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2015-03-10 05:59李软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头位良性手法

李软霞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李软霞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58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 对照组为72.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手法复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俗称“耳石症”, 是一种常见的内耳机械性疾病。当患者头位改变时, 发生短暂性的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前庭半规疾病, 通常情况下, 眩晕的持续时间是数秒至1 min[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眩晕类型之一, 本研究中将通过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观察其疗效性与安全性,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16例, 男54例, 女62例。年龄20~72岁, 平均年龄(45.3±9.5)岁;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58例。并经过平衡检验,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对患者进行滚转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 测试结果为阳性时, 患者将被确诊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②详细询问患者并细心记录患者病史,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耳科、神经学等相关检查, 以排除其他病因(如颈源性眩晕等)[2]。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25, 规格:6 mg), 6 mg/次, 3次/d。山莨菪碱(江苏华阳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0834, 1 ml:2 mg), 取10 mg溶解于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1次/d, 10 d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患者取坐位, 患者头向患侧转45°, 保持该头位不变, 让患者快速躺下并悬头30°, 中度头拉伸, 缓缓向健侧旋转45°后旋转, 患者取侧卧位, 头向下转45°, 然后回到坐位的同时头部前倾30°, 值得注意的是, 在操作过程中, 各步骤的头位转换过程要求要迅速, 变换位置后, 保持患者的头位不变, 且每个体位保持30 s~1 min, 待眩晕症状消失后, 再进行下一步操作。没有得到完全改善的患者可以手法复位治疗1~3次/d, 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治疗结束后, 叮嘱患者避免头部前倾后仰, 保持头位直立, 睡觉时保持半坐位, 症状消失48 h之后, 患者可恢复正常活动。

1.4 疗效评定标准[3]①无效:经治疗后, 眩晕发作与治疗前未发生明显变化。②好转:头位发生变化时, 有短暂且轻微的眩晕感, 发作次数减少, 眩晕程度明显减轻。③治愈:在变换各种体位的同时, 眩晕感明显消失。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组所有病例均完成了手法复位, 治疗总有效率为87.9%, 对照组总有效率72.4%,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病, 是由椭圆囊耳石膜上的碳酸钙脱落且进入半规管所致。据调查[4]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的发病率约占眩晕的20%~40%, 在临床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眩晕类型。当患者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 会诱发短暂性的眩晕, 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眼震等症状, 此症状会持续数秒或1 min, 故该病和患者的头部位置的移动密切相关。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高峰期是41~68岁, 女性更容易发病, 且老年患者居多。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包括药物辅助治疗、前庭康复和手法复位, 其中, 手法复位是指患者经过一系列的头位改变, 使悬浮在上半规管或后半规管的耳石碎片最后可以通过半规管总脚回落至椭圆囊, 从而达到治愈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在手法复位操作过程中, 如果患者存在基础疾病或者手法复位操作不当, 就有可能引起患者的颈腰扭伤甚至瘫痪等风险。所以, 在进行手法复位治疗时, 尤其要注意肥胖患者及老年患者的颈部保护, 避免引起患者的副损伤。目前为止, 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主要使用镇静药、血管扩张药以及抗组胺类药物, 但这些药物的实际疗效并不显著,患者的眩晕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且仍会反复发作, 并未完全消失[5]。

本文研究结果中, 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法的总有效率高达87.9%, 较对照组的7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较好,提示手法复位治疗效果胜于常规抗眩晕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确切,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眼震等症状。此治疗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学, 患者可在家中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及时地解决了患者的痛苦, 疗效显著,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1]吕文, 邵宇权, 胡兴越, 等. Epley手法复位治疗垂直半规管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3):249-251.

[2]鲁杰, 谢珂, 孙民, 等.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 21(3):291-293.

[3]李进让, 李厚恩.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治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7, 14(10):619-620.

[4]刘绮明, 严小玲, 丘理子, 等.手法复位治疗特发和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广东医学, 2012, 33(21):3277-3279.

[5]吴建新, 盛莉莉, 娄丹宁, 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山东医药, 2013, 53(17):83-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30

2015-04-20]

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西省晋城市晋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头位良性手法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层递手法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15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分析
七步洗手法
用三棱镜改善头位
“四个注重”让家事审判良性发展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