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养老方式的影响调查分析

2015-03-11 03:40杨烨慧叶祥北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城镇化

杨烨慧 叶祥北

摘 要:农村城镇化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进行的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物质建设,轻视精神建设”的问题。在海宁市许村镇城镇化的加速下,农村养老方式有了质的改变,农村老人们获得了基础的物质保障。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养儿防老”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农村老人们渐渐出现了精神上的养老需求,这一需求如今却无法得到满足。养老方式的转变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词:城镇化;养老方式;精神养老

中图分类号:F299.2;F8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049-02

一、调查简介

为了能够调查到最典型的城镇化农村,我们选取位于海宁市的浙江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许村镇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采用一对一访录式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242份,收回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35份。

(二)问卷调查情况

问题1:

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是目前我国主要的两种养老方式,它们并不对立,实际上它们往往是共存的。为了进一步调查,城镇化的进展所形成的新型农村的居民们在养老方式上是否有所偏好,我们对“精神养老和物质养老的赞同性”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被访者中,赞同物质养老的51人,其中,男性28人,占22.04%,女性23人,占21.29%;赞同精神养老的120人,其中,男性71人,占55.91%,女性49人,占45.37%;赞同两种方式并存的64人,其中,男性28人,占22.04%,女性36人,占33.34%。

由此可以看出,赞同精神养老的人占总人数的51.06%,其中男性占多数;认为两者皆可的人占27.24%,其中女性占多数,相差不明显;赞同物质养老的人占21.70%,其中男性占多数,相差不明显。

问题2:

新型城镇化农村建设对农村养老方式的影响,让被调查者们直接回答并不能得出真实准确的结果,于是我们从反面入手,询问“城镇化建设给农村居民们在养老方面造成的问题”。该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

被访者中,有92位(72.44%)男性认为子女无法陪伴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27位(21.26%)男性认为无法融入现代生活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8位(6.30%)男性认为在现今的养老生活中不存在问题。在受访女性中,有88位(81.48%)女性认为子女无法陪伴是她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有8位(7.40%)女性认为无法融入现代生活是她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只有两位(0.2%)女性认为在现今的养老生活中不存在问题。

二、问题分析

通过对问题1的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后,养老方式相比从前的单纯物质养老逐渐走向多元化、合并化。现今,人们认为精神养老是一种需求声更高的养老方式。从被调查者的性别来看,作为社会顶梁柱的男性较为理性的对待养老问题,他们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在现今的养老过程中,物质和精神都是必须的。而女性则偏感性,50%以上的人认为精神养老已经超越物质养老,占据了养老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从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来看,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相对而言更倾向于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养老方式,但是从整体来看,新型农村居民对养老方式的赞同性与文化程度并没有高度联系。

通过对问题2的分析,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蔓延环境下,与社会接轨较多的男性在对子女陪伴的渴望上仍不如情感较丰富的女性;然而城镇化的蔓延却使曾经有着众多农耕经验的他们无话可谈,房屋盖的越来越高,他们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而与环境适应能力强,懂得抒发自我的女性更容易陷进“不能融入社会”的圈子,因而男性对现今养老生活不满意的比例更高。

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以物质养老为主。已经逐步走向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民在物质条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老人们在物质方面基本都已得到满足;而现今年轻人多忙于事业,农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数也高达75%,精神养老成了社会养老的另一需求,老人们比以往更孤寂,失去了以往在农村里的阖家欢乐。

三、调查建议

1.在城镇化进程中,增多农村的娱乐活动,使老人与外界社会接触增加

农村的老人社交范围狭窄,随着年龄的增大,子女是老人获得感情支持的唯一途径。城镇化的进程致使劳动力外流,直接导致老人的精神支持减少,扩大老人的社交范围显得十分迫切。因此,乡镇政府部门要积极推进农村的社区性文化娱乐活动。比如,建立农村老年活动中心或老年活动队,让老年人的生活重心由家庭转移到各种社交活动中来。

2.选择性地发展有偿家政服务,增多机械服务支持的选择

相对而言,海宁市在经过改造以后经济发展蓬勃,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而子女精神上的赡养相对缺乏。因此,可以请保姆等家政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老年人的体力劳动,还可以让保姆与老年人做伴,弥补精神空白。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农村爱心养老院。

3.加强家庭美德和道德教育宣传,制造周围辐射效果

家庭美德是作为衡量家庭和睦关系的重要标准,宣传家庭和睦,尊爱老人的重要性可以从舆论氛围上根本性提高子女对老年人的关注。农村可以举办各种老年亲子活动,增加老年人与子女的接触,同时这也是表现家庭和睦的重要机会。

4.扶持社会为老人服务的公益团队

现今有不少专门为孤独老人服务的公益团队已亮相公众视野,他们免费为农村的老人提供陪伴、按摩服务,并且逐渐改善自己的服务。2014年中国计量学院在参加挑战杯时,便有一支这样的队伍脱颖而出,进入省赛。可见,养老问题确实受到了社会的广大关注,并且大家都在积极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田北海,李春芳.供需均衡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基于对鄂、皖、桂、浙、鲁、冀、黔7省(区)的调查[J].华

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 赵海平.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及成效评估——以宁波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3,(1).

[3] 张俊浦.西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障碍及对策——以四川省D市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4] 杨国才,杨金东.社会性别视角下儿女养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责任编辑 王 佳]

猜你喜欢
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家乡的城镇化
且看,堆沟港的城镇化之路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不能搞让农民拔根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须走出三个误区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