab, 2011,13(2):160-168.
[5] 谭飞龙,刘旭.新型降糖药物利格列汀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40(3):286-290.
[6] Fiena TL. Advances in diabetes therapy in the elderly[J]. J Pharm Pract Res, 2009,39(1):63-67.
[7] 谭丽敏,刘泳珊,余靖华.磺酰脲类降糖药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4,1(5):81-82.
[8] 韩辉,姜秀云,张栩.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177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27):56-58.
[9] 崔宏,任乐.双胍类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5):137.
[10] 罗国春,李海燕,梁真,等.短期双胍类降糖药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1):55-58.
[11] 王振基,申竹芳.噻唑烷二酮类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235-236.
[12] 郑仁东,任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8,29(2):126-127.
(收稿日期:2014-10-13)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10-0081-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