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睿
(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会计继续教育出现,引导人们学习、理解、应用最新的政策法规、最前沿的实务案例、最经典的会计理论著作。现在,会计继续教育已然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成长基础。
通常情况下,会计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颁布和修订是不连续的、分散的。会计法规变革具有周期性,特点是从基本稳定到不稳定,最后到另一个基本稳定状态,这是处于稳定期的规章制度变革特点。我国的会计准则有两个: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财政部制定的基本会计准则主要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以及各主要项目的核算原则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总共有10章66条。依据基本会计准则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是对有关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按照主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一是对其共同业务的具体准则,如收入、存货、投资等;二是对其特别行业基本业务的具体准则,如银行业等;三是对其披露的具体准则,如现金流量表等。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978年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85年3月和4月,财政部发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试行草案)》,这是第一次引用国际通用会计处理方法,这就是现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套体系的最初的形式,是会计制度迈向国际化的起点。
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于1993年7月1日生效在全国所有企业施行,紧接着陆续出台了大量借鉴国际惯例的分行业会计制度,把全国各行业的企业会计工作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实现了会计指标的工程统一。紧接着财政部于1995年4月、7月、9月陆续制定颁布了30个具体会计准则。
1997年5月22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于1997年1月1日实施。在这之后,又先后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新颁布的准则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仅适用于一部分。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包括首次发布的22项新具体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会计准则,要求2007年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执行。这次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在总体上完全借鉴了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基本一致,同时,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法律环境,针对经济发展的各项经济事项及交易,选择了与之相符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为了促进《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不断趋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开始不断改革完善。2014年初,财政部对会计准则进行改革修订,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总共修订6项会计准则,发布了3项新准则及1项补充规定,于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第37号、第41号具体准则所涉及的是财务报表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说的是公允价值是如何确定的,涉及方面主要是评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是新修订的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主要是将合营安排分为了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两个部分,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各自有一套会计处理方法;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是众所周知的重难点。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至今,其实施范围正在逐步扩大,预计不远的将来全国范围内绝大部分企业都将统一执行新准则。
为了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本质上趋同,根据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状况,2014年7月29日,财政部决定,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第五项修改为:“(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即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公允价值就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这一修改具有重大意义,预示着一个以基本准则为主导、包含41条具体准则(后续或许还会有新准则)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诞生。此次修订及制定的“公允价值准则”成为亮点,公允价值设定受益计划这两项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别无二致。
总之,会计准则变迁就是会计国际化趋同过程,是会计规范体系逐步完善过程,是会计准则逐渐取代会计制度过程,同时也是实现交易费用最低化过程。为了紧随国际会计准则变动,会计准则变化相对较为频繁,但这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王建新.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成就与发展趋势[J].中国总会计师,2006,(2).
[2] 陈佳颖.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研究[J].财会月刊,2007,(5).
[3]葛家澍.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J].会计研究,2006,(3).
[4]李晖.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民营科技,2009,(6).
[5] 李应芳.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时代经贸,2008,(6).
[6]陈力娜.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J].中国经贸,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