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籍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及应用——以华侨大学缅甸籍学生为例

2015-03-08 08:05□顾
现代语文 2015年33期
关键词:华侨大学华文缅甸

□顾 珺



缅甸籍学生汉语学习态度及应用——以华侨大学缅甸籍学生为例

□顾珺

摘要:随着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语言态度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既反映了使用者对语言的情感和社会地位的内在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着重从“学习态度、文化态度、目的语群体态度、以及功能”这4个角度考察缅甸籍学生对汉语的具体态度,并对其汉语使用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

关键词:缅甸语言态度语言使用

一、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

缅甸的华文教育大致经历了自由发展、艰难前行、恢复与发展三个阶段。

(一)自由发展

缅甸的汉语教学始于19世纪末期,除去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直都处于自由发展的阶段。截止1962年,缅甸的华文学校高达259所,共有学生39000名。

(二)艰难前行

1963年,缅甸政府开始实行国家主义政策,对所有私立小学进行管制,华文课的授课时间受到限制。到1965年4月,缅甸政府颁布《私立学校国有化条例》,私有中小学被收归国有。面对这种情况,失业的华文教师自行举办华文补习班。但好景不长,1967年,仰光发生“6·26”排华事件,华文补习班被禁止。

(三)恢复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华文教育得到恢复与发展。1988年,现政府执政后,推行中缅友好政策,缅甸汉语教学得到快速发展。1990年,恢复派出缅甸学生到中国学习的政策。福建同乡会于1993年创办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开设了汉语水平考试辅导课。1998年,仰光出版社发行中文报纸《缅甸华报》。2001年起,两国教育部联合在缅甸举办汉语水平考试,中国开始向缅甸派遣汉语教师。2002年,缅甸福建同乡会创办了仰光地区最大的汉语培训学校——福星语言与电脑学院。2008年2月,中国国家汉办与福庆语言电脑学校以及福星语言与电脑学校签订建立“孔子课堂”的协议。

二、语言态度的定义及作用

(一)语言态度的定义

关于语言态度,戴庆厦认为,语言态度等同于语言观念,语言观念又称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价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对语言的地位、功能及发展前途的看法。[1]王远新认为,语言态度是由于社会或民族认同、情感、目的和行为动机、行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或多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通常成为语言态度。[2]

(二)语言态度的作用

王建勤指出:态度作为一种情感因素,它对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和最终达到的成功程度是极为重要的。一旦我们知道某个人对某事物的态度,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和预测他在此事物中的行为。[3]汉语语言态度与汉语语言能力密切相关,积极的语言态度,对掌握汉语有重要意义。

语言态度在人类的语言生活中主要通过语言使用来体现,语言使用情况,往往又反作用于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又会在潜意识中改变语言态度。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式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考察了华侨大学缅甸籍留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及使用情况,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数据作了分析。

(二)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对象为华侨大学60名缅甸籍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通过他们可以大致了解缅甸籍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与使用情况。其中,一年级共14人,二年级共15人,三年级共20人,四年级共9人;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3岁;女生33人,男生27人。

(三)问卷构成

本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被试者背景信息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年级。第二部分共设置了25个选项,前18题从学习态度、文化态度、目的语群体态度以及功能这4个角度考察缅甸籍学生对汉语的具体态度,19 至25题对汉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四)数据收集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废卷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不记姓名,在发放问卷之前,学生被告知要诚实作答。

四、统计结果及数据分析

表1:

表1中的问题针对缅甸籍学生的汉语学习态度。表中的数据除了题4以外,同意率都在80%以上。由第1题可以看出,缅甸籍学生还是喜欢学习汉语的,对汉语学习有较强的兴趣,而兴趣可以使外籍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保持积极性。

在第2题中,认为学习汉语重要的同意率高达98%。中缅两国地理位置相连,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就常以“胞波”(兄弟)相称。在当代社会,学习汉语是很重要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汉语学习的重要催化剂。掌握汉语可以使学习者开拓视野,增加找到好工作的机率。

通过第3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语言水平还是有要求的,希望自己能在语音上尽量规范。与前面3题相比,第4题的同意率大大降低,更多的同学认为学习汉语还是有难度的。缅甸的官方语言为缅语,虽然与汉语同属汉藏语系,但是还有所区别。从声调来看,缅甸语也有声调,但其声调分为高降调、低平调、高平调和短促调4种,与汉语的声调有别。从语法的角度来看,缅甸语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不同于汉语的主谓宾。虽然掌握汉语并不容易,但第5题的数据表明缅甸籍学生对汉语的学习总体持乐观态度。

表2:

第6题至第10题从文化的角度对学生的汉语态度进行考察。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交织在一起,不能与文化分离。外语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也是语言文化的学习,学生的文化态度能直接影响对目的语的态度。

从同意率来看,第7题和第10题比率较高。与第6题相比,电视和音乐娱乐性较强,但是与电视剧相比,音乐不分国界,与政治和民族无关,只要是优美的旋律都可以得到共鸣。相较于其他问题而言,第8题的同意率最低,反对率最高。虽然在学校中,学生主要接触的是专业知识,趣味性较弱,但对待中文读物,总体态度还是积极的。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灿烂悠久,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是被中国辉煌的历史文化所吸引的,第9题中超过半数的同学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十分向往。第10题的同意率最高,这与汉语语音的特点相关。汉语音节之间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音乐性较强。

表3:

语言态度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Gardner (1985)将语言态度分为两类:一个是学习目标语言的态度,针对这个方面,表1已经有所体现;另一个是对目标语言群体的态度,表3针对这点进行了问题设置。

比较4个问题,第13题的同意率较高。从第11、12题可以看出,少部分缅甸籍学生对中国人持消极态度,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持积极态度,认为中国人热情、友善。也许部分原因出于此,所以,通过第13题可以看出,大部分缅甸籍学生都想更多地了解中国人。但是通过第13题的设置,只有少于半数的人愿意与中国人做朋友,更多的人持中立态度。究其原因,中缅虽然交好已久,但是文化习俗方面有所差别,想要完全融入有一定难度。并且,华侨大学境内生、境外生分开居住,除了上课可以接触到中国学生外,互相之间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也可能是导致第14题同意率低的原因之一。

表4:

第15题至18题从功能的角度考察学生对待汉语的态度。93%的同学认为汉语是有用的交流工具。首先,从使用人数上来看,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的20%,而汉语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其次,从使用环境来看,华侨大学主要以中国籍学生为主,缅甸籍学生分属于各个学院的各个班级,日常交际以汉语为主;再次,随着中缅边境贸易的发展,汉语成为实用的工具。这点也可以在第16题中有所反映。

85%的同学认为学会汉语有助于找工作,这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较多的就业机会,与各国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此外,大部分外籍学生都精通英语,这无疑是中国和世界各国间天然的桥梁和纽带,多语背景的优势会增加其就业机率。

与前两题相比,大部分学生都不同意学汉语是出于考试和获取文凭的目的,这也可以验证表1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首先,缅甸籍学生对学习汉语态度端正,比较积极。其次,大部分学生来华侨大学学习前都有长期汉语学习的经历,考试文凭对其没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表5:

第19~25题针对缅甸籍学生的汉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第19题针对学生在家庭中的交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大部分有华裔背景,但是,汉语的使用频率却没有想象中的高。从调查中得知,中国人移居缅甸后,多与当地人通婚,然而当地人并不会说汉语,因此,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当地语言便成为日常交流用语;另一方面,虽然很多家庭将孩子送到华文学校学习,但他们注重的是孩子对中华文化的基本认识,并且许多父母只掌握方言,而孩子在学校掌握的是普通话,所以,双方在交流上也存在障碍。

第20~25题是对缅甸籍学生在学校中的汉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教室使用汉语以及使用汉字作为记录工具的比例较其他情况稍高。因为在教室里,教师和同学都使用汉语,教师的课件和版书也大多是中文,所以汉语的使用频率自然会比较高。和别国同学交流时,汉语使用频率高于在宿舍以及和本国同学交流时的使用频率。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交流顺利同时也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我们往往会选择对方的语言进行交际,以便拉近与谈话者的心理距离。华侨大学的中国学生占了绝大多数,所以缅甸籍学生使用汉语的频率还是相当高的。

五、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而语言态度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既能够反映使用者对语言的情感,又能对该语言的社会地位作出评价,同时也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随着缅甸华人同其他华人社会在文化、经贸等方面交往的增加,其学习汉语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本文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华侨大学缅甸籍学生对汉语学习总体持积极态度,但使用频率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

[2]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吴应辉,杨叶华.缅甸汉语教学调查报告[J].民族教育研究,2008,(3).

[5]范宏伟.缅甸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景[J].东南亚研究,2006,(6).

[6]肖美丽.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及汉语使用情况调查[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顾珺福建泉州华侨大学文学院362021)

猜你喜欢
华侨大学华文缅甸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缅甸记忆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杭州特产
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庆建国六十周年暨《祖国与我》联欢晚会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