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向东
摘要:会计文化是会计行业共同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职业信仰的产物。当前,具有时代特点的会计精神、道德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各项制度法规建设尚不够完善,会计人员的人文素养还有待提高。文章从文化的概念出发,对中国传统会计文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会计文化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新时期 会计文化 建设
“文化”一词,从汉字词源上考证,其最早来源是“人文化成”,即“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传统社会是伦理本位,因此文化的含义亦由社会伦理而来。在西方,“文化”(culture)一词产生于拉丁语,其原意是指对大地的耕作,与古代西欧人从认识自然转而认识自身的逻辑相对应,“文化”一词也由此产生转义,将培养人们参加公共生活所必需的品质和能力的意蕴,逐渐纳入文化的范畴。
一、会计文化的含义
会计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类通过长期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与会计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物质文化。它是会计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会计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和依托。这包括会计工作的生活环境、生活设施、物质条件、文体卫生等基本设施。第二,制度文化。它是规范会计人员思维和行为的准则,是会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包括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群体行为准则、会计机构组织形式、会计教育制度等。会计制度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会计精神文化。第三,精神文化。它是在会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哲学观、信念追求等。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会计文化中无形的财富。
二、新时期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倡导和弘扬财政优良传统作风,深入推进财政文化体系建设。会计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会计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理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来提升会计队伍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弘扬会计文化,构建会计精神
会计文化亦即“会计精神”,是由会计文化凝练而成的精神表述语,是会计人建设会计强国的心灵动力。“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笔者认为,大力弘扬会计文化,构建会计人的精神内核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会计价值观是多种价值观要素整合而成的复合价值观念体系。虽然任何一个层次的会计主体对外都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但在其内部的结构和规定性却又是多种的、立体的、复杂的,尤其是会计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性、情感等都有自己的不同角度需要,因而形成了与会计客体的多维的价值关系和价值观念。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对会计价值观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此,在塑造会计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求会计行业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还要关注自身以外的社会利益,承担行业的社会责任。
(二)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对于我国会计事业而言,就是要着力推动会计改革和发展,着力维护国家、单位和广大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一是立足我国国家利益和企业权益,继续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坚持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趋同的改革思路。二是维护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强内控规范体系建设,推动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建设。三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促进公共财政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四是着力搞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为会计事业夯实人才基础。
(三)恪守诚实信用
所谓诚信,即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诚信则表达了企业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诚信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切制度和规则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基础,是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根基,是一切文明的立足点。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离开了诚信,市场经济就寸步难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发展知识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对包括会计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政府和公众需要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诚信变得更为社会所重视。
(四)科学精细管理
一是在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中,要进一步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到制度规范中,推动会计管理部门、会计实务工作者和会计理论研究人员在处理相关事务时,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思想,形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良好习惯。二是指导开展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和实务创新,尤其是在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关系重大民生问题的部门和单位,推动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创新,有利于解决传统会计处理方法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的问题。三是指导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平台,将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理论、方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五)严格遵章守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经济实践非常活跃,会计业务日趋复杂,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首先,要不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要在继续推动会计标准和内控规范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修订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会计监督,规范会计实践,使得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完善的制度规范作指导,充分发挥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作用。其次,大力推动法规制度贯彻实施。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会计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举办系列培训和讲座活动等,增强会计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在会计人员中建立起学法、用法、守法的长效机制。此外,还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会计法规制度实施、会计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监督检查。加强部门间的联动作用以及系统之间的相互监督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会计法规的后评估工作。此外,社会舆论监督、媒体监督对规范会计业务活动、约束会计管理部门行为也起着积极作用。
(六)秉持服务精神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实际上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会计文化的服务性特征。会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各行各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管理人员只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才能很好地展现和传递会计文化的内涵。会计文化的服务性特征不但表现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会计创造价值的理念,还表现在为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内容与优质的服务方式。因此,会计文化的建设必须以服务为目的,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也只有这样,会计文化建设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也只有这样,会计文化建设才能在服务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发展和提升。
会计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尽管一定时期内会计文化会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它并非停滞不前。因此,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自身的历史继承性,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时制宜,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当代会计文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朱文明.论会计价值观及其培育[J].经济金融,2007(8).
[2]张云,石晓磊.会计文化重构与再社会化:一个中国文化背景的视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6).
[3]张建梅.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浅析[J].财会通讯,2009(7).
[4]武冰.试论我国的会计环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5]闫万明.浅谈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现代交际,2011(4).
[6]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J].大家出版传媒(大连)股份有限公司,2009(1).
[7]章成蓉,林克利.谈会计文化建设的新思路[J].四川会计,2003(2).
[8]杨中柱.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农业部北京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