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作用

2015-03-10 11:34韩咏梅
医学信息 2015年4期
关键词:留置针PDCA循环护理质量

韩咏梅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留置针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9月在我科住院使用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责任护士小组负责制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干预组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存在护理问题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留置针护理问题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儿科留置针应用中可以显著减少多方面护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PDCA循环;留置针;儿童;护理质量

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式,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在儿科,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责任心、服务质量等职业素质要求比其他科室更高[1],若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常可引起护患纠纷。留置针作为在我科已广泛应用的一门技术,它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2],已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接受,但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因护理不当而出现一些护理不良事件,为了避免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我科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以期提高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9月到我科住院的3个月~3岁的婴幼儿1560例,其中男性1052例,女508例,住院期间均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按照我科责任护士小组负责制分组方法进行分组,负责1~20床按照原有方法进行留置针管理,设为对照组,负责21~40床责任小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留置针管理,设为干预组,本次管理未提前告知患儿及其家属,按照病区随机空床情况进行收治患儿。两组均采用贝朗公司直型安全留置针。两组责任护士组长、责任护士在职称、年龄、工作年限、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层级划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计划阶段 通过对2011年1月~12月护士长及质控小组对相关留置针护理问题的考核汇总,发现在住院1832例使用留置静脉针输液的患儿中,发生静脉炎23例,堵管49例,液体外渗17例,固定不合适127例,由于健康教育不到位、封管不当导致留置时间未满3 d 62例,患儿自行拔针89例。通过小组会议讨论,总结我科留置针管理中出现上述问题主要与护士操作不规范、健康教育、封管方法、固定方法、无菌操作不到位所致,导致患儿在治疗疗程内穿刺次数增加,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1.2.2实施阶段

1.2.2.1组织开展研讨会 对干预组护士组织专门留置针穿刺方法研讨会,使每个护士熟练掌握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在穿刺过程、输液前后、拔针后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

1.2.2.2加强健康宣教 详细告知留置针使用的优点,取得家长的配合;针对小儿易动﹑不配合的特点,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看护方法,确保留置针成功留置3~5 d[3]。

1.2.2.3头皮静脉及肢体固定 头皮静脉固定选用一次性弹力网帽,防止固定留置针的敷贴因为患儿出汗而脱管;肢体固定选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对患儿肢体加以约束,预防活动过大引起折管或回血堵管。

1.2.2.4加强输液过程的巡视与观察 每小时观察输液是否通畅、输液部位有无肿胀、渗血、渗液或局部炎症;小儿易动难配合,护士要给患儿摆好易于输液舒适体位,防止患儿活动造成液体点滴不畅。

1.2.2.5正确封管 封管时用10 U/mL的肝素生理盐水缓慢推注封管,方法边缓慢推注边退针。每次输液前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见回血进行封管,然后输液。

1.2.3检查阶段 我科组建由护士长牵头的留置针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责任护士组长控制小组→责任护士自控三级检查管理。护士长不定时到患儿床边检查、督促、指导护理相关工作,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指正,护士遇到工作中的难点、新问题,及时与护士长沟通,经过检查我们发现在留置针管理中仍存在家属看护不到位导致患儿拔针、患儿活动范围难以掌控导致肢体留置针处有回血现象。

1.2.4处理阶段 通过对留置针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针对患儿自行拔针、针管回血现象,我科组织全科召开小组会议,群策群力,通过上网搜索、外派护士进修、咨询上级医院的方法作出进一步的整改措施。将整改措施作为下一循环的质量管理评价依据。促进留置针护理质量管理的不断持续改善,体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目标。

2讨论

PDCA循环管理法将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回顾性个案分析"转移到"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上。对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实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循环工作模式,分阶段完成留置针的护理管理工作。针对留置针管理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儿发生静脉炎、堵管、留置时间短、固定方法不当、液体外渗、患儿无意识自行拔针6方面问题明显减少,无1例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输液反应,这可能由于通过PDCA循环法以解决护理问题为目标,注重护理评价与监测,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静脉留置针护理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根据患儿及家属文化程度耐心解释相关内容,将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优点、留置时间、封管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解释,使患儿及家属接受并配合治疗工作,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及操作技术能力,减少了患儿留置针并发症及护理过程相关问题的发生率。

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质量管理循环过程,①让每位护士都能参与其中,变被动为主动,激发护士创造性,不断发现和解决为患儿留置静脉针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在留置针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②促使管理者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保证各项改进措施落到实处,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从而有效降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金枝,冯丽.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02).

[2]董春梅.浅谈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方法与注意事项[J].中外健康文摘,2010,(36).

[3]陈建稚,刘雪.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5):477-478.编辑/肖慧

猜你喜欢
留置针PDCA循环护理质量
PDCA循环应用于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巧与护理
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1
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爱立敷敷料对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