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少华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的《师说》曾经影响着多少代人,同时“知识渊博,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为师者形象也深深印在国人的脑海中。随着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今天,在课堂教学中的老师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程度,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基本教育理念的出发点与最终的归宿,任何教育新理念都将在课堂教学中完美的得到体现。课堂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平台,用来演绎生命的价值。我们学校也乘着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东风踏浪而来,继续探索怎样构建理想课堂:关于理想的课堂是什么,人们各抒己见,观点不一。课堂是什么?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与生命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与老师一起段对话,唤醒,碰撞,交融,享受生活,快乐成长。作为一个老师呢?作为老师理应多去聆听,且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听,需要更认真,更广泛的听,听不同的花朵的声音……“教”为“学”华美转身也。构建理想课堂我们蹒跚而来,我们在探索中前行:
一、变“教案”为“学案”
要使语文课堂上学生掌握主动性,教师应该在每节课上课前备课做好准备功夫,使备课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教学”转变为“学案”。而备好课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充分关注,了解学习情况是关注学生首要目标,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对文本的预习情况,知道学生应该做了的事情,想什么,想要什么,已经有了什么样的的状态和结果;其次,明确学生水平的差异和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心的感受,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观都是不同于别人的,因此,有效的学习也代表着是个性化的学习,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在对这些事都了解清楚后才进行备课,以达到充分,全面,彻底的备课。教师要反复权衡利弊,从学生的角度来读课文,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主动设计学习过程,选择组织学生的方式,安排学习活动,设计不同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展示和交流的良好境况。
作为一个教师,到底靠什么去构建理想课堂?一次,在南宁的江南体育馆名师课堂上有幸看到王崧舟老师作课《慈母情深》,整节课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王老师不用拿课本却对每行字一清二楚,点拨自如,学生在他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感悟慈母的“慈祥”,母子的情深,一切是那么的自然,水到渠成。在场的我觉得非常享受,也顿悟到名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是那么的准确,这是课前的功课做得好的结果。之后,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强烈地感受到:作为一个老师,除了需要增厚自身的知识底蕴,构建理想课堂——必须从解析阅读材料开始。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运筹帷幄,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校的覃彩丽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为课文历史背景特殊,覃老师为上好这节课收集了很多的资料,深入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为在课堂上指点学生打下很好的基础,在课堂上她下载了有关租界地,帝国主义列强的有关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当时国力不强倍受欺凌的中国人,从而水到渠成地体会到周恩来的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真正原因。
二、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
要实施理想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方法引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自我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要注意预设,注重课堂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如:周妍老师展示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凸显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展示课上教师只是课堂的配角,学生是主角。整节课分别有两名学生主持,分组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既有小组表演仓颉造字,又有学生现场书法表演,既有猜字谜又有谐音歇后语,还有视频展示汉字的演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在其中,收获颇丰。这样的课堂气氛真正飘满自由呼吸的空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这种轻松的课堂,学生不再害怕会答错问题;学生不用再紧跟着老师的教学设计跑;学生更像是自由放飞的风筝,在老师的辅助下能在探索的蓝天上翱翔。当然,以学生为中心不同于让学生没有约束天马行空,过分的自由,无限延伸。如果不正确的引导学生,新课程标准难以真正落实,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堂管理艺术,引导学生确定正确学习目标,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控制学习过程,反映学生学习的结果。
三、变“高高在上”为“蹲下身子”
细节决定成功或失败在教育上,教育孩子要从细节入手。关注细节的孩子越多的老师,他所教的学术进步就越大!一次听我校石慧芬老师的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在检查学生的拼读时,一个孩子声音小,她轻轻地蹲下来倾听;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也有胆怯的学生,我都能俯下身子细听,并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是的,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威严的,高高在上的,我们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传递着一种教育的态度。我们应该学会耐心倾听在课堂教学中,听其一切,无论是响亮或是轻微,自信或胆怯......”“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学会尊重,学会倾听,更多宽容,更多的理解,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一言堂”。
四、变“恨铁不成钢”为“赏识激励”
赏识是教育的一剂良药,理想课堂应该充满赏识和激励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最能激励学生,教师的一句表扬常会让学生欣喜不已,我的学生常常在自己的日记或作文中流露出来,这也让我热衷于在我的课堂中常使用这一良方:“你讲得很有道理”;“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等等。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确实很有道理。 如果你经常对一个学生说:“你行,你一定能行”,再笨的学生也会变聪明。我们要多用些激励的语言,不要轻易的批评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有差异的学生知识,能力,兴趣的需求,要有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并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无定法,“教”为“学”转身,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把学生的学习视为课堂的真正核心,最大可能地促进、实现学生的每个个体的学习。只有这样,教师与新课程才能共同成长,孩子眼中多彩的世界才能体现到教师的眼中,这样可以让你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或许没有完美的课堂,但美丽的梦想是我们长久的追求;理想的课堂也许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我们应该为教育的梦想而坚持奋斗。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五一路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