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谢
屠呦呦:造福千家万户
文|小谢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屠呦呦的名字很神奇,冥冥之中有定数。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小雅·鹿鸣》,这句产生于先秦时代的诗歌,冥冥之中蕴藏着几千年后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屠呦呦,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大学毕业,屠呦呦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之后55年里,除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她最优秀的研究工作完成于1969年至1972年之间,正值“文革”时期。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该项目的短期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
1971年,屠呦呦因见逾1600年前的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意识到应弃煮沸高温提取,于是改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并去除没有抗疟活性且有毒副作用的酸性部分,结果成功提取青蒿素。
上图: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展示奖杯和证书。拉斯克奖被看作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誉。1997年以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也是拉斯克奖得主。
青蒿素是来自一种菊科艾属植物的提取物,对恶性疟疾有很好的的治疗效果。
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青蒿素为“中国神药”。
“国际上很尊重原创性的东西。”屠呦呦表示,研究成果要获得国际认可,一要有效,能真正解决问题,二要原创发明,创新十分重要。“中医药绝对是个伟大宝库,其中有待挖掘的还很多。可以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认识中医药,加强创新,多出原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