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鑫 周同义 李树岭
山村飞出“金翅鸟”
文|刘鑫 周同义 李树岭
他花费300多万元收藏红色电影4000余部,把价值500万元的军事影片珍品捐献社会;痴心追梦“红色文化”,被国际影会授予“金翅鸟”。
知道他的人都称他为 “痴人”。说他痴,是因为他不仅花费300多万元收藏红色电影4000余部,还把价值500万元的军事影片珍品捐献社会;为了传播红色文化,他不仅花光了20多年经商积蓄的百万元,还卖掉了老宅子,向人举债……他就是魏少先,河北省邯郸市南吕固乡四留固村的一位普通农民。日前,他被评为 “全国国防教育年度人物提名奖”。
上世纪80年代末,魏少先凭借聪明智慧经营砖厂,开办汽车运输公司和化工制品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次偶然的机会,老魏发现革命传统影片拷贝越来越少,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纪录片。他认为,电影是让当代青少年和广大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不能让珍贵的历史资料流失损毁或沉睡在库房里,要让它们起到教科书作用。”说干就干,他放弃了经营多年的企业,专心干起红色影视收藏的事业。
如今,在他的家里摆满了老电影海报、电影拷贝、电影放映机、红色革命唱片、伟人像章、各式放映机、红色唱片等2万余件。一位藏友爱好者告诉笔者:“老魏的这些藏品非常珍贵,其中有近500部在国内属绝版的电影收藏。”
上图:邯郸市燕赵红色收藏馆馆长魏少先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评为“全国国防教育年度人物提名奖”
非凡的收藏背后是难以言说的艰辛付出。10年间,为了收集这些珍贵的电影胶片,魏少先全国各地到处跑,有时辗转几千里地。有一次,他听朋友说大庆有一部极为珍贵的历史纪录片 《中国1949》,就立即动身,一个人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跑到东北。可到了以后才知道,已经有个山西人出1.3万元把片子预订了。老魏说: “那我就出1.5万吧。”卖家被老魏的真诚所打动,最终将这部片子卖给了他。
“我搞收藏的目的不是‘藏’,也不是为了投资升值,而是要把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利用红色影片来宣传红色精神。”由于他收藏的电影资料在数量、类别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色,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藏友、记者经常慕名而来,或观看欣赏、或调用参考、或借阅展览,多的时候每天几百人。只要有需求,老魏都乐于提供帮助,甚至无私捐赠。为方便大家观赏,他把自己8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充分利用起来,花了20多万元扩建 “燕赵红色文化收藏馆”,安装了12米高的不锈钢国旗杆,建起80多平方米的“国防教育电影放映室”,新添置了多台放映设备,房间里摆满各种珍贵藏品,全部免费供人参观。
笔者打开魏少先的电影资料库,只见里面有反映我国有国无防屈辱历史的,如 《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有反映我党艰苦卓绝斗争历史的,如《南昌起义》 《井冈山斗争》;有反映土地革命战争历史的,如 《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有反映抗日战争历史的,如 《平型关大捷》《地雷战》;还有反映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历史的,如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水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东方巨响》等等。
面对周围人的不理解,魏少先坚持:“搞收藏不能光图经济利益,要考虑对国防教育的意义,一个人活着不能光为了钱,得为这个社会做点事。”
2012年12月,魏少先的“燕赵红色文化收藏馆”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聘为《永远的红军》影视资料拍摄基地,并聘老魏为节目编辑顾问,在录制过程中,老魏无偿提供了36个小时的纪录片。如果按照国家电影资料馆使用价格标准计算,起码价值200多万元。
2014年12月,老魏向中国电影资料馆捐赠了3部珍贵的电影拷贝作为国家电影档案永久保存。在捐赠的3部影片中,有一部名叫《瓮中捉鳖》的军事题材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非常珍贵,市场价值500多万元。
对此,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一根筋。面对周围人的不理解,魏少先坚持:“搞收藏不能光图经济利益,要考虑对国防教育的意义,一个人活着不能光为了钱,得为这个社会做点事。”为了收藏,20多年经营企业的百万积蓄,被他花光了,去年3月,他又把老宅子作价17万元卖掉,还借别人60万元用于购买和整理胶片、布置展览、做宣传品、外出放电影等宣传教育活动上。
魏少先对自己吝啬,但在公益事业上非常慷慨,他不仅经常免费为村民放映电影,逢年过节还给村里的军属及困难群众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向邯郸军分区、邯郸市丛台区沁河小学、邯郸县南吕固乡中学赠送雷锋、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宣传画。老魏说: “人生其实很短暂,我们为啥非要用金钱财富衡量人的这一生呢?为啥不能为了自己的爱好和梦想而活呢?我就是希望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观众从红色电影中收获感动,是老魏最幸福的事情。这些年,他曾多次到军营、国家机关、厂矿企业等单位放映红色影片,许多单位提出要支付他一些报酬,都被他婉言谢绝。有一次,他应约为邯郸民兵训练基地1000多名民兵放电影。大雨滂沱的季节,他全然不顾自己患有心脏病的身体,带着跛脚的儿子,肩上扛一个放映机,手里还拎着一个100多斤的放映大箱子,步履蹒跚地来了。民兵们被他的执著感动,掌声雷鸣般响起。
上一图:邯郸市军分区第二休干所老干部们赠送魏少先锦旗
上二图:农民拥军模范魏少先创办“燕赵红色收藏馆”,为广大干部群众和驻邯官兵官兵义务放映红色电影
在不少人把赚取金钱等同于成功时,魏少先认为传承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也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2014年3月,邯郸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流金岁月——魏少先典藏中国老电影展映”。除了展出大量的电影海报、放映机、电影胶片、唱片外,还在大厅现场播放经典老电影,展出一个半月,观众达5万多人。许多人在留言簿上写下 “弘扬了光荣传统、弘扬了国防精神”“魏老是英雄、是达人”“无比激动、向魏老致敬”等感言。
井满堂是魏少先过去的生意伙伴,看了 《开国大典》后,被当时的人们徒步万里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的场面震撼了。连续3次观看红色纪录片后,他主动写了入党申请书。 “这是红色影片对我的影响。”井满堂说。
随着魏少先在全国知名度的提高,他也不断应邀走向全国各地参加研讨会、交流会、展览会。每到一地,他都要安排时间去驻军单位、当地的机关、学校、社区展览放映他收藏的电影。仅云南大理,他就去了4趟,最多的一次,他带去70多部、重达400公斤的电影胶片,一个晚上在社区、部队广场4个点放映,一连放了4天。
2011年,他参加第二届云南大理国际影会,被大会推举为中国大理纪录片协会副会长和新媒体策展人、被授予“金翅鸟”特别贡献奖,还被大理州广电局聘为中国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顾问;2012年,他应邀参加在北京开幕的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第68届北京年会,是我国唯一一位被邀请参加的农民收藏家。
这几年,魏少先的国防教育之路已产生辐射效应,他行程10万多公里,免费为群众放映3000多场次,受众达10万多人。
魏少先生活拮据,干起收藏红色电影的事却总是乐在其中。“我要利用电影开展国防教育,弘扬红色优良传统,凝聚精神力量支持国防建设。”魏少先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