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

2015-03-11 10:41樊德喜
艺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世博语境消费

樊德喜 罗 静

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

樊德喜 罗 静

一个民族的造物“精神”即设计的文化态度是设计文化话语权的关键。 中国设计与世界积极同构的过程中,“消费”是另一个应该关注的关键词语,只有“消费” 设计才能改变“中国制造”的病诟。 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要走向世界,走向民生,为民众服务,还要努力提高设计创意,能站在世界设计潮流的前沿,用东方特有的文化符号去阐释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建构后世博时代的设计场域。

后世博 中国制造 文化身份 中国风格

引言

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是一场有关设计的视觉盛宴,同时世博会把中国设计纳入了国际视野,国际设计界开始期待中国设计用自身文化来解释和表达历史与未来的世博会让世人瞩目。以此为契机来探讨中国当代设计虽然有不妥之处,但就中国设计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风格”,开启“后世博”设计之门想必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

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应该走向何方?应该以怎样的文化心态去面对全球语境下的现代设计?又该以怎样的价值观来衡量中国未来的现代设计?本文将对此方面的内容予以初步探讨。

一、文化身份的自我觉醒

当下中国现代设计在文化取向上可以说缺乏胜过西方的心里意识,西方文化中心论在大肆扩张的同时,中国文化引力似乎在自我消解、隐退。现代设计始终在西方的审视中自我怀疑,终归不能走出“自我”与“他者”的二元评价模式中,这就是导致“中国制造”的内因。

一个民族的造物“精神”即设计的文化态度是设计文化话语权的关键。 用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话来说,“塑造个人神话的史述就是在制造等级,制造符号暴力。”①中国古代的青铜造物,从酒器到编钟、从铜鼎到越剑,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符号,盛唐的古乐是吹向世界的文明之声,是对自我文化身份的确认与肯定!是一种包容其他民族的视野!设计并不能固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设计作品的文化印记应是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综合特征,是一种源于中国人内心的大气和文化现象。强调设计自身的文化身份,并不是简单的“中国化”或是“汉化”,我们要摒弃狭隘的民族概念,放眼世界,吸纳世界文化之精华,把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有容乃大,用“大民族”、“后现代”的概念来看待中国设计的文化价值。当前,我们正身处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的文化进行着不断的、密不可分的相互交流,“甚至当最边缘的文化也称为一种更为广泛的多元文化世界的一员时,所有文化也就都被授予了运用其他文化的价值和传统,来批判性地考察自身文化实践的权利”。②这就是说,设计文化话语权的取得不在于民族表面的物质躯体,而是一个民族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

那么,对于后世博时代的中国现代设计来说,要用积极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价值是我国现代设计的当务之急。当然,这种文化应该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它存在于当下设计作品之中,而且是自在延续发展的精神概念,它与整个中华汉文化的发展有关,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神有关,它不仅仅反应在具体的设计作品中,而且也反过来决定设计的文化品味,支撑着设计作品的时空高度,弥补了西方后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对文化的冷漠。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中的文化殖民主义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关键要把握好文化输出中的“精品意识”、“国际化意识”与“话语优先意识”。 在创意过程中要有独立意识与超前意识。

二、消费模式下的全球化语境

“设计”一词仅从概念上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分工或行为, 很难找到其相应的文化语境,在2008年11月1日有 《装饰》 杂志主办的《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 研讨会上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胡平教授对“设计”概念进行了新的理解,他认为:“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都会孕育出不同的设计,也会有对设计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关于设计的用语和术语。但是,这些不同的术语都可以在一些基本层面上互相解读, 这个层面就是‘设计文化’。 只有在这样的跨文化语境中,关于设计的种种术语才有被理解和沟通的可能。 ”③随着信息交流的加速,“和而不同”的文化方式日渐重要,而中国设计走向未来的重要标志是被全球民众所接纳、认可,全球化语境是中国当代设计面临的客观环境,中国设计师不仅要积极参与现代设计的全球化的话语建构,而且应对中国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

中国设计与世界积极同构的过程中,“消费” 是另一个应该关注的关键词语,只有“消费设计”才能认同中国设计。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以消费外来文化为时尚,美国电影、巴黎时装、瑞士家具、日本电器都是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尚话题,在消费模式中,中国设计始终没有走出国人的阴影,没有被世界所认同。设计消费应该从大众文化走向精英文化,反过来为大众服务,以消费的方式来关注人类,为民生设计,在消费的过程中体现设计的人文关怀,在宜家家具的设计中,消费始终是设计师关注的核心环节,从百姓消费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考虑每一个细节,在追求质量与功能的同时也不会忘了“物美价廉”的民众要求,“现代商业活动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人们用消费活动来投票,无论贫富,投出的这一票是等值的。 ”④民众生活消费如何参与影响设计发展,这恐怕是以往设计师所忽略的,也是中国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消费的结果是对设计的最公平的评价,设计师是否在设计的同时考虑了生态的环保设计,是否关注了包括智障在内的残疾人的设计消费,这些在本届世博会的所有设计中都开始被关注,也是中国后世博时代设计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现代设计走向国际化的起点。

当设计一旦进入消费领域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基于全球文化语境的设计产品,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自主地进行选择,消费过程不会在乎设计作品的文化语境,产品在设计消费过程中不会处于“失语”状态,人们对设计作品的文化解读是无国界的,设计语言方式是国际化的,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全球化语境的设计消费,才会产生好的中国现代设计。

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风格”的嬗变

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要走向世界,走向民生,为民众服务,还要努力提高设计创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仅靠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是不能赢得国际设计界的重视,王受之先生在他的研究中谈到:“尽管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与销售大国,家电制造与出口大国,家具制造与出口,服装制造与出口,玩具制造与出口大国,一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没有自己的汽车设计大师,家电设计大师,家具设计大师,服装设计大师,玩具设计大师。 全球都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却几乎不见Designed in China。 由于中国制造缺乏自己的设计与品牌,中国的制造业在近年来频频被西方发达国家以‘反倾销’的理由给予制裁。 ”⑤当一个国家的设计与这个国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设计强国是多么的重要! 巴黎的服装,瑞士的家具,日本的电器,人们一谈到这些并不是所谓崇洋,而是这些国家已经把设计的意识烙进了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使用者,让人无法与这个国家分开,设计风格进入国家的文化领域,从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力”。

如果说“中国制造”是现代中国设计的病鋶,倒不如说“中国制造”为中国设计开辟了前进的大道,为“中国风格”的创立建立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虽然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中国设计界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冷静地思考中国设计到底该走向何方,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不如“拿来主义”来得快捷和实惠,比如国内一些有名的标志性建筑都是由国外设计师设计完成,无论是争论不休的国家大剧院、鸟巢,还是上海世贸大厦、广州歌剧院,都在创意设计上为之一亮,一方面满足了民众对前卫设计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填补了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与文化之间的错位。 当然,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要在文化自我觉醒的基础上加强主体意识的建构,强调“中国设计”走向“中国风格”要依靠本土设计师的努力,广泛深入研究并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大胆创新,才能真正地将中国现代设计融入全球化语境之中,把“中国风格”演变成为国际化的“五线谱”。

导入国际化语言的中国现代设计,具有“中国风格”并不是其成功的象征,同时,还需要优先考虑设计的价值观,设计不仅仅是“以人为本”,更需要“天人合一”主导思想。 近年来,中国设计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完全忽略了设计资源的再生性,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浪费了大量不必要的资源,例如国内某些包装为追求视觉上的奢华,不惜重金利用昂贵材料,根本不考虑包装与产品的“宾主”关系,所以,目前中国也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包装资源浪费大国;还有一些大型建筑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建筑的长久性,随着一声声轰鸣的爆破声才引起人们的惊醒,倒下去的又是一栋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设计“畸形儿”。 设计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更多地要思考设计与环境的协调性,仅仅为人设计的价值观不再被推崇,绿色设计被广泛关注:包装是否更多地注重它的再生利用与可降解性;平面广告不要过多地成为现代城市的视觉污染源;建筑、民居是否要多思考它的长久性,总之,后世博时代的中国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师在充分考虑了“为人”的利益之后,要用一种“宇宙”的价值观来重新审视中国设计的未来。

结语

“后世博时代”是中国设计的一个新的起点, 在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着力培养一批有能力能把本土视觉图像升华为国际化视觉语言的设计师,让本土文化成为设计师引以为豪的设计源泉,能站在世界设计潮流的前沿,用东方特有的文化符号去阐释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建构后世博时代的设计场域。中国设计的未来是在摆脱“中国制造”压力下的强大的设计创意爆发力的表现,正真把设计作为一种国家财富来进行国际贸易交换,那么,好的设计才会找到属于它的价值存在——设计消费。

注释:

①设计史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②行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设计史研究》[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

③袁熙旸.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设计史研究.设计与设计史研究年会专辑[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第104页。

④装饰,2008年12期,第61页.

⑤方晓风.民生设计刍议[J].装饰,2008年10期第14页。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世博语境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