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选秀节目风靡现象的成因探究

2015-03-11 10:41卢丽华
艺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受众消费

卢丽华

中国内地选秀节目风靡现象的成因探究

卢丽华

近年来电视技术的革新带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引发了全球选秀节目风靡的现状,中国内地从2005年的《超级女声》开始到当下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选秀节目成为了各电视台打造收视率的利剑,在此风靡之际也引起了受众审美、大众文化等方面的变故,对此后果也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和思考。因此,笔者对选秀节目的风靡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从根本上分析并了解选秀节目,较为理智客观的寻找出现象背后的动因,并针对这些动因提出相关的价值思考,从而营造健康的媒介传播环境,让受众有正确的音乐价值观,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

娱乐选秀 经济 大众文化 受众审美

在媒介商业化和“泛娱乐时代”①背景下,电视媒介追求的不再是艺术审美,继而转变为商业利益,为迎合观众口味,电视节目不断制造新娱乐元素,选秀节目的出现就成了这特殊时期的必然结果;同时,它也是在科技迅猛发展、文化不断变革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等多方面条件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因此,笔者试图从科技、经济、文化、受众等方面入手,在根本上探究选秀节目风靡现象的成因。

一、科技作为原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科学之水平的提高,中国这几十年来,无论从物质生活还是到精神享受上都有了质的飞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②据统计,2007年中国电视全年制定的节目时间总量达到了255.33万小时,播出时间合计1454.67万小时,中国电视发展50年来的积淀不容忽视,地位不可小觑。这一切的成果从根本上看,无疑是科技作为原动力推动了电视节目的发展,以及选秀节目的红火,这其中的原由就值得探究。

1.丰富的物质土壤滋长

在这一不在以丰衣足食作为国家计划的社会中,物质条件已不再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了,人们已拥有足够的物质土壤去滋长精神方便的追求;在这一的前提下,科技的发展就显得即时即效的满足了人们的当下需求,从而促使电视这种新的科技成果的出现,这种更直观更具感染力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实时实况的解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然而在电视产业中能摒弃枯燥虚假的电视内容,还原生活本身的电视形式当然就应运而生——娱乐选秀节目。因此丰富的物质条件作为土壤适时的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电视选秀节目作为电视的最主导人们精神享受的部分,也就成为了当时科学研究的必然产物。

2.技术成为符号价值的物质承载

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媒介。符号价值可以不受实用价值和劳动价值的约束,因为从实用价值或劳动价值看,一个物品中所包含的劳动价值可能很小,但作为符号价值则可能远远超过其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因此鲍德里亚认为:“在符号消费世界里,消费的前提是物必须成为符号,符号体现了物品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差异性”。③然而在选秀节目中,技术代表的更多是符号价值的物质承载,这当中的符号价值包含了娱乐价值、视听享受价值、商业价值等。然而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选秀节目从起初的受众追求精神享受,渐渐成为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追求价值的物质工具。在传播方式上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途径;在收看方式上通过收费、活动环节、赞助等各种方法,这一系类的技术改变不再是为了精神追求,已然违背初衷,渐渐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脱胎换骨。因此,从这一本质上的改变,技术也成了必要的节目手段,推动了节目的价值体现,成为了符号价值的物质承载。

换个思考方式,其实这种物质承载也正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不仅仅是空洞的精神享受,有了更形象具体的物质体现也未尝不是科技发展的有一种现实动力,这样循环反复,科技才能有物质基础,从而等到新的发展。例如《超女》、《好声音》等节目正是有了丰厚的物质回报,电视产业才能得到更优质的发展,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像《第一次心动》、《中国红歌会》 (见附表)一味追求物质,越来越缺乏艺术水准、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一味追求时尚等造成不良影响,但是每个新事物在成长途中总要不断捉摸不断改进的,这些是可以被包容的。

总而言之,其实只要技术代表的价值符号是正面的,承载的物质收获是促进选秀节目更好发展的,促进科技更快发展的,那技术的另一种身份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也是时代给予的,更是当下物质社会生存法则之一,这种符号价值有它存在的意义,更是技术的物质承载也使得选秀节目在经济、文化上有了新的改变。

二、丰富的大众文化提供滋润土壤

1.“秀”的由来

其实选秀自中国古代就有,原来是指选拔在某方面表现优秀的人才,例如宫廷的选秀,内在的又有秀才等形式;在古代,选秀更偏向于一些贵族和皇家选美女,由于侯门深似海的条件限制,只是为了追求地位,攀龙附凤,没有感情基础的将自己的姑娘嫁给更高地位的儿子,或是追求名利,选入宫中,从而导致怨声载道,这种从古代就流传的对女性的不尊重,像商品一样,任人挑选,真是古代文化上的糟粕!

然而在当下,选秀竟然成为一种时尚,本质上有所改变,摒弃古代选秀女,的被动,秉承自主自愿、主动积极参与为前提,并登上舞台实现价值、传播积极的文化内容,这一文化现象被大众文化所认可和接受,并像全名运动一样全面发展开来,我们真有必要反思一下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文化传承,还是大众文化错误的引导。

2.大众文化的消费功能

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科技的提高,整个社会的各方面都在迅速复苏,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上涨,整个社会已从原来传统的“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消费文化已经无可抵挡的降临到这个现实社会环境中。说到消费,在一般人眼里,可能就只是一种社会行为而已,但细想一下,我们所有的生活环节都与之相关,衣食住行洋洋都受之影响巨大。小到一个家庭的消费行为决定了这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在社会的地位等多方便,大到这个消费社会。

在这个消费社会中,社会理念已然发生了转变,④“并不在于物质需求以及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有了改变,而在于今天人们的生活目的、愿望、抱负和梦想发生了改变,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最终是最为人的本体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改变”。然而我们所看到的电视选秀节目正是在这个消费社会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在大众文化的推崇下应运而生,因为人们追求的不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和需求,而是为了生活的精神需求所引导,这种受众的心理需求的满足会在接下来的受众心理作具体分析。

“电视机本身就是消费主义的胜利纪念品……也是耐用消费品在电视的知识竞赛的节目或者广告节目里的欢闹嬉戏的剧场,在看电视的时候我们是双重消费者,即使是媒体的消费者(作为观众),又是媒体正在展示的商品的消费者(作为潜在的顾客)。电视屏幕就是橱窗,电视机就是仓库。”⑤而在电视节目中,最有消费价值的莫过于电视娱乐节目了,这其中尤其是收视率最高的电视选秀节目了,就电视选秀节目的消费文化而言,通过广告、赞助和参与投票等类似于将选秀者作为商品进行陈列的独特手段,这也是大众文化的扭曲所致,没有弃之糟粕,反而选秀者让大众消费参与,这也是消费文化所动摇的,使得“商品”的价值发生了改变,全面的调动了大众的参与热情和消费欲望。

因此,在这个选秀节目风靡的社会现象中,大众文化的消费功能无疑是推进节目风靡的中流砥柱。同时,大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正是在这一消费功能环节中发展和体现的。

3.大众文化中的现代社会集体无意识

商品性作为大众文化的前提,同时又要达到娱乐的效果才能征服受众,也才能被消费,这样的现实条件制约下,使得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有了改编,逐渐关注于娱乐效果,这也使电视娱乐节目也竞相开拓新的节目模式,为迎合大众的喜好,反映真实、日常化的生活,促使引进国外“真人秀”的原因所在。在“真人秀”在国内本土化风靡之际,这样诱导期诞生的原因,值得笔者深思。

日常化带来了很多问题,最严重的莫过于大众文化中的现代社会集体无意识表现,过渡日常化的主要问蔡玉,太过于贴近现实,太过于追求实际,而在贴近手中的过程中,丧失距离感,少去了美化的功能,出现了“低俗化”“恶俗话”等现象,与此同时,为了夺人眼球,另类也成为一方面,例如2005年超女中李宇春的走红,继而带来的中性路线。这样的现象都渐渐主导大众向着无意识的方向发展,不利于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更是人们错误的价值观所引导的。

从附表统计中,看到“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2013年停播,原因不仅仅是其播出期数已经达到该节目应播出数;更重要的是随着七年的连续播出,这档节目越来越偏离其经典崇高的初衷,成了越来越侧重于时尚的选秀;同时,再看图中“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由于热衷话题炒作,低俗化的比赛环节,损害电视媒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档被停播的选秀节目。

可以说造成这样的结果应该算是必然的,一味的追求时尚,或者是更加便利节目宗旨,愈加低俗来吸引观众,使得音乐的艺术价值被搁置和越来越浅薄,人们已经沉浸在盲目的时尚追求和低级趣味中,这样被根植于大众意识中的结果就是被淘汰,因此现代社会集体无意识是诱发了选秀节目的风靡的主导因素,但是如果一味这样发展下去,终有一天也会成为造成选秀节目没落的主要原因,因为文化是精髓,如果丢失了,终将会走向尽头!

三、经济利益的促使

在这一经济社会消费时到来临的大社会环境中,每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将为了获取利益而服务的,当然电视产业更为如此,如何适应当下的电视环境,满足受众群需求,促使大众消费引发收益,成为电视产业的首要突破,在此,应运而生的选秀节目就是这一产业获取经济利益的最佳产物。

1.传媒引导的消费时代

“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传统意义上实际生存需求的满足,而是为了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满足。换言之,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他们在一种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⑥在这个为了满足个人精神需求为主的社会中,消费的不再是看得见的,更是看不见的象征意义,这种“伪需求”为电视产业提供了广泛的经济利益空间,当今社会已经渐渐发展成为以“视觉”作为引导的消费社会,这样的由电视作为媒介进行的是视觉消费传播也引领着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视觉消费的介质—传媒,越来越在消费社会中重要起来,传媒:一方面存在的价值在于倡导艺术价值;但是最为基础支撑,另一方面,经济利益必然成为考虑的范畴。因此,这是传媒引导的视觉消费环境下,进而促使了选秀节目的产生和风靡,这样的高经济回报也是电视台存在的基础。

2.电视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外在经济条件来看,电视媒体自身构成了市场经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和部门,在这个电视产业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市场的作用,电视受众的收视需求不再被熟视无睹,相反的是,吸引观众的眼球、赢得观众的认可、提高收视率、增加广告额、获取最大的市场回报,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电视节目生产要考虑的方向和核心。”⑦因此,电视发展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需求,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必然会引进国外高收视率、高收益的“真人秀”节目,无论是“冠名权”经济收入、广告收入、短信电话参与等收入,还是接下来引发的“粉丝经济”市场等后续收入,此外还包括赞助商的收益和走红的明星的未来经济收益等等,在经济发展方面,选秀节目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拥有可观市场价值的选秀节目被电视台本土化,此后的风靡也是电视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受众心理成为内在因素

所谓受众,在传播学概念中,是指一切大众传媒的接收对象,比如电视的观众、广播的听众、报刊书籍的读者、网络的网民等,是信息传播的终端。⑧作为电视的观众而言,受众占据了最主体的部分,对于电视节目的发展,电视台就受众心理出发,契合发展受众所需求的电视节目应成为现下电视内容和形式发展所考虑的范畴,因此受众在电视节目的影响越大,并且也渐渐占据了主动地位。

1.需求和期望的满足

作为电视传统的受众而言,都只是作为观看者来接受电视节目,这种被动的观赏显得枯燥而单调,对于受众而言,都存在一种心理需求,也就是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自己也能参与其中,这样的心理需求,在选秀节目的到来也就正好相得益彰,受众不仅作为欣赏者,还作为参与者和决策者,能主导选手的结果,这在很大层面上满足了受众的个人心理需求,也是每个人的虚荣心的体现;另一方面,手中都期望能看到最真实的一面,这样才更具感染力,才能更加调动受众积极性,在这一点上,选秀节目也正是如此的,真实性也是他的一大特征,这种在观看的同时,也能和选手有精神层面交流的期待,能满足受众的心理期待。

2.情感共鸣

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传达了大多数观众所处时代主流社会内容和理想、愿望和思想情感,在情感的表达上能符合关注所处时代的典型精神和社会整体思想,能够引发手中的深思,这也是最能迎合受众心理情感,成为感情的共鸣,从别人的事迹中获得归属感,这也是选秀节目中最为典型和惯用的手法,无论是在荧幕上的哗众取宠或是作秀,只要是和受众产生了共鸣,就一定能感染和感动观众,从而引发这一节目的风靡是内在的必然结果。

但是这样的舞台作秀、哗众取宠的行为,也引发了观众审美的改变,在当代的艺术审美取向呈现出来的特征是审丑化、另类化,对艺术的高雅享受却不再受大众追捧,更多的是寻找另类美,例如2005年的冠军李宇春、周笔畅等,对于选秀节目中一些低俗、丑陋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个人的行为通过屏幕传递到整个受众群体中去,也影响了整个受众群体的审美取向。

3.从众心理

当电视节目作为商品,在进入市场消费的大环境下,电视观众就作为最主要的消费者,而在这个消费社会,每个消费者都是由内在心理因素指引消费行为的完成,这也就是从众心理。主要诱导因素为攀比性、竞争性和超越性等;因此,在当下选秀节目如此风靡之际,选秀节目就必然成为观众所追捧的对象了,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祟,也就吸引了更多的受众参与其中,以满足受众的虚荣心、攀比心理,在逐渐了解掌握了这一信息之后,更多的就是要超越别人、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只有更加关注选秀节目,就促使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也正是选秀节目如此风靡的内在因素。这样一个心理循环如下图所见,正是如此循环往复也将电视娱乐产业的发展推向高潮。

结语

目前我们对选秀节目风靡现状进行了大致的探究,能大致的了解到选秀节目的存在本源,更加理智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对选秀节目的促使性,作为受众更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心理需求,因此,在以后面对选秀节目带来的消费现象以及其他方面,我们要以更加坦然、理智的心理引导选秀节目正确合理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发挥监管作用,权衡好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利弊发展,为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做好监管,为电视产业的发展做优化,为大众文化的发展做引导,更为艺术保留原有的价值,不要让音乐娱乐受众的同时,“愚乐”了音乐本身。

注释:

①作者朱丹,《电视选秀节目的文化分析》“在网络传播和媒介资本全球化的时代,当传统的娱乐新闻和劣质娱乐化的新闻被无限复制、随意加工,并在全球范围即时传播时,泛娱乐时代也就到来了。”

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著:《2008年中国光比电影电视发展报告》,412-413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

③【法】鲍德里亚、刘成富等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

④罗钢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版,前言第1-2页

⑤罗钢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版,第485页

⑥陈昕著,《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1页

⑦胡智锋、杨乘虎著,《电视受众审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79页

⑧曾遂今著,《音乐社会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10版

10.13944/j.cnki.ysyj.2015.0230

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受众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40年消费流变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