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理哲
“罗辑思维”的罗胖子说:世界上所有坚固的东西,都将被摧毁,因为互联网。
罗胖子,何许人也?
罗振宇于2012年创办了一个谈话性节目自媒体“罗辑思维”,站在互联网的浪涛之巅,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生意模式,以往做好节目免费给观众欣赏,再从销售商的广告预算中吸取养分的金科玉律不再适用了。罗辑思维的逻辑基础是互联网连结全世界的电脑,手机当然也是电脑,阅听者不再被困于有限的信息来源,因而能各取所需,导致信息碎片化,面向大众又无法满足绝大部分的大众需求,其实是笼统的大众需求根本就不存在,大众媒体势必会被摧毁。
具有共同需求(喜好)的社群应互联网而生,经营得当的社群一定能取代大众媒体,因为信息太多,你没那么多时间,当然只看你信任的、喜欢的人从网络上转发过来的文章,自然包括了提供的商业信息。
罗辑思维抓住了这一趋势,经营好一个爱智人(喜欢读书的人)的社群,连收“广告费”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都不做,直接在罗辑思维社群里卖电视、粽子,前一阵子卖柳桃,一天就卖出一万颗,比淘宝卖柳桃一周的量还多。
所有的产业因为互联网都将变成“传统产业”,这个大趋势的影响,眼前正在各个产业里处处开花,印刷业不可能是个例外,即使我们知道印刷业的传统有上百年难以动摇的根基,“把油墨印到纸上,还要把纸制品运送到家”是互联网无法改变的限制。
但是,我们从互联网应用的逻辑去思考,互联网改变的可不是这一段。
这几年,我们读到网络印刷公司的新闻都非常惊奇,例如:2013年底宝诺时在香港上市,合版印刷的潜力让国内印刷业惊奇不已;美国vistaprint.com刚刚公布的2015财年第一季(2014/7/1~2014/9/30)财报显示,收入同比增加21%,达到3.449亿美元,好像不是印刷这个行业的财报。
合版印刷这个名词来自于台湾省,始于利用多个活共用一个胶印版来印刷名片,国外网络印刷开始于2000年左右,创始之初也是利用胶印机印名片,只是名称各异而已。相同之处在于他们把印刷服务商品化,利用网络来延伸服务客户的距离,又利用网络来和同行协作。因而改变了印刷产业的生态,把印刷产业一分为二,一边是网络印刷,一边是担心网络抢去印刷生意的。
印刷商品化,不是卖印刷品,而是本来印名片一盒也可以印,12盒也可以印,但商品化后则只印5盒、10盒,其他不印;包装盒原来可以印百种(数量和尺寸各异),但商品化后只接受有特定数量和尺寸或特定加工要求的活。有了限制,准备材料甚至生产流程都能预先定义好,自动化的效益更容易达到效果,还可以依照效益来设计商品,争取市场份额。
网络延伸服务的距离很容易想像:本来服务一个镇的,有了网络可以延伸到县,延伸到省或者更远一点,到更多省。
影响更大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台湾省有一两家很成功的网络印刷厂,他们没有印刷机,利用网络门户接台湾省客户的活,利用厦门的接稿外包中心接稿,整理稿件后传到印刷厂,还利用软件和印刷厂的ERP接口,在自己的网页上显示客户活件的进度,通过软件接口还可以让合版印刷厂在他们的活件上多打一个自己的条码,来配合自己的出货管理。他们还把网络门户改一下门面作成印刷掮客的网页,绑住了许多不用花薪水的业务员。
以往,印刷产业链的协作离不开实物,但输出中心帮印刷厂制版的协作有距离的限制,今天印刷工序和工序之间只是一个个电脑文件,网络协作产生的变化远远超过传统的限制。
依照罗辑思维的逻辑,互联网会把印刷厂变成网络印刷厂,今天这些国内外网络印刷厂都对外宣称自己是 IT公司,今天许多印刷厂都在思考如何转型,是不是应该朝IT公司的方向思考?
印刷厂大多没有IT的基因,我们也难以想象有任何一套系统可以把一家传统印刷厂一夕之间变成IT公司,那么,一步一步转型的逻辑程序是不是这样?
(1)内部利用电脑管理生意、管理生产、管理错误、管理服务……才可能有(订单增加,人手不增加)扩充能力。
但是应该先了解世界上没有完美的ERP管理系统,也就是刚好符合自己需求的规格。我们可以有限度地利用电脑先把可以管理的一步步管理起来,而不是找一整套系统,来把全公司的人手和部门套进去。
(2)开始利用网络去服务,先让既有的客户享受方便、愉快的服务,再延伸服务的距离。
(3)有了网络门户和数字化管理,只要建立新车间里的生产线和网页上的产品线,就能提供新的印刷服务。
(4)有了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印刷厂就可以成立IT部门,不必去聘请资深的IT总监,IT专家要成为印刷专家路途遥远,可以从聘请一两个程序设计师开始,从小小的规模开始,从网站管理开始,在既有的E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软件,用IT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一步一步向前走,一段时间以后,当程序设计师也懂印刷的时候,另一家IT印刷厂就诞生了。
国内外那些成功的网路印刷厂一开始如果没有仙丹妙药,100%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