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俊萍 金鹏飞
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的发展现状与传承探析
贾俊萍 金鹏飞
民间音乐是布里亚特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间音乐的形式主要以民歌和歌舞音乐为主。本文分析了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的发展现状和传承情况,并对布里亚特民歌传承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的策略。
布里亚特 发展现状 保护与传承
布里亚特是蒙古族的一个古老部落,在国内的布里亚特蒙古族现主要生活在内蒙古鄂温克旗的锡尼河镇。民歌是布里亚特蒙古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俗活动中,诸如婚礼、节庆、祭祀、等,民歌都会伴随着其整个过程。布里亚特民歌是经过几代人传唱留下来的,它不仅记录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变迁、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更加反映了布里亚特蒙古人善良、淳朴、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是布里亚特人民真实的生活写照。
近几年,各地区都在把原生态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作为课题研究,布里亚特民歌与舞蹈音乐同样也作为很多地方学者的研究的课题,下面我将对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的现状进行分析。
1.布里亚特民歌的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各级地方政府的不断推动下,各民族的艺术工作者积极地投入到蒙古族长调音乐的挖掘与整理工作中。但是专门研究布里亚特民歌的学者,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从较为有限的成果材料中不难看出布里亚特民歌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公开出版的民歌集和相关的论文、专著中,主要是对一些布里亚特民歌进行搜集、记谱、整理。国内对布里亚特民歌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而且在艺术领域对布里亚特民歌曲目的收集、相关论文都还处在起步阶段。
2.布里亚特长调与短调的发展不均衡
布里亚特长调民歌的旋律悠长、情绪舒展,音乐的装饰性不强。除了在旋律上记出的装饰音以外,还有蒙古族长调特有的发声及装饰技巧,即“诺古拉”,这一点和其他地区的长调民歌有共通之处。布里亚特长调具有鲜明的山林狩猎生活的音乐风格,古朴、苍劲,属于早期长调的音乐特点。短调也是布里亚特蒙古民歌的主要体裁,其特点音域狭窄、结构短小、音调精炼,节奏欢快、跳跃,舞蹈性很强,旋律音阶充满部落特色并带有一些异域音乐风格,主要在农业区和半农业区流行。
从布里亚特长调、短调的音乐特点来看,短调短小的音乐特点鲜明,更能够代表其部族的音乐风格,无论在节日、婚宴或是盛大聚会时,短调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民间的传唱度也很高,颇受人们欢迎。但是长调歌曲却经常被大家忽视,搜集保存的数量不多,在研究领域对布里亚特长调民歌的相关论著较少。布里亚特长调在长调领域里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布里亚特长调具有结构短小、两句式典型的结构特点,能够体现早期蒙古族长调音乐结构的两句式、一句式的特征,这类民歌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中非常少见。同时布里亚特长调在音乐形态方面保留着“山林狩猎时期”的某些音乐特点,对蒙古长调音乐形态历史演变轨迹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调艺术领域里,很早就划分出了鄂尔多斯长调、阿拉善长调、察哈尔长调、科尔沁长调、巴尔虎长调风格区。其中以巴尔虎长调和察哈尔(锡林郭勒)长调为主,称其为长调的代表,却很少关注呼伦贝尔地区的布里亚特长调的发展。可见,对于布里亚特民歌来说,长短调歌曲的发展并不均衡。
近些年各地区都在进行原生态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布里亚特民歌的保护与传承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关注。内蒙古鄂温克旗锡尼河镇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当地也加大了保护措施,开始进行挖掘、整理流传散落在民间的布里亚特民歌与舞蹈音乐等。
1.布里亚特民歌的传承模式
目前布里亚特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主要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的锡尼河两岸,当地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很注重保持自己传统的文化,尤其是老一辈的牧民们,他们对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意识很强,在民俗活动中都保留着他们的民族特色。
该地区民族歌曲的传承有着口耳相传、自然习得的特点,他们主要通过家庭生活、民俗生活和民间艺人的传播三种方式进行传承。
(1)家庭传承。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家庭教育对民歌的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人都是父母的影响下学会唱民歌的,比如家里的老人在劳动时,父母在哄孩子睡觉时都会演唱民歌,听的时间长了自然也就学会了。
(2)民俗活动传承。在节庆和日常生活中,举行宴会是布里亚特一个主要的民俗活动,在宴会上演唱民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常参加宴会的民众都是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方式学会唱民歌的。所以民俗活动也是民歌传承的渠道之一。
(3)民间艺人的影响。布里亚特的传统民歌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民间艺人对民歌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学会唱民歌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在婚礼典礼、节日宴会中听到民间艺人的演唱而了解的。所以说通过民间艺人的传承与传播,也是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方式之一。
此外,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开展,社会各界也开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央视音乐频道近期推出的《民歌中国》栏目,主要通过展演各地区的原生态民歌来展示各地区优良的民族文化艺术,为推广中国民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平台。长调歌唱家其其格玛曾在《民歌中国》节目中演唱由她本人作曲,那.斯木吉德作词的创作歌曲《布里亚特》,讲述了布里亚特的历史、信仰与民族精神。
由自治区举办的“伊泰情”第九届草原文化节在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举行,草原文化节之“聆听草原”经典民歌演唱会在这里隆重上演。整场演唱会分别展示了呼伦贝尔民歌,科尔沁民歌,锡林郭勒民歌,鄂尔多斯民歌和阿拉善民歌。代表呼伦贝尔地区演唱布里亚特民歌的歌手,有当地的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还有来自基层的牧民朋友们,他们的演唱充分展现了浓郁的原生态特色,展示出布里亚特民歌的特点,他们原汁原味的歌唱对民歌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样在鄂温克自治旗的锡尼河当地也在进行着这样的活动,由当地的乌日宝拉格组合、布里亚特组合和新牧民群众联合主办的布里亚特民歌演唱会在当地颇受欢迎。表演者大多都是普通牧民,他们的表演朴实、真诚,其中最打动人心的是由最年幼的小女孩和最年长的韩德玛老人献唱的《圣山的祝福》掀起了高潮,这种一老一幼的形式让我感受到布里亚特蒙古人对传承民间音乐的渴望和淳朴善良的精神面貌。
总之,无论是专业的歌手还是普通的牧民,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为保护民间音乐文化遗产和传承做出了努力,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布里亚特民歌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当今的布里亚特民间音乐文化中,传统与时代构成了布里亚特人音乐生活格局的另一个层面。由于当代潮流音乐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传统的音乐文化正在淡化,大多数年轻一代的布里亚特人产生了一种对“新”的推崇和对“旧”的轻蔑的社会认识形态。事实上,在呼伦贝尔地区,布里亚特蒙古族是我国最大的聚居地,民歌正是该民族音乐文化最好的代表与写照,是布里亚特人生活、放牧、劳作的形象反映。但是在现代的宴会、家庭中听到的传统民歌越来越少,无论是在日常宴会中,或是婚礼仪式上演唱的歌曲已被当代创作歌曲和流行的草原歌曲和现代流行歌曲所取代。如今传统的布里亚特民歌,在地区文化结构中的地位正在发生不知不觉的变化,民间音乐的尴尬处境也令我们极为堪忧。
根据调查,生活在鄂温克旗的绝大多数布里亚特人都是在民俗生活当中通过家中的老人或民间艺人的传唱,潜移默化而学会演唱的,而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或者是在学校学习的途径。与此同时,布里亚特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在呼伦贝尔的其他地区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除了以部分歌舞团、乌兰牧骑的舞台表演形式传播外,其他的传播形式并不是很多,对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化的了解也比较缺乏。
为了更好的传承布里亚特民间歌曲,笔者针对布里亚特民歌传承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1)学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
可以把布里亚特民歌以及民族文化的学习作为学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在学生中广泛传唱和学习,并且学校的合唱团可以多排练一些布里亚特民歌,通过舞台形式展现出来。可以设置系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讲座,邀请当地民间艺人来学校进行民歌传唱与沟通,设法保留这些民间精品。在呼伦贝尔地区,民族民间广场舞作为一个特色,应该加入布里亚特舞蹈,把布里亚特边歌边舞的特点在学生中广泛流传。
(2)建议地方政府保护民间艺人和歌手,为他们出资给予录音或组建艺术团,提供场地和各种设备,使他们传统的演出形式通过网络、媒体被大家所认识。
(3)成立群众民族艺术团体,由舞蹈演员把布里亚特特色歌舞编排成健身广场舞,不仅可以丰富呼伦贝尔地区民众的业余生活,还可以向广大群众推广民族文化。
由此可见,民歌作为布里亚特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布里亚特人民的生活写照和劳作的形象特征,表达了布里亚特人勤劳、勇敢、善良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为了保持和发扬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艺术的传统和优良的民族特色,我们要不断加强保护、发展、传承本地区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意识,努力在日常上产、生活当中,在民族内部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使其以独具的风采.立足于纷呈的艺术之林。
[1]呼格吉勒图.蒙古族音乐史[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
[2]特·巴图德力格尔.布里亚特蒙古民歌选集[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3]努玛.布里亚特民歌选[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4.
[4]王玲玲.论布里亚特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11.
[5]郭晶晶.多元文化交融下的鄂温克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音乐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
★注:本文系 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呼伦贝尔地区布里亚特蒙古族民间音乐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项目编号:NJSY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