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途径研究

2015-03-09 01:38吴鹏
亚太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信仰大学生

文/吴鹏

大学生政治信仰培养途径研究

文/吴鹏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正稳步推进,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全球化经济给大家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化的思想的侵扰,特别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尚未完全体现,导致对于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来讲,也带来了一些深远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终究要带进社会,信仰不明确、意志不坚定,会导致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党的事业,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刻不容缓,要克服个性代替共性,以点带面、硬填硬塞的教育引导方式。

政治信仰;文化;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契科夫说过:“一个人理应是有信仰的或者是正在寻找信仰的人。人没有信仰,就成了行尸走肉。”所谓政治信仰,是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是对政治的终极关怀,它反映了一种政治理性,也反映了一种政治安慰。它是特定政治形态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政治信仰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因此加强信仰教育事关国家的兴衰稳定,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的状况。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说:“大部分的人从记忆难及的洪荒时代起就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需要,需要信仰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性。”作为人格塑造期、思想活跃期、精神渲染期的大学生对于信仰的追求尤为强烈,但是受着各种方面的影响,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尚未形成,西方价值观的入侵,将直接影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作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可见正确的信仰是凝聚力量和实现中国梦的主要保障,没有好的信仰就不会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作为主流信仰的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国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体现,对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引导和实现由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坚定的正确信仰能够有力的抵制各种复杂多元的错误思潮,更好的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力量,中国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结果,也是信仰凝聚的结果,归根到底,根本原因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引领社会的结果。

同时,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是为国家的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途径,因此坚定的正确信仰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特别是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正确的信仰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一直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是学生思维活跃特点以及媒体的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够在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融媒体时代的特征去认识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成为大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系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揭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其中的根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成为现阶段紧要研究的问题。

二、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

现阶段,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指引方向不容忽视,越来越成为价值引领的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价值观的多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化的方式进行输出,但是文化的方式包括很多种,包括腐朽的文化和错误的文化,给大学生的思想的引领起到消极的作用,也给各种正确价值的引领的实施带来了阻力,因此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问题,更能找到其内在的根源,同时,当代中国正处于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在这种形势下,积极倡导大家的正确信仰,凝聚“兴国之魂”,奠定大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促进全社会文化认同,进而实现实现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多元文化对于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元文化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方向感。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高等教育的教育培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培养方式,人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人数的增多,同时,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潮通过文化作品、网络的渗透,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对政治信仰产生了动摇,对马克思信仰产生怀疑,模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心目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在90后大学生的主体中,呈现的更为明显。出现了政治信仰摇摆现象。

(二)多元文化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责任感。“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广大青年的教导,也是对广大青年的期待,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完成党的伟大事业的光荣任务,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注重个性张扬,忽视了团队精神,缺乏凝聚力。多元文化中的散漫和自由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表现出的个人主义,能够证明出马克思政治信仰的重要性。

(三)多元文化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认同感。在我国的政治教育培育模式中,主要是通过“两课”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由老师进行主导信仰的培育引导,而不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由学生经过比较判断去形成稳定的政治信仰,同时,其他新型的政治信仰教育没有有效的结合,不能从根本上让优秀的文化、明确的信仰让学生去认同。这种灌输式的引导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培育方式,增强大学生内心的认同感对于实现大学生政治信仰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加强同道德信仰和个人协调的统一,最终上升为意志层面的价值认同。

三、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途径

政治信仰教育是有效帮助大学生辨清科学信仰与否的重要方式,尤其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民族的振兴。威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和主导,影响着政治教育的系统和自我完善。在教育途径的选择中,一定要注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一)拓宽文化教育方式,为政治信仰教育提供思想基础。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可见,文化建设成为加强政治信仰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不断拓宽校园文化交流方式的培养,把政治信仰与校园文化深入结合,多给同学们创造交流的平台和交流方式。充分发挥文化传播在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重要作用。旗帜鲜明地宣传主流文化。可展开丰富多彩的艺术、科技活动,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报告会和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模范和优秀做引领,学习和交流相结合。

(二)加强学校、社会、个人的结合,为政治信仰教育提供良好氛围。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校园文化,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相结合育人氛围,使非科学的政治信仰没有发展的空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氛围对在多元文化下开展政治信仰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把引导学生要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实现个人梦、社会梦和中国梦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实际,注重联系大学生的利益和需求,通过班会等活动去引导他们认识到,科学的政治信仰和非科学的政治信仰的差别。让同学们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创新培养、引导方式,为政治信仰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1)改进党团活动方式,创建更加生动活泼的,符合青年大学生特点的活动形式。(2)改进“两课”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大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能解决深层思想问题的教育,教育方式也应有所改革,做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3)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形式,引导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展览馆和改革开放成果地区参观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4)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引领作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大家去坚定科学的政治信仰。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信仰大学生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论信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铁的信仰
大学生之歌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