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书安,闫思泉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3)
新安引畛济涧工程采用自流引水,从畛河引水至新安县涧河。引水隧洞自引水口开始先沿西南方向然后折向正南,先后经洞子崖煤矿、小村联办煤矿、鑫山煤矿、新义煤矿采空区至黑山沟附近沿北京路穿越县城,在上河村附近注入涧河,隧洞进口高程252.50 m,出口高程249.80 m,长度13.60 km,引水流量2.2 m3/s。鉴于煤矿矿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在煤矿区进行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从采空区的一般变形规律入手,预测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根据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隧洞区有二1、七2两层可采煤层,其中,二1煤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七2煤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在隧洞区形成了老采空区、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对隧洞带来了不利影响。
老采空区主要为开采七2煤层所形成,该煤层厚0.27~0.77 m,平均0.48 m,为地方村镇级煤矿的主要开采煤层,煤矿多已停采8年以上,采空区分布高程170~300 m。
为调查老采空区与隧洞的相对关系,沿隧洞进行了物探(大地电磁法)工作和钻探工作。勘探结果表明,隧洞桩号0+000~2+281 m之间存在5段老采空区。结合所搜集的采空区资料和附近煤矿钻孔资料可知,隧洞桩号0+000~1+031 m采空区位于引水隧洞上方,桩号1+031~2+281 m段采空区位于隧洞下方,采空区净高1 m左右。
隧洞区附近现采空区主要集中在白墙村东西两侧(新义煤矿),称之为白墙采空区,煤矿已开采3年左右。该区为单斜地层,岩层倾向SE,倾角约10°,开采煤层为二1煤层。该煤层最大厚度15.5 m,平均4.81 m。分布高程-650~150 m,隧洞从其采煤斜井上方穿过,隧洞底板与煤层顶板垂直高差400~650 m。
隧洞区附近未来采空区主要为二1煤层,属新义煤矿,煤层分布高程在-150 m以下,均位于隧洞下部,与隧洞高差400~650 m。
煤矿采空区与隧洞的关系见表1、图1、图2。
图1 煤矿采空区范围与隧洞关系平面示意图Fig.1 Plan view show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af range and water diversion tunnel
表1 煤矿采空区与隧洞的关系表Table 1 Relation between goaf and diversion tunnel
图2 煤矿采空区范围与隧洞关系剖面示意图Fig.2 Sectional view show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af range and the tunnel
煤层被开采后,上覆岩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即产生冒落、断裂和弯曲等一系列变形与破坏,影响到地表出现下沉、裂缝、倾斜、水平位移等地表塌陷变形现象,随着采空区面积的扩大,地表发展成凹陷盆地(洼地),即地表移动盆地。根据地表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特征,从移动盆地中心向边缘在平面上可分为三个区:均匀下沉区(也叫中间区,即移动盆地的中心平底部分)、移动区(又称内边缘区或危险变形区,变形不均匀,对工程建筑破坏大)、轻微变形区(又称外边缘区,地表变形较小)。
垂直方向上,覆岩变形后不能形成具有支撑能力的悬顶,且不断冒落,并在采空区边界形成悬臂梁或砌体梁,而在采空区内形成对覆岩起支撑作用的矸石支座。按照其变形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带:冒落带(又称崩落带,采空区顶板破碎坍落形成,我国主要煤田的冒落带厚度多为采厚2~8倍)、裂隙带(又称破裂弯曲带,处于冒落带之上,产生较大的弯曲和变形,其厚度一般认为是冒落带厚度的2~3倍)、弯曲带(裂隙带顶面至地面的厚度)。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可进行采空区变形值估算,充分采动时:
最大下沉值Wcm=q·M·cosα
最大水平移动值Ucm=b·Wcm
影响半径R=H/tanβ(m)
最大倾斜值Imax=Wcm/R(mm·m-1)
最大曲率Kmax=±1.52·Wcm/R2(mm·m-2)
式中,M为煤层法线采厚,α为煤层倾角(°),H为开采深度(m),β为移动角(°),水平移动系数b=0.3·(1+0.0086·α),下沉系数q=0.5·(0.9+p),其中,覆岩岩性及厚度系数为覆岩i分层的法线厚度(m),Qi为覆岩i分层的岩性评价系数。该规程确定建筑物保护的允许变形值为:最大倾斜3 mm/m;最大曲率0.2 mm/m2。
为进行采空区变形值估算,我国许多矿区都进行了监测工作,根据部分矿区实测参数统计,煤矿采空区移动角一般在64°~84°,移动延续总时间最长1680天(约4.6年)。
七2煤为地方小煤矿主要开采煤层,该层采厚1 m左右,据此估算三带厚度分别为:冒落带2~8 m,裂隙带4~24 m,弯曲带厚度为裂隙带顶板到地面的厚度。开采七2煤层的煤矿停采均已8年以上,采空区变形均已结束。对照线路工程地质剖面图,采空区在地下隧洞桩号0+000~1+031 m段位于隧洞上方,对隧洞影响较小,但要注意老窑水可能通过裂隙向隧洞渗漏而导致突水问题;在线路桩号1+031~1+431 m段隧洞位于采空区冒落带内,可能造成隧洞塌方、突水、底板塌陷等问题;桩号1+431~2+682 m段隧洞位于采空区裂隙带内,可能造成隧洞底板开裂、隧洞下沉问题;桩号2+671 m段以后隧洞处于弯曲带内,可能会造成该段隧洞缓慢下沉弯曲。
隧洞附近现代及未来采空区属于新义煤矿煤田,主要开采二1煤层。据新义煤田勘探资料,该煤层最大厚度15 m,平均4.81 m,分布高程在-150 m以下,拟建引水隧洞桩号4+722~9+335 m段穿越新义煤矿规划范围,煤层与隧洞高差400~650 m。随着新义煤矿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隧洞难免受其影响。
二1煤层平均厚度按5 m考虑,则垂直方向上,冒落带厚度10~80 m,裂隙带厚度20~240 m左右。隧洞穿越煤田段均位于弯曲带内。煤层与隧洞之间主要为二叠系、三叠系中细粒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煤层、石英砂岩、粉砂岩等,以软质岩为主。取煤层法线厚度M为5 m,煤层倾角α为10°,移动角β为80°,查表并计算得到覆岩岩性及厚度系数P为0.5,则依据相关公式估算充分开采后隧洞附近采空区变形参数见表2。由表中可以看出,最大下沉、水平位移、最大倾斜值和最大曲率已超出允许变形量,应对隧洞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表2 二1煤采空区对隧洞的影响变形参数预测表Table 2 Prediction about deformation parameter of the impact of two 1 goaf to diversion tunnel
鉴于老采空区引起地下隧洞突水、塌方、底板塌陷开裂等问题,现在和未来采空区预测变形参数超过允许变形值,在进行隧洞设计时,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本工程从预留煤柱、加大隧洞设计尺寸、加强衬砌支护等方面进行方案比较和设计优化。
(1)预留煤柱:对二1煤现在和未来采空区进行预留煤柱计算。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该引水隧洞保护等级为Ⅱ级,故两侧围护带宽度各按15.0 m,隧洞底宽为3.20 m,保护宽度为33.2 m,保护长度为4613.0 m。采用垂直剖面法计算,预留煤柱宽度(垂直隧洞走向)为174.0~262.0 m。煤柱体积约502.8×104m3,煤柱视密度按1.46,总重量为734.1×104t。可以看出,该方案的缺点是压煤量过大,赔付投资远大于工程自身建设投资,经济损失过大,资源浪费严重。
(2)加大隧洞高度,预留沉降值,做好运行期破坏后的修复预案:该方案是根据采空区最大下沉值,加大隧洞高度,预留沉降值,同时减少衬砌分缝长度。该段隧洞适当加大隧洞断面后,即使未来塌陷导致隧洞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局部破坏,剩余断面尺寸仍能满足输水要求,经计算采空区范围隧洞(毛洞)高度4.5 m,宽度3.2 m可满足预留要求。该方案的缺点是如果运行过程中隧洞被破坏,修复需要时间较长,且修复具有一定难度,但技术上是可行的。
(3)加强衬砌、支护和施工排水。根据在采空区进行隧洞破坏后修复加固的经验,凡衬砌段的隧洞,受采空区破坏的程度相对较小,破坏后容易修复;凡未衬砌段的隧洞,受破坏的程度相对严重,且修复难度也大,因此,需要加强采空区范围洞段的衬砌。另外,有些老采空区虽然已经变形处于衰退期,基本稳定了,但隧洞围岩产生了松弛、拉裂、破碎等破坏,可能会产生塌方、突水等问题,给隧洞施工带来威胁,施工时应加强支护和排水工作。
经综合比较,本工程选择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加大隧洞设计尺寸的方案,并对经过采空区(包括老采空区、现在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的洞段进行了全断面衬砌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工程必须经过采空区时,应通过勘察和广泛收集尽可能准确的资料,查明工程和采空区的相对空间关系。从采空区的塌陷规律和特点入手,评价老采空区对工程可能造成的破坏类型和影响范围。通过对现在、未来采空区变形参数的预测,判断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对工程采取处理措施。
对通过采空区的地下隧洞,可采取三种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即预留煤柱、加大设计尺寸、做好衬砌支护。在实际工作中,还需通过方案比较,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案加以实施。
[1]李华奇,刘鹏程.采空区冒落带高度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分析[J].煤炭技术,2011(8):117-119.LI Huaqi,LIU Pengcheng.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caving zone heights[J].Coal Technology,2011(8):117-119.
[2]来平义.对煤矿采空区塌陷进行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9(15):102-103.LAI Pingyi.Analysis of collapse in old coal mining area[J].Shanxi Architecture,2009(15):102-103.
[3]赵晓峰.榆林某煤矿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预测及其工程分区[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4):39-42.ZHAO Xiaofeng.Prediction and engineering division of the ground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above the gob of a coal mine in Yulin[J].Coal Geology & Exploration,2011(4):39-42.
[4]韩龙,苏厅云.大同煤矿采空区塌陷类型及防治方法[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3(12):118-119.HAN Long,SU Tingyun.The Collapsing types of mined-out area and their prevention methods for datong colliery[J].Exploration Engineering(Drilling& Tunneling),2003(12):118-119.
[5]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S].State Coal Industry Bureau.The regulations of main pillar arrangement and coal mining for buildings,water and railway[S].
[6]宋汉疆,李洪波,杨红.新疆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河床煤柱预留问题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2007(4):29-30.SONG Hanjiang,LI Hongbo,YANG Hong.Probe into coal pillar under channel in mais bulak coalmine,Bay County,Xinjiang [J].Coal Geology of China,2007(4):29-30.
[7]侯晋领,崔淑贤.山东蒋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模式及成效[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1):107-109.HOU Jinling,CUI Shuxian On the Shandong province Jiangzhuang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mode of operation and effectiveness[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12(1):107-109.
[8]唐治,潘一山,等.煤柱对下层煤层开采影响的数值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2):83-85.TANG Zhi,PAN Yishan,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pillar on the lower coal seam mining[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13(2):83-85.
[9]苏永华,何新亮,罗正东.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41(1):48-52.SU Yonghua,HE Xinliang,LUO Zhengdong.Research on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s based on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J].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2014,41(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