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成冬
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
苏成冬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86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 设定为研究组, 并选取同时期98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后未发生胃瘫患者, 设定为对照组, 分析引发胃瘫原因及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后补液量、术后肠内营养时间均高于与对照组, 伴发疾病、精神神经因素、手术时间≥4 h、颈部吻合术、不良进食患者存在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引发胃瘫因素以便术前准备, 手术中严格操作规范, 术后采取肠内、肠外营养治疗, 能够预防胃瘫。
食管癌根治术;贲门癌根治术;胃瘫;原因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在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并无较高发生率, 通常指在实施胃肠手术后, 临床表现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 胃排空延迟。经保守治疗后患者往往能够痊愈, 若治疗失误则往往采用二次手术, 使得病情更为严重, 因此对患者准确诊治可以明显缓解痛苦, 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选取86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 分析其引发因素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86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 设定为研究组, 其中男54例, 女32例, 年龄40~71岁, 平均年龄(62.3±9.8)岁, 伴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者13例。患者均术后4~15 d停止胃肠减压, 开始进食后发生的临床症状为上腹部胀痛、嗳气、恶心、呕吐, 在出现呕吐后不适症状得到缓解, 再次胃肠减压后能够引流大量胃液, 引流量>600~800 ml/d, 胸部透视显示胃部出现松弛、扩张症状, 内部出现宽大气液平面,未见蠕动波现象, 经胃排空实验显示为阳性[2]。选取同时期98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后未发生胃瘫患者, 设定为对照组,其中男63例, 女35例, 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62.5±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及手术治疗情况,统计食管癌根治术后引发胃瘫相关因素。研究组患者在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后均发生胃瘫, 实施保守治疗, 合理饮食护理,持续胃肠减压, 予以促进胃动力药物, 如西沙必利、吗丁琳等。采取胃管高深温盐水进行洗胃处理, 增强静脉营养, 对酸碱电解质紊乱进行合理平衡, 输注白蛋白及红细胞、血浆。改善贫血症状, 经十二指肠营养管采用肠内营养, 每天营养剂保持在1500~3000 ml范围, 若患者出现严重腹胀, 则根据情况降低肠内营养液剂量。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后补液量、术后肠内营养时间均高于与对照组, 伴发疾病、精神神经因素、手术时间≥4 h、颈部吻合术、不良进食患者存在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研究组患者采取肠内肠外营养联合综合保守治疗后,10~28 d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 逐渐缩减了胃肠减压液体, 胃蠕动功能得到改善, 应用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良好, 然后逐渐应用流质饮食,均未出现胃瘫, 拔除胃肠减压管, 患者治愈后出院。患者中无死亡情况, 住院时间18~40 d, 平均住院时间(29.5±3.8)d。
表1 两组患者分析胃瘫原因对比[±s, n(%)]
表1 两组患者分析胃瘫原因对比[±s, n(%)]
注:两组比较, P<0.05
因素 研究组(n=86) 对照组(n=98)年龄 63.75±12.57 52.49±10.68伴发疾病 40(46.5) 28(28.6)精神神经因素 36(41.9) 24(24.5)手术时间≥4 h 32(37.2) 22(22.4)术中出血量(ml) 482.69±105.90 368.90±135.90颈部吻合术 60(69.8) 24(24.5)术后补液量(ml) 2760.85±156.87 2335.87±127.64术后肠内营养时间(d) 6.27±2.08 9.62±3.45不良进食 28(32.6) 20(20.4)
胃瘫通常出现于根治性手术完成后7~15 d。胃瘫患者经胃镜检查显示胃蠕动功能衰退, 存在扩张症状, 幽门口较为明显, 胃部出现水肿充血等症状, 通常胃镜镜头可由幽门口较为顺利穿过, 而且显示肠蠕动存在显著减弱或基本消失[3]。应用X线碘油造影显示胃部存在明显扩张症状, 内部残存食物, 蠕动功能降低或完全无蠕动, 碘剂能够在胃内出现长时间潴留现象, 远端幽门出现鸟嘴状变化等。术后发生胃瘫患者若确诊后需及时进行治疗, 防止患者胃液因反流而发生误吸, 或经胸胃压迫引发肺部感染症状, 由于胃张力过大导致吻合口瘘等。
经大量研究资料分析显示, 此疾病存在多种发病机制,手术自身往往使得胃肠交感神经出现明显活动性上升情况,导致胃部动力受到明显抑制, 交感神经末梢产生的儿茶酚胺可以与胃平滑肌上α、β受体出现结合, 从而对平滑肌收缩形成抑制作用;食管癌、胃癌手术导致迷走神经受到损害,胃部神经性蠕动性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实施手术治疗前存在对胃部蠕动产生影响的疾病, 如糖尿病等;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 胃部受到过度牵拉及结扎, 使得胃部血管出现明显损伤, 淋巴清扫等方法使得胃部平滑肌、神经丛、腹膜后神经丛等均遭受损害, 从而造成胃部出现排空性障碍[4]。
经本文研究可知, 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后补液量、术后肠内营养时间伴发疾病、精神神经因素、手术时间≥4 h、颈部吻合术、不良进食均会导致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胃瘫症状。因此在手术治疗前进行良好术前准备, 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术后予以理想护理措施, 胃肠减压,提高营养, 能够有效降低并治疗胃瘫症状。
综上所述, 了解食管癌根治术后引发胃瘫因素, 并予以合理处理, 对于预防胃瘫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1]周坤.贲门部癌术后胃瘫24例临床分析.安徽医学,2013,13(1):42.
[2]杨东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体会.河北医药,2013,35(4):613.
[3]杨晓光.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及对策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0-21.
[4]李站民.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瘫的临床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40
2014-12-18]
474150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