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华
摘要:会计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新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会计实践活动之中。它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等方面为一体的融合性综合文化。会计文化体现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又从属于传统文化并由传统文化决定。本文将从会计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对会计文化的影响、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进行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角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国特色 会计文化 建设
中国会计文化从形成到发展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会计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远古时期简单的绳结和石刻计算已经标志着会计文化的产生。虽然会计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从理论和实务对它的研究却是一个短暂的历史。
一、会计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含义
对于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定义角度,不同的学者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我们可以把文化划分为三个组成内容,即:1.物质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生理需要、物质享受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创造的文化;2.精神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敬的需要,以及参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创造的文化;3.规范文化是为了协调人类社会关系的需要和协调人的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文化,比如:社会组织、制度、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教育等。
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曾为人类文明演变发展过程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并存组成,以儒家文化为支柱和基础,以道家和佛家文化为重要的内容。其中,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我们民族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
(二)会计文化的含义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受到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哲学、和人类价值观对会计的影响又是综合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会计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会计管理哲学,相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而言,又是一种亚文化。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都以人为出发点,以文化形式实现会计人员群体的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这四个基础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为会计组织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二、中国文化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会计文化中,英美会计文化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英美会计文化具有如下的特点:强调职业个人主义,会计信息公正透明化,倾向于激进主义。英美会计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出西方文化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创新精神和会计信息的真实透明。
中国文化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渗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会计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会计文化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伦理文化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伦理文化主要侧重于德治而轻于法制。伦理道德问题贯穿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对会计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始终受到伦理道德的影响和制约,以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为核心思想。主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行为,依靠会计人员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这也就造成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无章可循,规章虚设,德治重于法制。
(二)中国文化的环境是政治文化
儒家提倡“克己复礼”,便是以政治理想制约个人欲念;墨家忧世风日下,要遵道利民,最终尚同于天下;法家主张为“圣人执要”出谋划策,更是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这些,对中国传统会计义化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政治环境决定着会计的地位、性质和职能的作用发挥以及会计文化的发展方向,影响甚至决定着会计文化的社会文化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三)中国文化的中心是人事文化
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必须管理、管理必须核算,然而核算离不开会计,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但是人事文化作用表现比较突出,主要为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好人事关系不得不牺牲会计的科学性,伦理道德性。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继承和发展,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和观念与市场融为体,相得益彰,相互发展,摒弃民族虚无主义,重新解释儒家思想观念,将之有机地融人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中去。
三、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
会计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是人们通过对会计文化及其规律性的了解,对会计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会计文化改革与发展重要理论依据。根据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成果,会计文化建设应坚持三个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在会计文化建设中,坚持系统思想和整体观点,不断评估各要素对整体会计文化质量的影响,实现会计文化的整体优化。它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促进会计文化发展、完善的原则。因此在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综合性的会计文化建设计划,把握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并从整体上来考虑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时,要始终保持其整体性。
(二)共性原则
会计文化建设的共性原则是指在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会计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自身的文化建设都具有共同的组织文化的性质。在不同时代,不同企业的会计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超越自身特点,因而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这是会计文化本身科学性的反映。这些共性的认识虽然还有缺陷和不足,但却是形成真理的基础理念,是构成各种不同会计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的条件。因此,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尽管内容和形式随着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变化,但在实践和观念的总结中,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基本点却一直保存下来。这也就是在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共性原则的表现。endprint
(三)持续性原则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尽管一定时期内会计文化会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自身的历史继承性还要要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因时制宜,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创新从来就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贵在坚持。
在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上,我们应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不仅要继承发展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吸收、借鉴一切优秀的文化,通过对新世纪会计文化的创新,逐步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会计文化体系。
四、积极进行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会计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一般包括会计物质文化层、会计制度文化层、会计精神文化层。还可从广义的角度讲,会计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能体现民族特色、增进会计活力、推动会计管理现代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讲,会计文化是指会计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会计组织。无论如何,会计文化都将受到会计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会计发展水平又受到同时代的会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一定历史时期的会计文化不能脱离其特定的会计环境,会计环境影响和制约会计文化。显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我国的会计环境已发生了变化,这决定了进行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会计文化建设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时期,政府由企业的管理者变为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的管理由直接行政控制变为间接市场监管。这种企业产权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会计角色的演变:会计的服务对象从为管理者服务变为为投资者服务,从为政府部门服务变为为全社会服务;会计信息由政府独享变为社会共享。与西方国家相比,由于西方国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企业产权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与政府无直接联系,它的会计准则大多由民间团体制定,实施时更具灵活性、适应性。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企业产权主体不明晰,即政企未很好分离,更多的是体现国家行政权特征,会计准则一般由政府制定,因而会计制度更强调统一性、协同性。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理论和法制建设不太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的会计文化与西方的会计文化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我们可以解释在管理者和投资者所需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便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例如假账事件,不仅使造假者损失了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大大伤害了投资者的信心,也间接破坏了经济的运行环境。这虽不完全是会计人员的错误,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必须注重会计文化建设。
(二)WTO对中国会计的冲击需要会计文化建设
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中。实施跨国经营、发展资本市场等都需要会计发展走向国际化,以便为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并能满足国外投资者、债权人所需的会计信息。所以会计文化建设也必须同步趋向国际化。这种国际化包括许多方面,如会计准则、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的国际化。仅以我国的会计准则为例,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只有13项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有41项);而且我国的会计准则除了让投资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外,还额外赋予了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无疑会影响实施。此外差距还表现在企业合并、金融工具、坏账准备方面。因此,积极进行会计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使会计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而且可以扩大我国会计的国际影响。
(三)中国会计自身建设需要会计文化
我国的会计改革面临各方面的问题:除了上面所说的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会计准则如何定位、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各利益主体的需要,以及面向国际化的问题外,还有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会计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规范会计行为,让会计人员掌握更多、更新的会计知识和先进的会计技能,使他们适应世界进步潮流,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可见,我们应不折不扣地推进会计文化建设,它虽不是会计发展的直接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会计文化建设,将为会计发展起到引导、凝聚、激励、约束作用。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
我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会计的中国特色,从而也决定了会计文化建设也应具有中国特色。有人认为讲“中国特色”就是保护落后,这是不切实际的。“中国特色”应该是外国没有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能解决经济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先进的、科学的,有利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而实践将继续证明,会计及其文化建设抛弃中国特色,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下面从狭义的会计文化观来阐述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
(一)意识形态方面
从会计意识形态看,它的核心是会计价值观念以及以此为基础生成的会计道德观念、会计法制观念、会计惯例、会计知识体系等。
1.现代会计理念建设
更新观念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全新市场规则,国际标准现代化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方法和技能都有待掌握,这些迫切要求我们树立竞争、平等和全球意识,彻底抛弃不应有的保护、依赖等思想观念,让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内化为个人的内在要求。
2.会计文化的价值观建设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深刻指出:“人们努力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水平有关。”会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切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不妄自尊大,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内在价值——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水平、会计实践能力。那些作假者图的就是大于成本的收益,应该悬崖勒马,更正价值观,否则只会自食苦果。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更要站稳脚跟,抵御金钱、名利的诱惑,不失国格、人格。endprint
3.会计文化的道德观建设
会计界先贤潘序伦先生曾经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以品德、责任、业务技术三方面合为一体,一曰公正,二曰诚信,三曰廉洁,四曰勤奋。”这些正是会计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道德原则是这样规定的: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这充分说明我们的道德观建设应推行诚信教育,构造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为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道德建设的实质就是把外在法律规范内化,在法律达不到的领域,如会计人员需要、动机等内心世界发挥约束作用,它是会计人员的自律,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意义重大。所以道德建设应以自律为主、其他管理为辅,积极推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方式。
4.会计文化的法制观建设
我国的会计环境是法制化的,《会计法》和其它相关国家法律便是规范。现在社会上有少数人为获取高额利益,不惜放弃操守和原则,主动犯罪;还有些人不熟悉法规,守法意识淡薄。这表明我国的法制尚有缺陷,要加强建设。在当前,会计领域存在的法律问题是:现行法规重行政、刑事处罚,轻民事处罚;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具体认定的法律规定;关于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分担问题。有关部门将会完善这些法律,所以有些人即使有难言的隐衷,为了不损害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应坚持“不做假账”的道德底线,遵守国家法律。因此,法制观建设应注意普及会计人员的法律知识,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有效处理会计法律问题,同时也为道德观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会计制度、会计组织方面
从与会计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组织看,我们还是应坚持以国家为主体开展会计文化建设工作,尽量避免令出多门现象。因为政府在我国经济中占主要角色,国家在会计规范化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会计制度仍将由政府统一制定,会计工作由财政部门主管并明确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至于过渡时期政府以往的功能如何逐步地退出,那要看市场经济必备的独立个体培养情况再予以考虑。
(三)创新发展方面
从我国的文化发展看,江泽民同志曾在讲话中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和理念受到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强烈冲击,但是社会的主流意识仍是积极、参与、进取、竞争、开拓、创新,现代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会计文化传统,又要虚心学习国外优秀会计文化,更要着眼于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其先进性。
六、结语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会计文化建设,才能解决中国会计改革与特定的会计环境相适应时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会计文化建设应与会计发展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在一段时期内,会计发展将以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作为根本出发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中国会计建设面临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因而时代更加呼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文化建设。我们有信心建设先进的中国会计文化,构筑中国会计文明。
(作者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