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深度还原

2015-03-09 09:53赵雪梅
书屋 2015年7期
关键词:细节历史

赵雪梅

2012年7月15日,在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公认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状:中学生大多不爱上历史课。其原因就在于历史教科书的枯燥与乏味。

著名作家曾纪鑫的文化历史散文《历史的刀锋》、《千古大变局》(九州出版社2015年2月最新修订版)不仅像特殊的镜子,映照出历史教科书的这些缺陷与不足,还以独特的对人的历史的深度书写弥补了这些不足:有更强的趣味性、故事性,哲理性,更能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对于被遮蔽的历史去魅、去惑、去蛊,为我们还原了更真实、更立体、更接近其本相的历史人物,还原了复杂人性的历史。

细节是故事的血肉,一个文本有了生动的细节,才会显出鲜活的魅力;如果失之于细节,历史就会失去鲜活和生动,变得枯燥与乏味。正因为如此,曾纪鑫努力从各文献中打捞那些被流逝的时间所湮没的细节,将这些细节按时间发生的先后捋顺与连缀,以文学笔法娓娓道来,往往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都有栩栩如生的描绘,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人物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轨迹,从而还原了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例如:“吕不韦自然心知肚明,也不跟他作过多计较,就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有能力光大你的门庭。’异人闻言嘲讽地笑了笑:‘你知道我是谁吗?就凭你这副商人的样子,还想光大我的门庭?我说先生啊,你还是先光大光大自己的门庭再说吧!’”

这段吕不韦和异人的对话描写用的是小说的笔法,可谓绘声绘色,把两人各自的心理活动和言语较量写得十分到位。

当一些极为重要的细节被时光掩埋,历史的本质因此而蒙尘时,如果历史书写的作者能够在发掘了这样的细节之后,又用一针见血的、锐利的理性分析揭破其本质,就常有令人豁然醒悟之效,例如,《中国近代史》常说清廷夜郎自大、闭关自守,那么证据呢?曾纪鑫写道:1843年7月31日,美国众议员顾盛带着总统泰勒的授权缔约证书及呈交清帝的国书乘舰离美,同时带来的,还有送给清朝皇帝的礼品:航海地图、地球仪、左轮手枪等等属于现代文明的礼物,而这些礼物,竟被清朝官员视为“奇技淫巧”给谢绝了。作者随后评论道:“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既是一种辉煌与骄傲,也会形成包袱与惰性。黑格尔说东方文明是一种凝固而静止的文明,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道出了部分事实。凝固与静止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中国最难办的事情便是改革过去,改变现状。”

除了文学手法与理性分析法,曾纪鑫还善于采用激情抒写法,将感性书写、理性分析、激情抒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往往能深深地感染和打动读者。例如:“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的风云人物,中国本土最具勇敢坚毅的改革家,中国历史上最具完善人格的士大夫,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理想的化身,曾国藩的逝世,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的消失。”

曾纪鑫的历史书写就是关于人的历史的书写,他自觉地把历史的主角由历史事件还原到人。《历史的刀锋》与《千古大变局》均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和与其相关的历史真相为旨归,不仅从表象的角度还原人物的生平真相,还从本质的角度还原人物的性格特征,其创作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去魅、去惑、去蛊的过程,为近代人物正视正听、正名正身,去掉‘神化’或‘鬼化’的外衣,还原为七情六欲的真实的‘人’”。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曾经发生过的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细节不仅是故事的细胞,也是真相,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征。像一位大师曾说过的,如果说“大节”是脊椎,细节就是脊椎的每一个骨节,少了那一节足以让躯体瘫痪,也就是说有的细节非常关键,能彰显事物的本质。所以,要还原人的历史,彰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还要从揭秘细节做起。细节对于展示本质,往往具有不言自明之效,还能制造一种现场感。品读这些细节,我们囿于教科书对历史人物的一孔之见往往会瞬时崩塌,被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所代替。读到曾著中有关李鸿章的细节,就会产生充满戏剧性的阅读效果。《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李鸿章是这样的:“自咯血开始,李鸿章七天不进饮食。咽气前几小时,俄国公使还站在床头逼迫他在条约上签字。临终前问及他对家事有何嘱咐,李鸿章无言;问及国事,顿时老泪纵横,眼睛慢慢闭合。”

曾纪鑫仅以这段细节的展现,便瞬间揭开了历史教科书无意间造成的对李鸿章另一个形象的遮蔽。

曾纪鑫尤其善于揭示人物成长中思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揭示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人物变化的影响。如,当叙写了曾国藩“与官场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的几次经历之后,曾纪鑫写道:“再次出山后的曾国藩变得比过去圆融通达了,他深刻地认识到仅凭个人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扭转官场腐败弊端。为了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的,不得不收敛锋芒、委曲求全,变得日趋世故、左右逢源。”

人物性格特征的复杂性,人物的发展与变化尚可理解,但为什么有些人物会言行不一、自相矛盾甚至在不同场合判若两人呢?比如严复,他以《天演论》而闻名天下,人们印象中的他是一个思想进步的人物,但他的思想言行中却存在诸多自我矛盾。他主张改革中国家庭婚姻制度,如多妻、媒妁婚姻等,但他言行不一,在婚配妻子之外,娶过小妾,还包办子女的婚姻;他曾大声疾呼禁食鸦片,但又染上毒瘾,难以自拔,无法做到戒烟。那么,如何理解严复呢?曾纪鑫写道:“严复在理性上深刻地认识到西方之长,中方之短,似乎也找到了改造的良方;然而,在个人情感上,他怎么也摆脱不了传统文化的束缚与制约,特别是在具体操作与实践层面,有着一种深深的依恋与认同,难以割断与过去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纽带。”

说到底,严复的自我矛盾是新与旧两个时代的矛盾的碰撞、撕扯在他心灵中的反映。

曾纪鑫的文化历史散文对学生来说还是作文的范本。用他评述梁启超文风的话语评述他的文风亦很恰当:“以其饱满的情感、流畅的行文、新颖的观点、丰富的知识、雄奇的辩论、严谨的逻辑、深刻的述评,令读者痴迷不已。”这样的文风,对于学生学习写作內容充实、感情真挚的作文无疑有春风化雨般的影响。

猜你喜欢
细节历史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奇妙的细节
细节取胜
新历史
决定成败的,绝不是细节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