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幸芳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的影响
吴幸芳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104例早产儿采用“数字单双号标注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52例)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早期综合护理,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7 d后, 研究组早产儿体重增加(245.72±142.79)g、奶量摄入增加(41.45±15.80)ml, 且无一例并发症新增,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综合护理有助于早产儿体重的增加, 提高早产儿疾病抵抗力, 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
护理干预;早产儿;生长发育;疾病康复
早产儿是指孕周未满37周出生的活新生儿, 国内发生率超过10%, 而早产儿死亡率却占新生儿总数75%~85%[1]。近年来, 虽说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 多数医院都建立了专门救治新生儿的特殊病房, 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但是由于新生儿刚出生, 尤其是早产儿, 其自身器官组织、生理机能及免疫系统均尚未完善, 极易诱发疾病, 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鉴于此, 本研究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随机抽取本院104例早产儿, 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的影响, 以改善早产儿的营养和生存质量, 现将其详情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2年3月随机抽取本院10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胎龄≤36周早产儿;②出生体重<2500 g;③家长依从性高, 谨遵医嘱, 积极配合;④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并发症者;②合并先天性疾病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④相关禁忌证;⑤病情难以预料者;⑥家长不同意接受研究者。再采用“数字单双号标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52例。对照组男31例(59.62%), 女21例(40.38%);胎龄30~35周, 平均胎龄(31.04±2.10)周;出生体重1150~2490 g, 平均出生体重(1986.35±138.48)g。研究组男29例(55.77%), 女23例(43.23%);胎龄31~36周, 平均胎龄(31.16±2.00)周;出生体重1135~2495 g, 平均出生体重(1990.68±140.22)g。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 如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对52例早产儿进行护理即可。主要内容是常规暖箱护理, 控制好暖箱温度、湿度等,保持患儿生理卫生等一系列基础性护理干预措施。
1.2.2 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再给予52例早产儿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抚触护理:室温控制在30℃, 待患儿安静时, 用菜籽油润滑双手后, 用温暖的大手给患儿进行皮肤触觉按摩, 如头、面、胸、腹、肢体、背等部位,2次/d,10 min/次;②听觉训练:每天给患儿播放适宜乐曲10 min, 护士、家属与患儿多说话沟通, 特别是母亲母乳时更应与患儿积极交流;③视觉刺激:经常拿一些不同颜色及形状的东西, 吸引患儿视线, 增强患儿视觉的感知能力;④运动干预:喂奶前, 将患儿平卧在床上, 让患儿握住大人手指行弯曲运动, 帮助患儿抬脚、抬头;⑤前庭运动刺激[2]:将手掌放于患儿胸前, 轻轻摇动或定期改变姿势,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抱起患儿喂奶, 并轻轻摇动患儿;⑥非营养性吸吮[3]:每次喂养前、后, 均给予患儿吸吮消毒过的五孔橡皮奶嘴刺激吸吮,10 min/2 h, 直至能经口正常喂养为止;⑦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尤其是早产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食品, 通过相关研究找出减轻或解除早产儿母亲应激反应的因素和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因素, 并进行积极干预, 以改善早产儿的营养和生存质量;⑧家庭参与: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 鼓励父母参与护理过程, 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正确的日常护理, 如患儿运动锻炼、认识水平、语言表达、饮食习惯、规律生活以及用药相关等, 使其养成良好的护理意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治疗效果 干预7 d, 比较两组患儿体重增加、奶量增加、并发症新增情况。
1.3.2 生长发育 出院时, 对比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4,5]:①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评价智力发育情况;②采用运动发育指数(PDI)评价运动能力情况;③采用相关仪器科学测量患儿体重, 测3次, 取平均值。其中MDI、PDI评分与患儿发育优劣呈正相关, 即评分越高, 表明发育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7 d后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体重增加量、奶量摄入增加量以及并发症新增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儿出院时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出院时MDI评分、PDI评分以及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7 d后治疗效果比较(±s, n)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7 d后治疗效果比较(±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组别 例数 体重增加(g) 奶量增加(ml) 并发症新增例数对照组 52 67.30±30.83 28.64±3.55 4研究组 52 245.72±142.79 41.45±15.80 0 t/χ2 8.8075 5.7042 4.16 P<0.01 <0.01 <0.01
表2 两组患儿出院时生长发育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出院时生长发育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组别 例数 MDI(分) PDI(分) 体重(g)对照组 52 65.00±12.50 70.36±11.48 2161.46±163.48研究组 52 76.65±13.61 81.14±12.37 2375.79±189.32 t4.5461 4.6062 6.1780 P<0.01 <0.01 <0.01
早产儿是新生儿患病率最高的一组人群,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开展, 提高和加强早产儿护理干预, 以改善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 是当今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6]。对于早产儿, 母乳并不是简单补充身体能量的食物,对其健康成长、智力发育、体质与免疫力增强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人工喂养完全不能比拟的。而产后由于母婴分离, 早产儿须住监护室, 母亲无法完成“ 三早”以及母亲角色的转变, 出现产后抑郁现象, 情绪低落、绝望等应激反应, 从而对母乳成功喂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包括:①母乳不足;②无母乳喂养信心;③母亲情绪低落;④乳房肿胀疼痛, 对母乳喂养有抵触;⑤担心乳汁不够营养;⑥母乳喂养姿势不正确;⑦喂养时间无规律。这些不良应激反应会阻碍母性行为的发展, 削弱母亲吸奶的动机, 减少母亲吸奶的频率, 从而影响母乳的合成, 进而减少泌乳量, 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因此, 对早产儿母亲母乳喂养进行积极干预, 以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 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健康的护理干预有着积极作用:①母亲方面:能够减轻母亲主观负面情绪, 放松心情, 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从而减少早产儿母亲应激反应对母乳喂养的负面影响;②婴儿方面, 会直接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 促进早产儿预后健康。因此, 通过对“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索早产儿最佳护理干预措施, 使早产儿得到更多的环境外在干预机会[7]。有利于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开发运动能力、增强身体素质, 以改善早产儿的营养和生存质量。
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进行抚触护理、听觉训练、视觉刺激、运动干预、前庭运动刺激、非营养性吸吮、母乳喂养及父母家庭参与等一系列早期综合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刺激患儿体内生长激素的释放, 使早产儿奶量摄入增加, 加快体重恢复时间, 最终促进早产儿体重增加, 促进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体重增加量、奶量增加摄入量以及智力发育、运动能力等方面,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与相关文献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 尽早对早产儿实施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 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率, 可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 对其预后有着积极影响。
[1]刘华, 马耀红, 刘雯, 等.实施早期发育支持性护理对NICU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评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03-205.
[2]杨园园, 梁爽, 陈华.音乐疗法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护理研究,2014,28(10):1227-1228.
[3]华丽, 钱媛, 叶天惠, 等.早期持续家庭康复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14,29(11):74-76.
[4]蔡文晖, 肖婷, 潘家仪, 等.经络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35-37.
[5]韦琴, 张昆珍, 李神美, 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10-1212.
[6]刘颖, 卢晓春, 魏红艳, 等.家长参与式护理指导对早产儿家庭护理的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18-20.
[7]沈婷, 夏珊敏.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与评估程序的国际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6):39-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155
2015-04-24]
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0803)
516211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